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控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1516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控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包括冷媒回路和空调循环水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蓄冷罐、冷媒离心循环泵、温度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所述蓄冷罐内存放经冷冻机冷冻后的冷媒,所述冷媒离心循环泵的入口与所述蓄冷罐连接,出口通过所述温度调节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冷媒分回管返回所述蓄冷罐;所述空调循环水回路包括空调系统、第一循环水循环泵及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循环水循环泵连接在所述空调系统的出口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出口通过循环水补水管与所述空调系统进水口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控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控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属于自控冷风空调制冷领域。
技术介绍
夏天因生产工艺需要,特别是涉及需通热循环水或蒸汽的生产工序,车间整体环境温度过高,对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影响较大,考虑到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特在车间各楼层双向安装数台冷风空调进行制冷降温。目前大型车间空调制冷领域,一般采用单独冷冻机对空调供回循环介质进行直接降温。这种方式需要单独引进一台冷冻机,前期投入成本较高,而且只在夏天使用,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单独引进冷冻机,成本低的自控式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控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回路和空调循环水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蓄冷罐、冷媒离心循环泵、温度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所述蓄冷罐内存放经冷冻机冷冻后的冷媒,所述冷媒离心循环泵的入口与所述蓄冷罐连接,出口通过所述温度调节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冷媒分回管返回所述蓄冷罐;所述空调循环水回路包括空调系统、第一循环水循环泵及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循环水循环泵连接在所述空调系统的出口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出口通过循环水补水管与所述空调系统进水口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自控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是利用车间原有冷冻机以及降温后的冷媒实现与空调循环水的换热处理,从而为车间内各空调提供冷媒;此系统在不影响原制冷工艺的前提下,不需要再引进新的冷冻机,节省设备前期投入费用,另外,系统开停自如,灵活性强,且可有效降低能耗。进一步,还包括定压补水系统,所述定压补水系统包括定压补水装置,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入口通过储罐补水管与所述冷媒离心循环泵出口连接,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循环水离心循环泵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连接。进一步,所述冷媒离心循环泵出口还连接有冷媒总供管,所述冷媒总供给管与外部冷冻机的冷媒箱连接,冷媒总回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媒分回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媒箱连接。进一步,所述空调系统的出口与所述循环水循环泵的入口之间还依次设有手轮式涡轮蜗杆蝶阀和压力表。进一步,所述循环水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之间设有止回阀和温度表。进一步,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水循环泵的入口之间依次设有第二手轮式涡轮蜗杆蝶阀和第二压力表。进一步,所述冷媒为低碳醇。进一步,所述蓄冷罐与冷冻机连接,可以保持恒温。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的定压补水系统还能够用于检测整个系统是否漏气漏水,保证系统在安装之后能够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蓄冷罐,2、冷媒离心循环泵,3、温度调节阀,4、板式换热器,4-1、板式换热器冷媒出口,4-2、板式换热器循环水入口,4-3、板式换热器冷媒入口,4-4、板式换热器循环水出口,5、第二循环水离心循环泵,6、第一手轮式涡轮蜗杆蝶阀,7、第一压力表,8、止回阀,9、空调系统,10、第二压力表,11、定压补水装置,12、循环水补水管,13、储罐补水管,14、冷媒总供管,15、冷媒分回管,16、冷媒总回管,17、第一循环水循环泵,18、温度表,19、第二手轮式涡轮蜗杆蝶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自控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包括冷媒回路和空调循环水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蓄冷罐1、冷媒离心循环泵2、温度调节阀3和板式换热器4,所述蓄冷罐1内存放经冷冻机冷冻后的冷媒,所述冷媒离心循环泵的入口与所述蓄冷罐1连接,出口通过所述温度调节阀3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4-3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4-1通过冷媒分回管15返回所述蓄冷罐1;所述空调循环水回路包括空调系统9、第一循环水循环泵17及所述板式换热器4,所述第一循环水循环泵17连接在所述空调系统的出口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4-2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出口4-4通过循环水补水管12与所述空调系统进水口连接。还包括定压补水系统,所述定压补水系统包括定压补水装置11,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入口通过储罐补水管13与所述冷媒离心循环泵2的出口连接,所述定压补水装置11的出口通过第二循环水离心循环泵5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4-2连接。所述冷媒离心循环泵2出口还连接有冷媒总供管14,所述冷媒总供给管与14外部冷媒箱连接,冷媒总回管16的一端与所述冷媒分回管1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媒箱连接。所述空调系统9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水循环泵17的入口之间还依次设有第一手轮式涡轮蜗杆蝶阀6和第一压力表7。所述定压补水装置1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水循环泵5的入口之间依次设有第二手轮式涡轮蜗杆蝶阀19和第二压力表10。所述第一循环水循环泵17和第二循环水循环泵5的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4-2之间设有止回阀8和温度表18。所述冷媒为低碳醇。所述蓄冷罐1与冷冻机连接,可以保持恒温。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需要对车间的空调提成冷媒时,冷媒离心循环泵2开启,将冷冻机降温后的冷媒从蓄冷罐1中,经管道输送到板式换热器4进行换热后,经冷媒分回管输送至冷媒总回管和蓄冷罐1中,实现冷媒的循环;冷媒回到蓄冷罐1时,温度已经升高,而蓄冷罐1连接冷冻机,此时冷冻机工作,降低蓄冷罐1内的温度,使之保持恒温,还有一部分的冷媒经冷媒总回管16回到冷媒箱中(冷媒箱为车间原有的),冷媒输送数量的多少由安装在冷媒离心循环泵2和板式换热器4之间的温度调节阀3决定。循环水离心循环泵2开启,将空调热的循环水输送至板式换热器4进行换热,冷却后经循环水总供管12进入车间空调系统9,实现循环水的整体循环。因车间空调数量多,支管路错综复杂,难以避免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长期以往会导致空调循环水量不足,设置定压补水装置11根据浮球阀的连通原理,储水罐水位下降则接小孔浮球阀自动开启补水至设定值,通过储罐补水管13向定压补水装置11内补充一些低碳醇溶液(由于跑冒滴漏导致的循环水不足的数量极少,压力降低很小,向循环水中补充一些低碳醇溶液就可以;如果循环水严重不足,可以打开储水罐,人工向储水罐中加水),进而通过第二循环水循环泵5进入空调循环水回路。另外,定压补水系统还可以用于检测整个系统是否漏气,在本技术安装完毕后,对整个系统进行充水调试,利用定压补水装置11向整个系统充入低碳醇水溶液,并达到设定的压力,且能保压一段时间,确保系统无漏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控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控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回路和空调循环水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蓄冷罐、冷媒离心循环泵、温度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所述蓄冷罐内存放经冷冻机冷冻后的冷媒,所述冷媒离心循环泵的入口与所述蓄冷罐连接,出口通过所述温度调节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冷媒分回管返回所述蓄冷罐;所述空调循环水回路包括空调系统、第一循环水循环泵及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循环水循环泵连接在所述空调系统的出口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出口通过循环水补水管与所述空调系统进水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控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回路和空调循环水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蓄冷罐、冷媒离心循环泵、温度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所述蓄冷罐内存放经冷冻机冷冻后的冷媒,所述冷媒离心循环泵的入口与所述蓄冷罐连接,出口通过所述温度调节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冷媒分回管返回所述蓄冷罐;所述空调循环水回路包括空调系统、第一循环水循环泵及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循环水循环泵连接在所述空调系统的出口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出口通过循环水补水管与所述空调系统进水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控冷风空调制冷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压补水系统,所述定压补水系统包括定压补水装置,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入口通过储罐补水管与所述冷媒离心循环泵出口连接,所述定压补水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循环水离心循环泵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循环水入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大明顾金成李硕吕剑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