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具有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1370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具有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第一面光源组件、第二面光源组件、第一光学膜片及滤光元件。第一面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一导光板。第二面光源组件位于第一面光源组件上方,并包括第二发光单元及第二导光板。第一光学膜片位于第二面光源组件上方,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棱镜柱,且棱镜柱的尖端朝向第二面光源组件。滤光元件位于第一面光源组件与第二面光源组件之间,适于使在预定入射角范围内的入射光线穿透。此背光模组具有宽视角模式与窄视角模式切换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具有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光源模组,且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具有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进步,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CRT)显示装置大部分已被平面显示装置取代。目前常见的平面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apparatus)、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displayapparatus)、电泳显示装置(electrophoreticdisplayapparatus)等,其中又以液晶显示装置的普及率最高。已知的液晶显示装置若以视角来分类,大致可分成两种,分别为窄视角液晶显示装置及宽视角液晶显示装置。窄射角液晶显示装置可具有较高的隐私性,而宽视角液晶显示装置则适合让多人共赏画面。然而,使用者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状况,而有不同的显示需求。已知的液晶显示装置无法提供窄视角显示模式与宽视角显示模式的切换功能,导致在使用上有诸多不便。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具有宽视角模式及窄视角模式的切换功能。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以驱动背光模组适时提供窄视角面光源或宽视角面光源。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宽视角显示模式及窄视角显示模式的切换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第一面光源组件、第二面光源组件、第一光学膜片以及滤光元件。第一面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导光板,其中第一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旁。第二面光源组件位于第一面光源组件上方,并包括第二发光单元以及第二导光板,其中第二发光单元位于第二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旁。第一光学膜片位于第二面光源组件上方,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棱镜柱,且棱镜柱的尖端朝向第二面光源组件。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入光面以及第二入光面。滤光元件位于第一面光源组件与第二面光源组件之间,适于使在预定入射角范围内的入射光线穿透。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其包括:当要提供宽视角面光源时,驱使上述背光模组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发光;以及当要提供窄视角面光源时,驱使第二发光单元发光并关闭第一发光单元。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及上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组上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中,藉由同时开启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以提供宽视角面光源,藉由关闭第一发光单元并开启第二发光单元,以提供窄视角面光源。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具有窄视角模式与宽视角模式的切换功能,以让使用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能具有窄视角显示模式与宽视角显示模式的切换功能。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图2A是图1的背光模组于宽视角模式的示意图。图2B是图1的背光模组于窄视角模式的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面光源通过第一光学膜片后的第一配光分布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面光源通过第一光学膜片后的第二配光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宽视角面光源与窄视角面光源的配光分布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面光源离开第一导光板时的第三配光分布及第二面光源离开第二导光板时的第四配光分布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包括第一面光源组件110、第二面光源组件120、第一光学膜片130以及滤光元件140。第一面光源组件110包括第一发光单元111以及第一导光板112,其中第一导光板112具有相对的第一出光面114和第一底面115,以及位于第一出光面114和第一底面115之间的第一入光面113,第一发光单元111位于第一导光板112的第一入光面113旁。第二面光源组件120位于第一面光源组件110上方,并包括第二发光单元121以及第二导光板122,其中第二导光板122具有相对的第二出光面124和第二底面125,以及位于第二出光面124和第二底面125之间的第二入光面123,第二发光单元121位于第二导光板122的第二入光面123旁。第一光学膜片130位于第二面光源组件120上方,并包括沿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棱镜柱131,且棱镜柱131的尖端132朝向第二面光源组件120,于此实施例中,棱镜柱131的轴向延伸方向朝向第二方向(例如Z轴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滤光元件140位于第一面光源组件110与第二面光源组件120之间,且滤光元件140适于使在预定入射角范围内的入射光线穿透。上述的第一发光单元111用以提供光线自第一入光面113进入第一导光板112内,而第一导光板112用以将光线转换成从第一导光板112的第一出光面114射出的第一面光源。上述的第二发光单元121用以提供光线自第二入光面123进入第二导光板122内,而第二导光板122用以将光线转换成从第二导光板122的第二出光面124射出的第二面光源。第一发光单元111与第二发光单元121例如皆包括基板(未示出)及配置于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图未示),例如发光二极管,但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第一发光单元111与第二发光单元121的种类。此外,第一导光板112的第一底面115与第二导光板122的第二底面125可设有微结构(图未示),藉以调整光线从第一出光面114与第二出光面124射出的光型。所述微结构可为网点、凹槽等,但不限于此。上述的第一光学膜片130例如是逆棱镜片或是具有逆棱镜片结构的复合式光学膜,其可使入射角度不同的光线从第一光学膜片130射出时有不同的出射角。以从棱镜柱131的第一表面133入射的光线为例,若入射角较大,光线会被折射至第二表面134,并由第二表面134反射后以较小的出射角从第一光学膜片130的出光侧135射出。若入射角较小,则光线经过折射后会直接以较大的出射角自第一光学膜片130的出光侧135射出。此外,各棱镜柱131的轴向延伸方向例如是平行于Z轴方向。各棱镜柱131的尖端132可有倒角处理,例如倒圆角。上述的滤光元件140例如具有多个透光部与多个遮光部交替排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具有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面光源组件,包括一第一发光单元以及一第一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第一入光面旁;一第二面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上方,并包括一第二发光单元以及一第二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一第二入光面旁;一第一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上方,并包括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棱镜柱,且所述这些棱镜柱的尖端朝向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入光面以及所述第二入光面;以及一滤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之间,适于使在一预定入射角范围内的入射光线穿透。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27 TW 104139767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面光源组件,包括一第一发光单元以及一第一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第一入光面旁;一第二面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上方,并包括一第二发光单元以及一第二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一第二入光面旁;一第一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上方,并包括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棱镜柱,且所述这些棱镜柱的尖端朝向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入光面以及所述第二入光面;以及一滤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之间,适于使在一预定入射角范围内的入射光线穿透。2.如权利要求1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适于提供一第一面光源,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适于提供一第二面光源,所述第一面光源与所述第二面光源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后于所述第一方向的视角分别具有一第一配光分布与一第二配光分布,所述第一配光分布具有二第一波峰,所述第二配光分布具有一第二波峰,各所述第一波峰对应的视角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波峰对应的视角的绝对值,且所述第一配光分布的半高宽大于所述第二配光分布的半高宽。3.如权利要求2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皆开启时,定义为宽视角模式;当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开启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关闭时,定义为窄视角模式。4.如权利要求2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辉李清祥刘劲谷吴中豪
申请(专利权)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