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弹摩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1220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弹摩擦装置,包括固定摩擦锭组以及可动摩擦锭组,其中可动摩擦锭组可线性地移动以相对固定摩擦锭组开启或闭合,而在开启的状态时固定摩擦锭组的第一锭及第二锭与可动摩擦锭组的第三锭持续转动,且转动速度小于在闭合的状态时固定摩擦锭组及可动摩擦锭组的第一锭、第二锭及第三锭的转动速度。本装置适用于自动化工艺且缩短复工等待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弹摩擦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弹摩擦装置,且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化工艺的加弹摩擦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加弹技术是通过加弹装置以摩擦接合两个或更多个原丝来制作纱线。图1为现有的一种加弹设备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加弹设备100的加弹装置200中的锭210通常具备三个互相间隔开且平行的轴212,且轴212设置成从顶端观之类似三角形的形状,锭210有沿着轴向间隔开的摩擦圆盘214以使得原丝是由摩擦圆盘214摩擦接合以加弹成纱线,其中在进行加弹工艺时摩擦圆盘214至少有部分彼此重叠。更详细地说,在进行生产前,需要先将原丝放入各机械模块内进行加工,其中虽然设置有机械手臂300以将待加工的丝线导入加弹装置200中,但是因为加弹装置200的锭210的摩擦圆盘214彼此间部分彼此重叠,因此并无法容易地只利用机械手臂300将丝线导入于加弹装置200中,而必需要利用人力以将加弹装置200的三个锭210中的至少一个锭相对其他两个锭移离,然后在确认原丝进入其余两个锭中之后,再利用人力将被移离的锭移回原位进行加弹。现有的加弹装置的可移离的锭是以另外两个锭的其中一个锭的轴作为旋转中心,然后可移离的锭的轴以及作为旋转中心的轴之间的距离作为旋转半径,接着将可移离的锭相对其他两个锭旋开。由于是利用人工方式将锭移离,基于工业安全的考虑,避免操作人员受伤,因此在操作员要去将可移动的锭相对其他两个锭移离或接近之前,都需要停止锭210的转动,直到可移动的锭回复至原位之后才会使锭210重新开始转动,因此需要使锭210从静止到默认的转动速度(或是从默认的转动速度到静止)的等待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自动化工艺且复工等待时间较短的加弹摩擦装置。本技术的加弹摩擦装置包括固定摩擦锭组以及可动摩擦锭组,其中可动摩擦锭组可线性地移动以相对固定摩擦锭组开启或闭合,而在开启的状态时固定摩擦锭组的第一锭及第二锭与可动摩擦锭组的第三锭持续转动,且转动速度小于在闭合的状态时固定摩擦锭组及可动摩擦锭组的第一锭、第二锭及第三锭的转动速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摩擦锭组包括固定台座、第一驱动源、皮带轮、第一锭、第二锭以及第二皮带,其中第一驱动源装设于固定台座上,皮带轮固定于固定台座的一侧并与第一驱动源连接,且皮带轮的第一皮带套设于第一锭的轴上,用以带动第一锭转动,而第二锭邻近第一锭设置,且第二皮带套设于第一锭的轴以及第二锭的轴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驱动源为伺服马达。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动摩擦锭组包括可相对固定台座线性移动的可动台座;以及设置于可动台座上的第三锭,其中第二皮带还套设于第三锭的轴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驱动源,与可动台座连接,用以带动可动台座相对固定台座移动,其中第二驱动源为电磁阀、气压缸或电动缸。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皮带张紧模块,皮带张紧模块包括弹簧以及摇臂,其中弹簧的一末端连接于固定台座,而摇臂具有第一臂部、第二臂部以及使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彼此相连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枢接地设置于可动台座,而第一臂部的自由端与弹簧的另一末端相连,第二臂部的自由端接触第二皮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皮带张紧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摇臂的第二臂部的自由端的张力惰轮,其中张力惰轮接触第二皮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传感器,用以感测可动摩擦锭组运作时的纤维张力。基于上述,本技术的加弹摩擦装置在可动摩擦锭组相较于固定摩擦锭组开启时,第一锭、第二锭及第三锭仍持续转动,只是转动速度小于闭合状态时的第一锭、第二锭及第三锭的转动速度,因此当第三锭回到原始位置时,第一锭、第二锭及第三锭的转动速度可以较快地回到默认的速度。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加弹设备的示意图。图2A为加弹摩擦装置的固定摩擦锭组相对可动摩擦锭组闭合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加弹摩擦装置的固定摩擦锭组相对可动摩擦锭组闭合的示意图。图3A为加弹摩擦装置的固定摩擦锭组相对可动摩擦锭组开启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加弹摩擦装置的固定摩擦锭组相对可动摩擦锭组开启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加弹设备;200:加弹装置;210:锭;212:轴;214:摩擦圆盘;300:机械手臂;400:加弹摩擦装置;410:固定摩擦锭组;412:固定台座;414:第一驱动源;416:皮带轮;416a:轮;416b:第一皮带;417:第一锭;418:第二锭;419:第二皮带;420:可动摩擦锭组;422:可动台座;426:第三锭;430:皮带张紧模块;432:弹簧;434:摇臂;434a:第一臂部;434b:第二臂部;434c:连接部;436:张力惰轮;440:传感器;A:进纱处;B:出纱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了改良前述提出的问题,因此设计出可取代前述加弹设备中复工等待时间需时较长的加弹装置的另一种加弹摩擦装置,将于下述的实施例中详细说明。该实施例中的加弹摩擦装置在其中一锭相对其他两个锭被移离时,所有的锭的转速调降但是仍然维持转动,因此在复工的时候可以快速地从较低的转速提升至较高的预设的转速,减少复工的等待时间。此外,加弹摩擦装置可完全不需要人力介入,因此适用于自动化工艺。图2A为加弹摩擦装置的固定摩擦锭组相对可动摩擦锭组闭合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2A,本实施例的加弹摩擦装置400装设于前述的加弹设备中取代现有的加弹设备,此加弹摩擦装置400包括固定摩擦锭组410以及可动摩擦锭组420,其中可动摩擦锭组420可线性地移动以相对固定摩擦锭组410开启或闭合。详细而言,固定摩擦锭组410包括固定台座412、第一驱动源414、皮带轮416、第一锭417、第二锭418以及第二皮带419,其中第一驱动源414装设于固定台座412上,皮带轮416的轮固定于固定台座412的一侧并与第一驱动源414连接,因此当第一驱动源414运转时,皮带轮416的轮416a会受到第一驱动源414的带动而转动。皮带轮416的第一皮带416b套设于第一锭417的轴(未标示)上,用以在轮416a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锭417转动。第二锭418邻近第一锭417设置,且第二皮带419套设于第一锭417的轴以及第二锭418的轴上。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锭417的轴以及第二锭418的轴彼此平行且相隔一段距离。此外,第一驱动源414例如是伺服马达,伺服马达具有精准控制速度的优点,不仅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变更速度,还可在极低速度维持稳定转动,也能迅速加减速。可动摩擦锭组420包括可相对固定台座412线性移动的可动台座422、以及设置于可动台座422上的第三锭426,其中第二皮带419还套设于第三锭426的轴(未标示)上。于本实施例中,可动台座422以及固定台座412可构成气动滑台的一部分,因此可通过第一驱动源414及其他组件的配合带动可动台座422相对于固定台座412的移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设置额外的第二驱动源(未示出)用以带动可动台座422相对固定台座412线性地移动,且第二驱动源可选用较为容易控制及作动简单的电磁阀、气压缸及电动缸的其中一种,依照实际需求选择。第三锭426的轴也与前述第一锭4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弹摩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弹摩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摩擦锭组;以及可动摩擦锭组,可线性地移动以相对所述固定摩擦锭组开启或闭合,其中在开启的状态时所述固定摩擦锭组的第一锭及第二锭与所述可动摩擦锭组的第三锭持续转动,且转动速度小于在闭合的状态时所述固定摩擦锭组及所述可动摩擦锭组的所述第一锭、所述第二锭及所述第三锭的转动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5 TW 1052136051.一种加弹摩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摩擦锭组;以及可动摩擦锭组,可线性地移动以相对所述固定摩擦锭组开启或闭合,其中在开启的状态时所述固定摩擦锭组的第一锭及第二锭与所述可动摩擦锭组的第三锭持续转动,且转动速度小于在闭合的状态时所述固定摩擦锭组及所述可动摩擦锭组的所述第一锭、所述第二锭及所述第三锭的转动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弹摩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摩擦锭组包括:固定台座;第一驱动源,装设于所述固定台座上;皮带轮,固定于所述固定台座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驱动源连接;所述第一锭,所述皮带轮的第一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锭的轴上,用以带动所述第一锭转动;所述第二锭,邻近所述第一锭设置;以及第二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锭的轴以及所述第二锭的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弹摩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源为伺服马达。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弹摩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摩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京谕虞达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