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719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动轴。一种传动轴包括第一轴、第二轴、滑动接头、轴承、环形构件以及第一止动部。环形构件安置在细轴部的外周面和轴承的内周面之间。环形构件被构造为使得轴承配合至环形构件。环形构件的外周面具有比与设置在细轴部上的环形构件相比在轴本体部侧上延伸的第一轴部的直径大的直径。第一止动部安置在比设置在细轴部上的环形构件靠近于轴本体部的一侧的位置处。第一止动部被构造为防止环形构件朝向轴本体部的轴向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动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要在车辆等中使用的传动轴,且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割式传动轴。
技术介绍
例如,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所谓的FR车辆使用传动轴以便于将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传动轴被要求具有高耐久性,且传动轴是坚固的。此外,通常使用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布置从而彼此连接的多个轴构件的分割式传动轴。同时,在车辆碰撞时,发动机室相对于来自前侧的冲击被有效地破坏,从而缓和了冲击,由此使得可以保护乘员。此时,建议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被构造为朝向车辆后侧向后运动且传动轴被构造为可轴向地收缩使得传动轴也吸收冲击。这样的传动轴的冲击吸收结构的一个示例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123781号(JP2006-123781A)中进行了描述。JP2006-123781A描述了一种传动轴,其被构造为使得在车辆的前侧上的第一轴通过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连接至后侧上的第二轴,该等速万向节的外构件设置在第一轴的后端中,且中心轴承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轴的连接轴部中,其被构造为使得附接内构件的远侧端插入外构件中。在车辆碰撞时,由于来自车辆前侧的冲击力,在前侧上的第一轴相对于在后侧上的第二轴向后运动,且第一轴的外构件与设置在第二轴中的中心轴承碰撞。中心轴承被压配合至具有均匀直径的连接轴部的中间轴部的外周面使得中心轴承由于来自外构件的力而在第二轴的连接轴部上朝向车辆后侧滑动。中心轴承的滑动在中心轴承的内周面与第二轴的中间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导致滑动摩擦力。由于该摩擦力,对车辆的冲力被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传动轴是坚固的且它的刚性高于车辆的车身的刚性。因此,在JP2006-123781A的结构中,例如,在传动轴的轴向收缩被限制的情况下,例如,中心轴承的滑动出于一些原因而未发生的情况,传动轴在车辆的车身等被破坏之前不收缩的情况。这导致诸如车身的其他构件不被破坏,使得冲击力不能够被吸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动轴,其在车辆碰撞时较佳地沿轴向收缩以便于更加缓和对车辆的冲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传动轴包括第一轴、第二轴、滑动接头、轴承、环形构件以及第一止动部。第一轴包括轴本体部和细轴部。细轴部沿轴本体部的轴向与轴本体部同轴地布置,且细轴部具有比轴本体部的直径小的直径。第二轴连接至第一轴。滑动接头包括安置在细轴部的一端中的内构件,以及安置在第二轴的一端中的外构件。内构件被插入到外构件内部。轴承安置在细轴部周围。环形构件安置在细轴部的外周面和轴承的内周面之间。环形构件被构造为使得轴承配合至环形构件。环形构件的外周面具有比与设置在细轴部上的环形构件相比在轴本体部侧上延伸的第一轴部的直径大的直径。第一止动部安置在比设置在细轴部上的环形构件靠近于轴本体部的一侧的位置处。第一止动部被构造为防止环形构件朝向轴本体部的轴向运动。在根据上述方案的传动轴中,细轴部可以包括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第二轴部可以连接至第一轴部的第二轴侧。第二轴部可以具有比第一轴部的直径小的直径。环形构件可以安置在第二轴部上。根据上述方案的传动轴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止动部。第二止动部可以安置在环形构件的轴本体部侧上以便于防止轴承朝向轴本体部的轴向运动。第二止动部可以比第一止动部脆弱。在根据上述方案的传动轴中,环形构件的外周面的直径可以小于外构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的最小直径。根据上述方案的传动轴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止动部。第三止动部可以安置在环形构件的第二轴侧以便于防止轴承朝向第二轴的轴向运动。第三止动部可以具有比外构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的最小直径小的最大外径。在根据上述方案的传动轴中,轴承配合至的环形构件的外周面的直径大于细轴部的第一轴部的直径,第一轴部与环形构件相比在轴本体部侧上延伸。此外,第一止动部设置在细轴部上比环形构件靠近于轴本体的一侧的位置处,以便于防止环形构件朝向轴本体部的轴向运动。因此,当车辆碰撞发生且外构件与轴承相碰撞时,轴承从环形构件分离,使得轴承容易沿着第一轴部朝向轴本体部运动。这允许传动轴在车辆碰撞时较佳地沿轴向收缩。在设置有该传动轴的车辆中,可以通过车辆的车身等较佳地吸收,即,缓和对车辆的冲击。附图说明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轴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区域II的放大视图;图3是对应于图2中的传动轴的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在图1的传动轴的接头的罩的周围的立体图;图5是传动轴的接头沿图3中的线V-V的剖面的示意图;图6是图3中的区域VI的放大视图;以及图7是示出图1的传动轴在车辆碰撞后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轴10。传动轴10设置在车辆的下部。该车辆是后轮驱动车辆且被构造为一种标准尺寸的汽车,所述标准尺寸的汽车被构造为使得垂直四缸汽油发动机设置在车辆前部中。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轴可以应用于四轮驱动车辆,且本专利技术不限制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的车辆的驱动系统、发动机构造等。如图1中所示,传动轴10包括:前侧接头11;作为连接至前侧接头11的第一轴(轴构件)的前传动轴12;用于弹性地且可旋转地支撑前传动轴12的中心轴承13(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轴承);连接至前传动轴12的接头14;作为连接至接头14的第二轴(轴构件)的后传动轴15;以及连接至后传动轴15的后侧接头16。因而,传动轴10是分割式传动轴。值得注意的是,传动轴10中的中心轴承13和接头14之间的位置关系与JP2006-123781A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反。本专利技术还适用于具有如JP2006-123781A中位置关系那样的位置关系(中心轴承安置在接头后面的布置)的传动轴。传动轴10连接分动器至后差动机构。传动轴10以等速旋转的方式将分动器的旋转传递给后差动机构。前侧接头11将前传动轴12连接至分动器,且后侧接头16将后传动轴15连接至后差动机构。这样的传动轴10本身的整体构造大体相似于常规传动轴。本实施例的传动轴10具有的特征在于前传动轴12和后传动轴15之间的、尤其是中心轴承13附近的连接部。图2是由图1中的方块II围出的区域(也就是,连接部区域)的放大视图,且图3是图2中的连接部区域的局部剖视图。首先描述接头14。图4是图1中的传动轴10中的接头14的周围的立体图。接头14是滑动型接头,更具体地,滑动型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接头14包括:外构件20,其安置在后传动轴15中;内构件32,其包括三个滚子30且安置在前传动轴12中;以及罩(防尘罩)40,其从外构件20固定至前传动轴12以便于覆盖其连接部。罩40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构成,且具有蛇腹形状,其中波峰部和波谷部沿轴向交替布置。罩40形成为使得其的直径朝向外构件侧增加。罩40包括在更靠近于后传动轴15侧上设置的大外径部42和在更靠近于前传动轴12侧上设置的小外径部44。外构件20设置在后传动轴15的前端(一端)。外构件20是有底的筒状构件。外构件20具有带筒状部22和底部24的杯形状。外构件20包括:在筒状部22的内周侧上形成的滚子导向部22a和突条部22b;以及在筒状部22的外周面的前端中形成的罩接合槽22c。外构件20具有开口端部22d。注意,罩40被设置以便于覆盖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传动轴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其包括轴本体部和细轴部,所述细轴部被沿所述轴本体部的轴向与所述轴本体部同轴地布置,所述细轴部具有比所述轴本体部的直径小的直径;第二轴,其连接至所述第一轴;滑动接头,其包括安置在所述细轴部的一端中的内构件和安置在所述第二轴的一端中的外构件,所述内构件被插入到所述外构件里面;轴承,其被安置在所述细轴部周围;环形构件,其安置在所述细轴部的外周面和所述轴承的内周面之间,所述环形构件被构造为使得所述轴承配合至所述环形构件,所述环形构件的外周面具有比第一轴部的直径大的直径,所述第一轴部与设置在所述细轴部上的所述环形构件相比在轴本体部侧上延伸,所述环形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构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的最小直径;以及第一止动部,其安置在比设置在所述细轴部上的所述环形构件靠近所述轴本体部的一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止动部被构造为防止所述环形构件朝向所述轴本体部的轴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03 JP 2015-2369961.一种传动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其包括轴本体部和细轴部,所述细轴部被沿所述轴本体部的轴向与所述轴本体部同轴地布置,所述细轴部具有比所述轴本体部的直径小的直径;第二轴,其连接至所述第一轴;滑动接头,其包括安置在所述细轴部的一端中的内构件和安置在所述第二轴的一端中的外构件,所述内构件被插入到所述外构件里面;轴承,其被安置在所述细轴部周围;环形构件,其安置在所述细轴部的外周面和所述轴承的内周面之间,所述环形构件被构造为使得所述轴承配合至所述环形构件,所述环形构件的外周面具有比第一轴部的直径大的直径,所述第一轴部与设置在所述细轴部上的所述环形构件相比在轴本体部侧上延伸,所述环形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构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的最小直径;以及第一止动部,其安置在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原田耕己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