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962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该终端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对焦前的图像和对焦后的图像;对焦组件,该对焦组件与显示装置固定连接,相对于显示装置做旋转运动。对焦组件包括:组件本体和设置于组件本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共轴设置的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了变焦程度的提高,使得图像效果更加清晰,大幅度扩张了便携设备摄像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终端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信终端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旋转镜头的移动通信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级别的带屏幕或其它显示界面的便携设备(例如手机,超级本,可穿戴设备;以及正在发展中的柔性屏或全息设备)正在逐步轻薄化。相应的,摄像相关元器件也逐渐微型化并集成在便携设备里,其像素在快速增加,但变焦性能却鲜有进步。在现有技术中,便携设备为了提高变焦程度,通过改进算法,采用镜头突出于机体的设计,或者增加硬件(采用双摄像头)的方式来实现。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问题:1.算法优化,通过算法来提高变焦的实质是将不存在的像素点通过不同的算法计算出来——该像素点并不真实存在,计算模拟的空间非常有限;2.突出镜头的设计,实质是采用焦段较长(甚至大于机身厚度)的镜头,这样一方面提升有限,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短焦段场景的成像效果和降低了机身的整体坚固性;3.双摄像头设计,通过采用两个不同焦段和光圈档位的摄像头(如iphone7plus),再辅以算法智能切换镜头,数字上能够达到2倍光学变焦的效果,但实际使用中切换并不流畅;且1.x焦段的效果实质上还是由短焦镜头取到的图像计算而成;此外,增加镜头的成本不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变焦程度和变焦能力,使得图像效果更加清晰,扩大便携设备摄像的应用场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显示装置,显示对焦前的图像和对焦后的图像;对焦组件,与显示装置固定连接,相对于显示装置做旋转运动。对焦组件包括:组件本体和设置于组件本体内部的至少一个共轴设置的透镜。进一步地,该终端还包括旋转装置,一端与显示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焦组件连接,使得对焦组件相对于显示装置做旋转运动。进一步地,旋转装置与显示装置为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地,对焦组件包括对焦马达,调整多个共轴设置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对焦组件的形状与显示装置的形状相匹配。进一步地,透镜的数量为4-10个。进一步地,该终端还包括:入光孔,设置在对焦组件的一端,使得对焦组件与外部相连通。进一步地,入光孔的中心线与至少一个透镜的中心线相重合。进一步地,入光孔的直径大于透镜的直径。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因为采用在对对焦组件中的组件本体内部设置的至少一个共轴设置的透镜的技术手段,克服了变焦焦段短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变焦程度、变焦能力和使得图像效果更加清晰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对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该终端旋转的状态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显示装置,2、对焦组件,3、组件本体,4、透镜,5、入光孔,6、旋转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请参阅图1、2、3,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对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该终端旋转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其中,终端可以是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技术的实施例以手机为例,做出详细的介绍,但是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只适用于手机,也适用于电脑,照相机,可穿戴设备等。该终端包括:显示装置1,显示对焦前的图像和对焦后的图像。对焦组件2与显示装置1固定连接,相对于显示装置1做旋转运动。对焦组件2包括:组件本体3和设置于组件本体3内部的至少一个共轴设置的透镜4。具体地,当终端为手机时,显示装置即为手机屏幕,手机屏幕可以显示对焦之前和对焦之后的图像。当终端为电脑时,显示装置即为电脑的显示屏幕,电脑的屏幕上可以显示出对焦前和对焦后的照片。当终端为照相机时,显示装置即为照相机的屏幕,通过照相机的屏幕可以看到对焦前和对焦后的图像。其中,对焦组件2包括组件本体3和设置于组件本体3内部的透镜4。透镜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当透镜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透镜4的轴线为同一轴线,即多个透镜4为共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终端还包括:旋转装置6,一端与显示装置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焦组件2连接,使得对焦组件2相对于显示装置1做旋转运动。具体地,终端包括旋转装置6,一端与显示装置1连接,另一端与对焦组件2连接。如图3所示,旋转装置6可进行旋转,可旋转至与显示装置1垂直的位置。在一可选实施中,旋转装置6与所述显示装置1为可拆卸式连接。具体地,当旋转装置6与显示装置1为可拆卸式连接时,这样当出现故障时,方便进行诊断和维修。在本实施例中,对焦组件2包括对焦马达,调整多个共轴设置的透镜4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多个共轴设置的透镜4之间的距离通过对焦组件2中对焦马达实现。对焦马达调整透镜的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对焦组件2的形状与所述显示装置1的形状相匹配。具体地,根据用户的需要,显示装置1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也可以是椭圆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本技术不限于此。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对焦组件2的形状与显示装置1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透镜4的数量为4-10个。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透镜4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透镜4主要有两种,一种起折射作用,另一种起滤光作用。折射透镜越多,可以采摄的距离范围越大,但相应的光损失和偏差越大;偏差可以通过滤光镜来纠正,但滤光镜也会带来光损失。所以需要根据拍摄的距离范围和光损之间的平衡来决定透镜4数量。其中,当终端为手机时,一般采取4-6个透镜;当终端为数码相机时,一般采取5-10个透镜。需要说明的是,透镜4之间的距离根据透镜类型和拍照目的的不同而不同,但最核心的就是成像原理: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根据调整透镜4之间的远近来拍摄不同距离的对象。在本实施例中,该终端还包括:入光孔5,设置在所述对焦组件2的一端,使得所述对焦组件2与外部相连通。具体地,入光孔5的数量为一个。入光孔5一般起保护和透光作用,防止划伤或灰尘等。入光孔的直径一般都要比透镜4的直径大,不同的设备,入光孔大小也不同,但核心原则是要保证不能遮挡镜头的视角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入光孔5的中心线与至少一个透镜4的中心线相重合。具体地,当透镜4的数量为一个时,入光孔5的中心线与透镜4的中心线为同一中心线;当透镜4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时,一个以上的透镜4的中心线为同一中心线,且该中心线与入光孔5的中心线相互重合。本技术通过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实现了变焦程度的提高,使得图像效果更加清晰,大幅度扩张了便携设备摄像的应用场景。如上所述,本技术详细介绍了一种终端,解决了变焦程度的技术问题,采用了至少一个共轴设置透镜的技术方案,取得了提高变焦程度,使得图像更加清晰的技术效果。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显示装置(1),显示对焦前的图像和对焦后的图像;对焦组件(2),与所述显示装置(1)固定连接,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1)做旋转运动;所述对焦组件(2)包括:组件本体(3)和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3)内部的至少一个共轴设置的透镜(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显示装置(1),显示对焦前的图像和对焦后的图像;对焦组件(2),与所述显示装置(1)固定连接,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1)做旋转运动;所述对焦组件(2)包括:组件本体(3)和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3)内部的至少一个共轴设置的透镜(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还包括:旋转装置(6),一端与所述显示装置(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对焦组件(2)连接,使得所述对焦组件(2)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1)做旋转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旋转装置6与所述显示装置(1)为可拆卸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粉笔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