雾化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2499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雾化冷却机构,包括雾化模块、风扇、散热机构以及热传导机构。该雾化模块包括超声波振荡器以及湿润件,该超声波振荡器与该湿润件相接触,且该超声波振荡器用以雾化该湿润件所吸纳的液体并使之形成水雾。风扇邻设于雾化模块且界定出一水雾流向。散热机构邻设于该风扇,所形成的水雾沿该风扇所界定出的水雾流向被吹流至该散热机构。热传导机构连接于该发热源与该散热机构之间。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迅速将散热机构的热吸附散逸,提高散热效率,达到降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冷却机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冷却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雾化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脑及各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已养成长时间使用电脑及各式电子产品的习惯,但在被长时间操作的过程中,电脑及各式电子产品产生的发热量无法相应及时散出的缺点,亦伴随而来。一般而言,电子产品大致会使用散热膏或散热片附着于电子产品的发热元件,以将发热元件的热吸出逸散,而后再配合风扇的吹送,实现散热,然而此方式的散热效率仍然不佳,效果有限。因此,现有散热模块仍需要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雾化冷却机构,利用水雾的高热传效率以迅速地带走散热机构的热。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冷却机构,用以对一发热源执行散热,包括雾化模块、风扇、散热机构以及热传导机构,该雾化模块包括超声波振荡器以及湿润件,该超声波振荡器与该湿润件相接触,且该超声波振荡器用以雾化该湿润件所吸纳的液体并使之形成水雾;该风扇邻设于该雾化模块,该风扇界定出一水雾流向;该散热机构邻设于该风扇,该水雾沿该风扇所界定出的该水雾流向被吹流至该散热机构;该热传导机构连接于该发热源与该散热机构之间。较佳地,该雾化模块还包括贮水槽,该贮水槽储存有该液体,其中,该湿润件的一端位于该贮水槽以自该贮水槽吸纳该液体,该湿润件的另一端接触该超声波振荡器。较佳地,该湿润件设置于该超声波振荡器的下方,且该风扇设置于该超声波振荡器的上方,其中,该湿润件为一海绵。较佳地,该风扇具有一入风口以及一出风口,该入风口位于该风扇的一底侧,该出风口位于该风扇的一环侧,且该风扇的该出风口朝向该散热机构,其中,该液体流向具有一弯折角度。较佳地,该散热机构为散热鳍片组,且该热传导机构接触该散热鳍片组。较佳地,该雾化冷却机构还包括水雾回收管道,该水雾回收管道的两连通端分别连接于该散热机构以及该贮水槽,流至该散热机构的该水雾会经该水雾回收管道流回至该贮水槽。较佳地,该热传导机构为均温板或热管。较佳地,该风扇为离心式风扇、轴流式风扇或横流式风扇。本技术的雾化冷却机构能够藉由超声波振荡器以及湿润件的搭配,制造出水雾,再搭配风扇持续朝向散热机构吹送水雾,使水雾经散热机构时,能够利用水雾的高热传效率以迅速地带走散热机构的热,从而提高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与一发热源进行热交换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与一发热源进行热交换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与一发热源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与一发热源进行热交换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与一发热源进行热交换的侧面示意图,并请合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雾化冷却机构1包括一雾化模块11、一风扇12、一散热机构13以及一热传导机构14。如图2、3所示,本技术雾化冷却机构1是用以对一发热源9执行散热,热传导机构14连接于发热源9与散热机构13之间,以将发热源9的热传导至散热机构13,其后再藉由雾化模块11产生一水雾且配合风扇12的使用,使已传至散热机构13的热透过该水雾进行降温或更进一步地向外散逸。而本技术雾化冷却机构1所能执行散热的标的物包括但不限于各式中央处理单元、主板或其它发热电子元件。请合并参阅图2至图4,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与一发热源的分解示意图。详细来说,雾化模块11包括一超声波振荡器111、一湿润件112以及一贮水槽113,贮水槽113内储存有一液体W,且液体W较佳但不限于为纯水,为避免液体W流出,贮水槽113可以另包括一上盖(图未示),以将液体W封储于贮水槽113内。进一步来说,湿润件112的一端位于贮水槽113,意即湿润件112的至少一部分浸入液体W中,以自贮水槽113吸纳液体W而均匀地充盈液体W,于本实施例中,湿润件112为一海绵,并且,由于湿润件112本身充盈液体W,且超声波振荡器111接触贴附于湿润件112的另一端,藉此,超声波振荡器111便可于与湿润件112该另一端相接的一湿润接触面,将湿润件112所吸纳的液体W进行雾化,并使之形成该水雾。其中,由于水雾形成时会向上飘逸,故湿润件112设置于超声波振荡器111的下方且浸入液体W中,而风扇12设置于超声波振荡器111的上方且未浸入液体W中。另一方面,关于风扇12的结构设置,风扇12具有一入风口121以及一出风口122,入风口121位于风扇12的一底侧,出风口122位于风扇12的一环侧,且风扇12的出风口122朝向散热机构13,而风扇12的入风口121以及出风口122界定出一水雾流向Q。因此,在水雾形成之后,就会沿着邻设于雾化模块11的风扇12所界定出的水雾流向Q,即从超声波振荡器111经风扇12朝向散热机构13的行径,进行流动。于本实施例中,因应散热机构13以及雾化模块11在空间位置上的配置,水雾流向Q具有一弯折角度。当然,风扇12所界定的水雾流向Q仅为一列举,风扇12的态样可以是一离心式风扇、一轴流式风扇或是一横流式风扇,而水雾流向Q的流向则因应各式风扇的态样而呈弯折或直向,于此并不作限制。除此之外,散热机构13为一散热鳍片组,热传导机构14为一均温板或为一热管,而该散热鳍片组与该均温板或该热管接触,以接收来自该均温板或该热管从发热源9传导过来的热,而后再将热往外排散。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的立体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相似于第一实施例,雾化冷却机构2包括一雾化模块21、一风扇22、一散热机构23以及一热传导机构24,热传导机构24连接于发热源9与散热机构23之间,以将发热源9的热传导至散热机构23。并且,再藉由雾化模块21的一超声波振荡器211接触于一湿润件212,以产生一水雾,且配合风扇22的使用,导引该水雾朝向散热机构23吹送,使传至散热机构23的热向外散逸。第二实施例相异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雾化冷却机构2更包括一水雾回收管道25,水雾回收管道25的两连通端分别连通于散热机构23以及贮水槽213,故流至散热机构23的水雾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可视实际需求而设计)可经水雾回收管道25再回流至贮水槽213,藉此以使液体W能够循环再利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雾化冷却机构能够藉由超声波振荡器以及湿润件的搭配,制造出水雾,且再搭配风扇持续朝向散热机构吹送水雾,使水雾经散热机构时,能够利用水雾的高热传效率以迅速地带走散热机构的热。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阐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畴。任何本
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技术所主张的范围。因此,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其权利要求书所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雾化冷却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雾化冷却机构,用以对一发热源执行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模块,包括超声波振荡器以及湿润件,该超声波振荡器与该湿润件相接触,且该超声波振荡器用以雾化该湿润件所吸纳的液体并使之形成水雾;风扇,邻设于该雾化模块,该风扇界定出一水雾流向;散热机构,邻设于该风扇,该水雾沿该风扇所界定出的该水雾流向被吹流至该散热机构;以及热传导机构,连接于该发热源与该散热机构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冷却机构,用以对一发热源执行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模块,包括超声波振荡器以及湿润件,该超声波振荡器与该湿润件相接触,且该超声波振荡器用以雾化该湿润件所吸纳的液体并使之形成水雾;风扇,邻设于该雾化模块,该风扇界定出一水雾流向;散热机构,邻设于该风扇,该水雾沿该风扇所界定出的该水雾流向被吹流至该散热机构;以及热传导机构,连接于该发热源与该散热机构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雾化模块还包括贮水槽,该贮水槽储存有该液体,其中,该湿润件的一端位于该贮水槽以自该贮水槽吸纳该液体,该湿润件的另一端接触该超声波振荡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湿润件设置于该超声波振荡器的下方,且该风扇设置于该超声波振荡器的上方,其中,该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安智陈志伟林建廷
申请(专利权)人: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