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导光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103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导光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导光板结构。包括两个呈镜像对称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上均设有非出光面,所述非出光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第二导光板的非出光面面向第一导光板的非出光面,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支撑柱顶部抵在第二导光板的支撑柱顶部并经由超音波熔接使支撑柱之间接合成一体,用以维持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间的间隙;所述非出光面与支撑柱之间设有柔性导光薄膜,所述导光薄膜与所述非出光面之间通过高透光粘合层复合连接,所述导光薄膜底部设有反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得双面显示器发生振动时,不会造成导光板之间的互相碰撞刮伤,且导光板入光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导光板结构
本技术属于导光板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导光板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LCD、PDP等平面显示器具有轻薄的优势,已逐渐取代CRT显示器,而成为显示器市场的主流,广泛地使用于电视、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产品。一般的电子装置大都具有一个单面显示器,其仅具有一显示面,但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增,在某些应用上可能需要双显示幕的显示装置,例如在公共区域或是游乐场,通过双面显示的方式让不同位置的人均能观看显示装置所显示的数据。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公知双面显示器结构的示意图。一种公知的双面显示器A2设置有两个导光板A21,其中一个导光板A21于其一侧面设有光学膜片A22与上面板A23,另一侧面面向另一个导光板A21,并且,另一个导光板A21于其一侧面设有光学膜片A24与下面板A25,而两个导光板A21不相互接触而以锁合或卡合等方式分别固定在外框架A26上。在此种双面显示器A2中,虽因其设置有两个导光板A21而可以各别调整光学品味,但因两个导光板A21是各别固定在外框架A26上,并且,两个导光板A21之间的距离相当近,造成其组装相当繁复,此外,双面显示器A2在发生振动时,容易造成两个导光板A21互相碰撞刮伤,且导光板的入光率较低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双面显示器发生振动时,不会造成导光板之间的互相碰撞刮伤,且导光板入光率高的双层导光板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导光板结构,包括两个呈镜像对称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上均设有非出光面,所述非出光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第二导光板的非出光面面向第一导光板的非出光面,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支撑柱顶部抵在第二导光板的支撑柱顶部并经由超音波熔接使支撑柱之间接合成一体,用以维持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均以侧面接收光源的光线,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均包括导引入光部,导引入光部与光源对向设置,所述导引入光部包括:一入光面,位于导引入光部的侧面;一斜坡,位于该导引入光部的上表面,其截面高度随与该点光源之间的距离增加而渐变递减;一出光部,其上表面无缝连接该斜坡;以及若干个沟槽,布设于该导引入光部与该出光部的上表面,每个沟槽自斜坡延伸至出光部的上表面;所述非出光面与支撑柱之间还设有柔性导光薄膜,所述导光薄膜与所述非出光面之间通过高透光粘合层复合连接,所述导光薄膜底部设有反光层。其中每个沟槽为由两平面所形成的V形沟槽。该导引入光部还包含一延伸段,是由斜坡朝入光面,以平行出光部的上表面的方向一体成形延伸而成。其中每个沟槽自延伸段的上表面,无缝连接经过斜坡,并延伸至出光部的上表面。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双层导光板的设置,将双层的导光板一体化,以避免其互相碰撞,并通过一体化的结构增加整体强度。2、本技术通过导引入光部的设置,使得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在出射时受到导引,增加出射光线的指向性以及正向光强度,达到了良好的出光效果,有效地抑制漏光现象。3、本技术通过柔性导光薄膜的设置,可以将卷对卷微纳米压印方式生产的柔性导光薄膜应用到导光板的制作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导光板的制作效率和成品率。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双面显示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的未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导光板的导引入光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导光板;2-第二导光板;3-非出光面;4-支撑柱;5-入光面;6-斜坡;7-出光部;8-沟槽;9-延伸段;10-导光薄膜;11-高透光粘合层;12-反光层;13-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双层导光板结构,包括两个呈镜像对称的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所述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上均设有非出光面3,所述非出光面3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4;第二导光板2的非出光面3面向第一导光板的非出光面3,所述第一导光板1的支撑柱4顶部抵在第二导光板2的支撑柱4顶部并经由超音波熔接使支撑柱4之间接合成一体,用以维持第一导光板1与第二导光板2间的间隙;将双层的导光板一体化,以避免其互相碰撞,并通过一体化的结构增加整体强度。所述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均以侧面接收光源的光线,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均包括导引入光部,导引入光部与光源对向设置,所述导引入光部包括:一入光面5,位于导引入光部的侧面;一斜坡6,位于该导引入光部的上表面,其截面高度随与该点光源之间的距离增加而渐变递减;一出光部7,其上表面无缝连接该斜坡;以及若干个沟槽8,布设于该导引入光部与该出光部7的上表面,每个沟槽8自斜坡6延伸至出光部7的上表面;所述非出光面3与支撑柱4之间还设有柔性导光薄膜10,所述导光薄膜10与所述非出光面3之间通过高透光粘合层11复合连接,所述导光薄膜底部设有反光层12。通过柔性导光薄膜的设置,可以将卷对卷微纳米压印方式生产的柔性导光薄膜应用到导光板的制作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导光板的制作效率和成品率。优选的,其中每个沟槽8为由两平面所形成的V形沟槽。V形沟槽的宽度与深度之间比值约为1~10,V形沟槽的宽度为9微米~11微米,V形沟槽的深度为500纳米~1500纳米。该导引入光部还包含一延伸段9,是由斜坡6朝入光面,以平行出光部7的上表面的方向一体成形延伸而成。布于斜坡6上V形的沟槽8也具有导引光线的效果,使得导引入光部的光线可以受到控制。在光线为可控制的情况下,由于光线指向性明确,搭配适合尺寸的屏蔽,可以有效抑制漏光现象。其中每个沟槽8自延伸段9的上表面,无缝连接经过斜坡6,并延伸至出光部7的上表面。从上述实施例可以得知,本技术的导光板上表面布满有V形沟槽,使得导光板提供均匀度佳以及指向性高的光线。且由于光线可以受到V形沟槽的导引,当以屏蔽将非出光面区域作遮光时,可以有效抑制漏光现象。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层导光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呈镜像对称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上均设有非出光面,所述非出光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第二导光板的非出光面面向第一导光板的非出光面,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支撑柱顶部抵在第二导光板的支撑柱顶部并经由超音波熔接使支撑柱之间接合成一体,用以维持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均以侧面接收光源的光线,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均包括导引入光部,导引入光部与光源对向设置,所述导引入光部包括:一入光面,位于导引入光部的侧面;一斜坡,位于该导引入光部的上表面,其截面高度随与该点光源之间的距离增加而渐变递减;一出光部,其上表面无缝连接该斜坡;以及若干个沟槽,布设于该导引入光部与该出光部的上表面,每个沟槽自斜坡延伸至出光部的上表面;所述非出光面与支撑柱之间设有柔性导光薄膜,所述导光薄膜与所述非出光面之间通过高透光粘合层复合连接,所述导光薄膜底部设有反光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呈镜像对称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上均设有非出光面,所述非出光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第二导光板的非出光面面向第一导光板的非出光面,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支撑柱顶部抵在第二导光板的支撑柱顶部并经由超音波熔接使支撑柱之间接合成一体,用以维持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均以侧面接收光源的光线,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均包括导引入光部,导引入光部与光源对向设置,所述导引入光部包括:一入光面,位于导引入光部的侧面;一斜坡,位于该导引入光部的上表面,其截面高度随与该点光源之间的距离增加而渐变递减;一出光部,其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四海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