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及其适用的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1534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及其适用的触控显示装置。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包含玻璃基板、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一透光绝缘层、第二金属导电层及第二透光绝缘层。第一金属导电层设置于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且具有第一金属网格线路。第一透光绝缘层至少部分覆盖于第一金属导电层上。第二金属导电层设置于第一透光绝缘层上或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且具有第二金属网格线路,其中第二金属网格线路与第一金属网格线路通过第一透光绝缘层或玻璃基板相隔离且不导通,且彼此错位设置。第二透光绝缘层至少部份覆盖于第二金属导电层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及其适用的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尤指一种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及其适用的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资讯与通讯技术的进步,具触控功能的电子装置例如行动电话、平板电脑、可携式电脑、显示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备。一般而言,具触控功能的电子装置需包括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玻璃盖板、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触控模组架构于玻璃盖板之下,且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直接进行上下之迭合,因为触控模组为透明之面板,故影像可以穿透迭合在上之触控模组而显示,再通过触控模组作为输入之媒介或介面。然而,电子装置逐渐朝向轻薄及高密集度之趋势发展,传统的触控显示装置必须增加一个触控模组之重量,使得触控显示装置的重量大幅地增加,不符合现时市场对于显示器轻、薄、短、小的要求,而且直接迭合触控模组将增加厚度,因而降低了光线的穿透率,增加反射率、色偏与雾度,使萤幕显示的品质降低。此外,传统的触控模组及其设置方式将会增加工艺步骤与材料成本,且会影响触控面板的触控感应效能及显示模组的视觉效果。现今市场上触控显示技术可简单区分为外挂式触控技术与内嵌式触控技术。外挂式触控技术将触控模组外加于显示模组,其主要包括单玻璃(OGS)、双玻璃(GG)与双薄膜(GFF)触控技术等类型,其中单玻璃触控技术将触控模组的玻璃与玻璃盖板整合为单片玻璃。内嵌式触控技术将触控感应器设置于显示模组中,其主要包括On-cell及In-cell等类型,其中On-cell指触控感应器设置于显示模组的彩色滤光片的表面,In-cell则指触控感应器设置于触控模组的液晶层或电晶体阵列层中。于这些技术中,单玻璃触控技术以及内嵌式触控技术具有整体厚度薄化、工艺简化,并可维持显示器原始呈色及亮度等优点,因此遂成研发的重点。目前的单玻璃触控技术以及内嵌式触控技术所采用的触控电极皆以氧化铟锡(以下简称ITO)的透明电极为主,然而ITO触控电极的片电阻较高,触控反应较慢,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且不适于大尺寸及可挠显示应用。图1A为现有触控显示装置的ITO触控电极的架构示意图,以及图1B为图1A所示的ITO触控电极于AA截面的截面图。如图1A及1B所示,目前单玻璃触控技术及内嵌式触控技术形成ITO触控电极10的方式以单层ITO图纹完成发射电极101与感应电极102的布设,由于发射电极101图纹与感应电极102图纹彼此相隔离且不接触,因此必须于电路导通的感应电极102图纹上,先就发射电极101图纹所需横跨的部份利用架桥方式形成一覆盖的绝缘层103,尔后再于该绝缘层103上形成一跨接导线104连接各发射电极101图纹单元而完成整体ITO触控电极10。然而实际应用时,除了工艺繁复、成本较高以及良率无法提升之外,于该绝缘层103上各发射电极101图纹单元的跨接导线104部份更易因高电阻的存在而影响整体触控性能的操作。此外,传统内嵌式触控技术的感应电极层较接近显示模组的驱动线路而容易引入更多杂讯。再则,传统内嵌式触控技术需于显示模组的工艺步骤中增加多道工序以形成内嵌触控结构,此将会降低显示器产出量,拉长生产周期,使整体生产成本增加,且不易客制化,不易增加附加价值,并且无法使可靠度与良率提升。另外,回归技术本身:首先,传统内嵌式触控技术的导入估计会让面板厂于量产前即承受3%至10%不等的良率损失,也因此将造成可观的工艺及材料成本损失,所以良率提升势必为重要任务;再者,对于内嵌式触控技术含份最高的置入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模组(TouchDisplayModule,TDM),触控与显示层别高度共用线路布局,一旦面板解析度再提升,除需制作良率考量外,画素的开口率(ApertureRatio)和充电率(ChargingRatio)间的权衡(Trade-off)、显示驱动与触控侦测的分时处理(TimingControl)等机制,以及面板内部的电磁场杂讯干扰等等,原本就存在着一道道有待解决的关卡。此外,未来随产品在大尺寸、高解析的进化需求下,更需提出其他优化设计来增加产品可靠度。因此,实有必要发展一种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先前技术所面临的触控灵敏度不佳、工艺繁复、成本较高、迭构无法薄化、良率无法提升、光学性质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及其适用的触控显示装置,其将金属网格线路设置于玻璃基板的至少一表面并以透光绝缘层保护与隔离,且可整合玻璃盖板或彩色滤光元件的功能,进而施用于触控显示装置,藉此使触控感应线路具有较佳视效、较佳光学特性与较低电阻值,可提升触控反应速度,并且使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轻薄化,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升良率,实现超窄边框、无边框、可挠折性、可弯曲与任意笔触,包含主动、被动以及混合型笔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适用的触控显示装置,其将金属网格线路预先设置于玻璃基板的至少一表面,再将触控功能整合于玻璃盖板或彩色滤光元件的玻璃基板中,进而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内,藉此使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极佳视效、极低反射率、无反光色偏兼具高触控解析度、具高整合良率、具抗静电能力,且不影响应用于高解析度的UHD、QWHD的萤幕视效。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包含玻璃基板、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一透光绝缘层及第二金属导电层。玻璃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第一金属导电层,设置于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并具有第一金属网格线路及多个第一金属引线。第一透光绝缘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导电层上,且至少部分覆盖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二金属导电层,设置于第一透光绝缘层上或设置于玻璃基板的第二表面,且具有第二金属网格线路及多个第二金属引线,其中第二金属网格线路与第一金属网格线路通过该第一透光绝缘层或该玻璃基板相隔离且不导通,且第一金属网格线路与第二金属网格线路错位设置。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含一金属网格触控模组、上偏光板、显示模组、下偏光板及背光模组。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包括玻璃盖板、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一透光绝缘层及第二金属导电层。玻璃盖板,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第一金属导电层,设置于玻璃盖板的第一表面,并具有第一金属网格线路及多个第一金属引线。第一透光绝缘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导电层上,且至少部分覆盖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二金属导电层,设置于第一透光绝缘层上或设置于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且具有第二金属网格线路及多个第二金属引线,其中第二金属网格线路与第一金属网格线路通过该第一透光绝缘层或该玻璃盖板相隔离且不导通,且第一金属网格线路与第二金属网格线路错位设置。上偏光板,设置于玻璃盖板的下方。显示模组,设置于上偏光板的下方。下偏光板,设置于显示模组的下方。背光模组,设置于下偏光板的下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含玻璃盖板、上偏光板、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彩色滤光层、液晶层、电晶体阵列层、下偏光板及背光模组。上偏光板,设置于玻璃盖板的下方。金属网格触控模组,设置于上偏光板的下方,且包括玻璃基板、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一透光绝缘层及第二金属导电层。玻璃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及其适用的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包含:一玻璃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相对;一第一金属导电层,设置于该玻璃基板的该第一表面,并具有一第一金属网格线路及多个第一金属引线;一第一透光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金属导电层上,且至少部分覆盖该第一金属导电层;以及一第二金属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透光绝缘层上或设置于该玻璃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且具有一第二金属网格线路及多个第二金属引线,其中该第二金属网格线路与该第一金属网格线路通过该第一透光绝缘层或该玻璃基板相隔离且不导通,且该第一金属网格线路与该第二金属网格线路错位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包含:一玻璃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相对;一第一金属导电层,设置于该玻璃基板的该第一表面,并具有一第一金属网格线路及多个第一金属引线;一第一透光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金属导电层上,且至少部分覆盖该第一金属导电层;以及一第二金属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透光绝缘层上或设置于该玻璃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且具有一第二金属网格线路及多个第二金属引线,其中该第二金属网格线路与该第一金属网格线路通过该第一透光绝缘层或该玻璃基板相隔离且不导通,且该第一金属网格线路与该第二金属网格线路错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其还包括一第二透光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二金属导电层上,且至少部分覆盖该第二金属导电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其中该第一透光绝缘层及该第二透光绝缘层分别为一抗反射介电绝缘层,且分别选自氟化镁、氧化钛、氧化铌、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钇、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铝、氮氧化硅、氧化铟锡或其组合的材料所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其中该第一透光绝缘层与该第二透光绝缘层分别包含一层或多层抗反射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其中该玻璃基板为一玻璃盖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其中该第二金属网格线路与该第一金属网格线路共同组配构成一可视触控区,且该多个第二金属引线与该多个第一金属引线共同组配构成位于该可视触控区的周边的一周边线路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其中该玻璃基板包括一遮光图案层,设置于该玻璃基板的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且对位于该周边线路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其还包括一彩色滤光层,设置于该玻璃基板的该第二表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其中该第一金属网格线路及该第二金属网格线路的线宽范围分别介于1μm至20μm,且线厚范围分别介于0.1μm至20μm。1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含:一金属网格触控模组,包括:一玻璃盖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相对;一第一金属导电层,设置于该玻璃盖板的该第一表面,并具有一第一金属网格线路及多个第一金属引线;一第一透光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金属导电层上,且至少部分覆盖该第一金属导电层;以及一第二金属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透光绝缘层上或设置于该玻璃盖板的该第二表面,且具有一第二金属网格线路及多个第二金属引线,其中该第二金属网格线路与该第一金属网格线路通过该第一透光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裕洲叶宗和胡志明林庭庆程柏叡吴振旗
申请(专利权)人: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