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2345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绕组励磁定子部,绕组励磁定子部包括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永磁励磁转子部,永磁励磁转子部包括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和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沿电机的径向与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间隔设置,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沿电机的径向与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间隔设置;磁阻转子部,磁阻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轴向设在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之间且设在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和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之间;输出轴,永磁励磁转子部和磁阻转子部中的至少一个充当转子且与输出轴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没有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且转矩密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电机例如径向磁场电机,当轴向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后,通常会出现端部漏磁比重过大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电机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所述电机的轴向长度小,结构紧凑。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包括:绕组励磁定子部,所述绕组励磁定子部包括沿所述电机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永磁励磁转子部,所述永磁励磁转子部包括沿所述电机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和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径向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在所述电机的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的内侧,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径向与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在所述电机的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的内侧;磁阻转子部,所述磁阻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轴向设在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之间且设在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和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之间;输出轴,其中所述永磁励磁转子部和所述磁阻转子部中的至少一个充当转子且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通过将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与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和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分别设在磁阻转子部的两侧,没有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而且,通过将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沿电机的径向与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间隔设置且将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沿电机的径向与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间隔设置,可以大幅减小电机的轴向长度,并将二者分别布置在磁阻转子部的同一侧,使二者位于气隙的同一侧且不互相干涉,有利于提高电机的转矩和功率密度。另外,磁阻转子部的结构简单、可靠,利用磁阻调制效应产生转矩,具有高转矩密度的特点。该电机具有轴向长度小、转矩密度大、结构紧凑的特点,适合应用到从家用电器到风力发电等一系列民用和工业场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与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和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关于所述磁阻转子部镜像对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磁阻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和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相对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径向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径向与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相对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的中心轴线、所述磁阻转子部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彼此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分别包括:绕组铁芯;绕组,所述绕组绕制在所述绕组铁芯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绕组铁芯包括:基板;多个齿块,多个所述齿块设在所述基板的朝向所述磁阻转子部的表面上且沿所述电机的周向间隔排列,所述绕组绕制在多个所述齿块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齿块沿所述电机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基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和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分别包括:永磁铁芯;多个永磁体,多个所述永磁体设在所述永磁铁芯的朝向所述磁阻转子部的表面上且沿所述电机的周向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永磁体沿所述电机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永磁铁芯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磁阻转子部包括:非导磁固定板,所述非导磁固定板上形成有沿所述电机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沿所述电机的轴向贯通的多个安装孔;多个导磁磁阻块,多个所述导磁磁阻块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安装孔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导磁磁阻块沿所述电机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非导磁固定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磁磁阻块沿所述电机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在所述电机的径向上的间隙相对设置,且所述导磁磁阻块沿所述电机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和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在所述电机的径向上的间隙相对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绕组励磁定子部由交流电流驱动且产生的旋转磁场的极对数为ps,所述永磁励磁转子部产生的永磁磁场的极对数为pf,所述导磁磁阻块的数量为pr,其中,pr=|ps±pf|。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的爆炸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机的绕组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剖面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剖面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剖面图。附图标记:100:电机;13: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14: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11:绕组铁芯;111:基板;112:齿块;12:绕组;23: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24: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21:永磁铁芯;22:永磁体;30:磁阻转子部;31:非导磁固定板;311:安装孔;32:导磁磁阻块;40: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相关技术中的电机例如径向磁场电机,当轴向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后,通常会出现端部漏磁比重过大的问题,严重影响电机的效率。轴向磁场双定子电机可以解决端部漏磁严重的问题,然而该种电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组励磁定子部,所述绕组励磁定子部包括沿所述电机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永磁励磁转子部,所述永磁励磁转子部包括沿所述电机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和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径向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径向与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间隔设置;磁阻转子部,所述磁阻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轴向设在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之间且设在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和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之间;输出轴,其中所述永磁励磁转子部和所述磁阻转子部中的至少一个充当转子且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组励磁定子部,所述绕组励磁定子部包括沿所述电机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永磁励磁转子部,所述永磁励磁转子部包括沿所述电机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和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径向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径向与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间隔设置;磁阻转子部,所述磁阻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轴向设在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之间且设在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和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之间;输出轴,其中所述永磁励磁转子部和所述磁阻转子部中的至少一个充当转子且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与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和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关于所述磁阻转子部镜像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阻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和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径向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沿所述电机的径向与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相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部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永磁励磁转子部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永磁励磁转子部的中心轴线、所述磁阻转子部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彼此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励磁定子部和所述第二绕组励磁定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陈金涛诸自强王洪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