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居文钟专利>正文

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2452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包括由前后端墙和两侧墙围成的矩形池,设缺氧区、好氧区、固液分离区、进水管、出水管及排泥管,两侧墙间连一个由平板及倾斜导流板构成的斜L形导流板;特征是池体下部设将池体分成上、下池体的水平隔板;斜L形导流板设在上池体中下部;水平隔板上对应平板前沿至后端墙设曝气器组,对应平板前沿设均布过液孔;好氧区在整个上池体;固液分离区在平板上方;缺氧区在整个下池体;池体四角设置方形直筒,在筒内对应池体底部四角安装可提升的水下推流器;设混合液回流孔;设悬空阻流墙;进水管设在下池体后端墙;排泥管设在上池体底部前端墙;出水管设在固液分离区对应的侧墙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废水处理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
技术介绍
氧化沟是具有完全混合和整体推流水力学特征的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水处理工艺,污、废水和活性污泥在封闭沟状通道内混合并循环流动。由于其独特的“封闭循环流动”的水力学特性以及较长泥龄和较低有机负荷的特点,使其成为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污泥排量低以及一次性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的水处理工艺,在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以固液分离器、厌氧池、缺氧池等功能池与氧化沟主沟合建在同一构筑物内的整体合建式氧化沟,也称一体化氧化沟,因集约化程度高、脱氮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目前,以立体循环流为特征的新一代氧化沟已经走出实验室并相继问世,它在继承前几代氧化沟,尤其是一体化氧化沟诸多优点的基础上减少占地,贡献更为突出。立体循环流氧化沟家族中的气升推流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更在设备单一、节能与运行操作简单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备受业界关注。目前,氧化沟技术依然在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氧化沟水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朝着以进一步减少占地和节能,提升脱氮除磷效果和降低运行成本为目标的新沟型、新节能设备及简单运行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已报道的专利ZL200810053029.0“深沟型气升推流立体循环式倒置A2O整体合建氧化沟”旨在利用曝气过程所产生的气升推动力,在实现对混合液在氧化沟沟道内的整体推动的同时,通过设置水平中心隔板使混合液立体循环并实现好氧和缺氧分区,达到提高总氮去除率、节能、降低设备装机容量和进一步减少氧化沟占地的目的。后续报道的专利ZL201010150135.8“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及应用该固液分离器的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是在上述专利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其结构与上述在先专利相同,在氧化沟沟体中设有好氧区、固液分离区、缺氧区,在沟体的中下部设置将沟体分为上、下两层互通沟道的水平隔板,其改进点在于所述水平隔板后端连接向后上方延伸且顶部为竖直端板的倾斜导流板,从而形成斜L形导流板。其固液分离区采用了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该气升脉动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在简化结构,节能,提高出水水质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再后续报道的专利ZL201210047699.8“对称式相向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又是在上述专利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其结构是由两组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气升推流型立体循环氧化沟相向置于同一矩形池体内而形成的一种新沟型的氧化沟。该相向对称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使两股主流在沟中位汇合、撞击、再分流,使得氧化沟的抗冲击能力增强,出水质量更为稳定。在沟内相对设置两个对称曝气区、好氧区与缺氧区的同时,使氧化沟的整体长度得到延伸,解决了立体循环流氧化沟因一定的高度、长度比而限制的单沟体量,使其成为适应较大规模的立体循环流氧化沟。但现有的气升推流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⑴因好氧区、缺氧区同池且为防止沉泥又必须保持较高的循环流速,造成反硝化效果及池底沉泥的矛盾没有很好的解决;⑵由于曝气头曝气不均衡或倾斜导流板上沿不水平等问题,造成气升推流区易出现流量分布失衡,而影响固液分离效果。⑶占地依然偏大;⑷适用于广大农村、小城镇的能发挥气升推流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技术优势的小型、微型氧化沟因其水路流程短、循环流速快导致的反硝化不充分,脱氮效果差而难以应用;⑸池体为敞口,与外界空气大面积接触,缺氧区产生异味散发到空间,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在现有的气升推流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的基础进行沟体结构上的改进,提供出一种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从而达到占地面积减少,反硝化过程充分、提高脱氮效果,沉泥减少,异味不扩散,节能,且适用范围扩大,尤其更适合小型、微型立体循环流氧化沟应用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包括由前、后端墙和两侧墙围拢成的矩形池体,在所述池体内设有缺氧区、好氧区、固液分离区、原水进水管、出水管及排泥管,在所述池体中,两侧墙间固连一个由平板及其后沿固连的向后上方延伸且顶部为竖直端板的倾斜导流板构成的斜L形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下部设置将池体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上、下池体的双层池结构的水平隔板;所述斜L形导流板设置在上池体中下部;在所述水平隔板上自与所述平板的前沿对应的部位至所述后端墙根部设置曝气器组;在所述水平隔板上对应所述平板的前沿均布设置多个连通上、下池体的过液孔;所述好氧区分布在整个上池体内形成好氧池;所述固液分离区设置在所述平板上方;所述缺氧区分布在整个下池体内形成缺氧池;在池体四角分别设置顶沿与池体顶沿平齐且底口连通下池体的方形直筒,对应池体底部四角位置,在所述方形直筒内安装可提升的水下推流器;在靠近所述斜L形导流板的倾斜导流板的两个方形直筒上部的相对侧壁上,设置带有调节闸板的混合液回流孔;在所述两个方形直筒上端位于所述混合液回流孔前侧的相对侧壁间固连横跨池体的悬空阻流墙;所述原水进水管设置在下池体对应的后端墙上;所述排泥管设置在上池体底部的前端墙上;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固液分离区对应的侧墙上。所述曝气器组内的各曝气头的服务面积≤0.5M2。在所述固液分离区采用条形漏斗式固液分离器。在所述下池体底部沿其纵向中心线,设置固连在所述水平隔板与池体底部之间且两端留有相同空间的导流墙。所述水平隔板位于池体总高的1/3~2/5处;所述平板位于上池体高度的1/3~1/2处;所述倾斜导流板与平板间夹角为135°~145°;所述平板前沿下倾坡度为2~4%。所述过液孔≥5个,所有过液孔面积总和≥进水管管孔面积的1.5倍。在所述斜L形导流板的平板底面并列均布设置若干条平行于侧墙的顺向导流条,所述顺向导流条与平板长度相同,其数量≥5条。所述混合液回流孔的上沿高于液面、其下沿低于液面;所述悬空阻流墙上沿与池体上沿齐平,其下沿低于液面。所述排泥管为一由两端封闭的网孔集泥管段和与其垂直连接的伸至池外的出泥管段构成的T形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⑴采用水平隔板将氧化沟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即上池体和下池体,使氧化沟的好氧区和缺氧区完全独立,有效解决了现有立体循环流氧化沟因好氧区、缺氧区同一沟体难以降低缺氧区溶解氧浓度,造成提高反硝化效果与池底沉泥滞留的矛盾,实现既保证缺氧区反硝化充分、提高氮去除率,好氧区也可保持较高的循环流速减少沉泥滞留的效果。⑵采用上、下池体双层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⑶适应范围扩大,尤其适合气升推流氧化沟的小型化、微型化。⑷好氧区设置的斜L形导流板其整体有一定坡度,并在平板底面并列均布设置若干条平行于侧墙的顺向导流条;由于板面存在坡度,因此当适当调小曝气量降低立体循环流速时也不产生沉泥,从而达到节能。此外,通过顺向导流条将立体循环流均匀分流,可保证好氧区立体循环流流态均衡平稳,解决因斜L形导流板建设时造成的水平误差而影响并导致升流区域流量分布不均衡问题,提升固液分离效果。⑸将最易产生恶臭的缺氧区置于封闭的下池体内,有效隔离、消化异味,不污染环境。⑹通过池体设置的连通上、下池体的带混合液回流孔的方形直筒以及悬空阻流墙,实现了好氧混合液的无泵回流,可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包括由前、后端墙和两侧墙围拢成的矩形池体,在所述池体内设有缺氧区、好氧区、固液分离区、原水进水管、出水管及排泥管,在所述池体中,两侧墙间固连一个由平板及其后沿固连的向后上方延伸且顶部为竖直端板的倾斜导流板构成的斜L形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下部设置将池体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上、下池体的双层池结构的水平隔板;所述斜L形导流板设置在上池体中下部;在所述水平隔板上自与所述平板的前沿对应的部位至所述后端墙根部设置曝气器组;在所述水平隔板上对应所述平板的前沿均布设置多个连通上、下池体的过液孔;所述好氧区分布在整个上池体内形成好氧池;所述固液分离区设置在所述平板上方;所述缺氧区分布在整个下池体内形成缺氧池;在池体四角分别设置顶沿与池体顶沿平齐且底口连通下池体的方形直筒,对应池体底部四角位置,在所述方形直筒内安装可提升的水下推流器;在靠近所述斜L形导流板的倾斜导流板的两个方形直筒上部的相对侧壁上,设置带有调节闸板的混合液回流孔;在所述两个方形直筒上端位于所述混合液回流孔前侧的相对侧壁间固连横跨池体的悬空阻流墙;所述原水进水管设置在下池体对应的后端墙上;所述排泥管设置在上池体底部的前端墙上;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固液分离区对应的侧墙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包括由前、后端墙和两侧墙围拢成的矩形池体,在所述池体内设有缺氧区、好氧区、固液分离区、原水进水管、出水管及排泥管,在所述池体中,两侧墙间固连一个由平板及其后沿固连的向后上方延伸且顶部为竖直端板的倾斜导流板构成的斜L形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下部设置将池体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上、下池体的双层池结构的水平隔板;所述斜L形导流板设置在上池体中下部;在所述水平隔板上自与所述平板的前沿对应的部位至所述后端墙根部设置曝气器组;在所述水平隔板上对应所述平板的前沿均布设置多个连通上、下池体的过液孔;所述好氧区分布在整个上池体内形成好氧池;所述固液分离区设置在所述平板上方;所述缺氧区分布在整个下池体内形成缺氧池;在池体四角分别设置顶沿与池体顶沿平齐且底口连通下池体的方形直筒,对应池体底部四角位置,在所述方形直筒内安装可提升的水下推流器;在靠近所述斜L形导流板的倾斜导流板的两个方形直筒上部的相对侧壁上,设置带有调节闸板的混合液回流孔;在所述两个方形直筒上端位于所述混合液回流孔前侧的相对侧壁间固连横跨池体的悬空阻流墙;所述原水进水管设置在下池体对应的后端墙上;所述排泥管设置在上池体底部的前端墙上;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固液分离区对应的侧墙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结构立体循环流一体化氧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器组内的各曝气头的服务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居文钟陈曦尹彦勋王琳李续张玉惠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居文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