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1332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模组的增亮膜。为了解决现有单张增亮膜亮度增益有限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增亮膜包括基材层和棱镜结构层,所述棱镜结构层粘接在所述基材层上;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个平凸镜底座和若干条微棱镜柱;所述微棱镜柱平行排列在平凸镜底座的凸表面上,所述微棱镜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的亮度增益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模组的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棱镜增亮膜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增亮产品。它适用于小到手机显示屏大到液晶显示器,各个尺寸的液晶显示模块。几乎所有的液晶背光源里面都使用了棱镜膜。目前大部分增亮膜采用固定的方向规则排列,底部为一个透明平板状基材材料,上面涂布一层棱镜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得到的单片增亮膜的亮度增益有限,所以常采用两张微结构排列方向近似垂直,来提高亮度。这样亮度虽然提高了,但不仅导致背光模组厚度增加,不符合减少背光模组膜片数量的趋势,。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优秀结构排布的棱镜增亮膜。可以用一张增亮膜,达到传统两张增亮膜叠加使用的增亮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单张增亮膜亮度增益有限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不仅亮度增益较高,还满足人们对中心亮度要求更高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和棱镜结构层,所述棱镜结构层(简称棱镜层)粘接在所述基材层上;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个平凸镜底座和若干条微棱镜柱;所述微棱镜柱平行排列在平凸镜底座的凸表面上,所述微棱镜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微棱镜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也称为微棱镜柱的顶角。所述微棱镜柱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称为微棱镜柱的宽度。所述微棱镜柱也称为微棱镜结构。平凸镜底座可简称为平凸镜。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柱的底面为平凸镜的凸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柱和平凸镜底座一体成型。进一步的,上述增亮膜的棱镜结构层中不添加扩散粒子。平凸镜,是一种有效的光学聚光元件,将微棱镜柱置于平凸镜结构之上,能进一步增加聚光效果,提高膜片的亮度增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利用平凸镜的光线中心汇聚效果和微棱镜柱的集光作用,可以提高单张增亮膜的亮度增益,尤其是对屏幕正前方亮度提高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光源。所述基材层为透明层。所述基材层的材料选自透明聚酯树脂。所述透明聚酯树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树脂。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增亮膜中,所述基材层的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为PET材料,厚度为150微米。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增亮膜中,所述棱镜结构层的材料选自紫外固化树酯。进一步的,所述紫外固化树脂为丙烯酸树脂。进一步的,所述棱镜结构层为丙烯酸树脂材料。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增亮膜中,在重复单元中,所述的平凸镜底座的厚度h为100-500微米,宽度d为5-20毫米。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增亮膜中,所述的平凸镜底座的厚度h为200-250微米,宽度d为5-15毫米。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增亮膜中,在棱镜结构层中,所述微棱镜柱的顶角为60-120°。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增亮膜中,所述微棱镜柱的顶角为80-110°。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柱的顶角为90°。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增亮膜中,所述微棱镜柱的宽度为40-60微米。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增亮膜中,所述微棱镜柱的宽度为45-55微米。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柱的宽度为50微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的增亮膜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准备透明基材层;(2)在透明基材层的表面涂布紫外固化树脂胶水,利用模具碾压形成棱镜结构层,固化,得到所述的增亮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增亮膜,采用包括一个平凸镜底座和以平凸镜凸面为底面的平行排列的微棱镜柱。具有平凸镜和微棱镜柱的双重增亮效果,比传统增亮膜有着更好的亮度增益,并且中心亮度增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满足了人们对中心亮度要求更高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的亮度增益效果明显,辉度均齐度较高,均光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的重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的重复单元和基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的重复单元和基层结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包括基材层1和棱镜结构层2,所述棱镜结构层2粘接在所述基材层1上;所述棱镜结构层2包括若干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个平凸镜底座21和若干条微棱镜柱22;所述微棱镜柱22平行排列在平凸镜底座21的凸表面上,所述微棱镜柱2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微棱镜柱22的底面为平凸镜21的凸表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利用下述方法检测主要性能:使用日本拓普康的BM-7A辉度仪来测试,测试距离500mm,测试角度1°,32寸背光模组。平均选取9个点测试,最终得到平均辉度,中心辉度及辉度均齐度数据。平均辉度是9个点测得辉度的平均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增亮膜的平均辉度除以对比例1得出的平均辉度并乘以100得到实施例的相对平均辉度。中心辉度是背光模组中心的测试点的辉度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增亮膜的中心辉度除以对比例1得出的中心辉度并乘以100得到实施例的相对中心辉度。辉度均齐度是测得的最低辉度值与最高辉度值的比值。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包括基材层和棱镜结构层,所述棱镜结构层(简称棱镜层)粘接在所述基材层上;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个平凸镜底座和若干条微棱镜柱;所述微棱镜柱平行排列在平凸镜底座的凸表面上,所述微棱镜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微棱镜柱的底面为平凸镜的凸表面。所述微棱镜柱和平凸镜一体成型。其中,所述基材层为PET材料,厚度为150微米。所述棱镜结构层为丙烯酸树脂材料。所述平凸镜底座厚度h为200微米,宽度d为10毫米。所述微棱镜柱的顶角为60°,宽度为50微米。实施例1提供的增亮膜的相关性能见表1。实施例2如实施例1提供的增亮膜,其中,所述平凸镜底座厚度h为200微米,宽度为10毫米。所述微棱镜柱的顶角为70°,宽度为50微米。实施例2提供的增亮膜的相关性能见表1。实施例3如实施例1提供的增亮膜,其中,所述平凸镜底座厚度h为200微米,宽度为10毫米。所述微棱镜柱的顶角为90°,宽度为50微米。实施例3提供的增亮膜的相关性能见表1。实施例4如实施例1提供的增亮膜,其中,所述平凸镜底座厚度h为200微米,宽度为20毫米。所述微棱镜柱的顶角为100°,宽度为50微米。实施例4提供的增亮膜的相关性能见表1。实施例5如实施例1提供的增亮膜,其中,所述平凸镜底座厚度h为200微米,宽度为10毫米。所述微棱镜柱的顶角为120°,宽度为50微米。实施例5提供的增亮膜的相关性能见表1。对比例13M增亮膜产品BEFⅡ90/50,两张3M增亮膜垂直叠放,每张增亮膜的基材厚度、棱镜条的高度和宽度与实施例1中增亮膜的相同。使用日本拓普康的BM-7A辉度仪来测试辉度。对比例1中的两张3M增亮膜垂直叠放的相对平均辉度为100,相对中心辉度为100。表1实施例1-5所得增亮膜及对比例1提供的增亮膜的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增亮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和棱镜结构层,所述棱镜结构层粘接在所述基材层上;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个平凸镜底座和若干条微棱镜柱;所述微棱镜柱平行排列在平凸镜底座的凸表面上,所述微棱镜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包括透明基材层和棱镜结构层,所述棱镜结构层粘接在所述基材层上;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个平凸镜底座和若干条微棱镜柱;所述微棱镜柱平行排列在平凸镜底座的凸表面上,所述微棱镜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的材料选自紫外固化树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在重复单元中,所述的平凸镜底座的厚度h为100-500微米,宽度d为5-20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亚东刘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