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旁通阀和发动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1093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进气旁通阀和发动机系统,所述进气旁通阀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进气旁通阀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机油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进气旁通阀泄压时,经进气口进入的机油将被机油分离装置分离,避免机油继续随进气继续流动,避免了机油进入上游管路和由此导致的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旁通阀和发动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进气旁通阀和发动机系统。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技术已经广泛用于车辆发动机系统,以提高发动机效率。为配合涡轮增压器的工作,通常在中冷器的出气侧设置进气旁通阀,以在急减速或刹车时泄去经涡轮增压后多余的压缩空气。其中,进气旁通阀的进气口连接于与中冷器的出气管连通的三通,进气旁通阀的进气口连接于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管。使用时,油箱里窜出的机油可能会进入进气管道并随着进气旁通阀的泄气操作而进入到进气旁通阀并继而进入涡轮增压器上游的管路,以下简称上游管路(例如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管),导致上游管路因长期经机油浸泡而发生渗出导致的失效,从而影响机舱美观性和整车性能。另外,机油进入到上游管路还会影响消音元件,例如使消音元件因长期被机油浸泡而失效。因此,现有技术存在进气旁通阀在泄压时容易将机油引入上游管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进气旁通阀,以避免机油经进气旁通阀进入上游管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进气旁通阀,所述进气旁通阀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进气旁通阀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机油分离装置。优选地,所述机油分离装置包括骨架和安装在所述骨架上的机油分离单元,所述骨架安装于所述进气旁通阀的管道中。优选地,所述骨架包括环状主体和从所述环状主体沿轴向延伸的用于过盈卡接到所述管道中的卡接部,所述机油分离单元安装于所述环状主体。优选地,所述机油分离单元包括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或者过滤件。优选地,所述过滤件包括单层滤芯或多层滤芯。优选地,所述机油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旁通阀的进气侧。优选地,所述进气旁通阀包括彼此接合的下部阀体和上部阀体,所述下部阀体设置有竖直延伸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管道的下端,所述上部阀体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出气管道,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出气管道的末端,所述机油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管道中。优选地,所述机油分离装置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优选地,所述进气管道设置有通流横截面积比所述进气口大的扩张段,所述机油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扩张段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进气旁通阀具有以下优势:泄压时,经进气口进入的机油将被机油分离装置分离,避免机油继续随进气继续流动,避免了机油进入上游管路和由此导致的相关问题。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发动机系统,其中,所述发动机系统设置有空气滤清器、涡轮增压器、中冷器和本技术的进气旁通阀,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于所述中冷器的出气管,所述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管。所述发动机系统与上述进气旁通阀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进气旁通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半剖视图;图2沿图1中A-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机油分离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显示本技术的发动机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进气旁通阀及其相关连接部件的连接关系的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进气旁通阀,11-进气口,12-出气口,13-机油分离装置,131-骨架,131a-环状主体,131b-卡接部,132-过滤件,14-下部阀体,141-进气管道,141a-扩张段,15-上部阀体,151-出气管道,20-第一管道,30-第二管道,40-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进气旁通阀,所述进气旁通阀10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其中,所述进气旁通阀10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之间的机油分离装置13。使用本技术的进气旁通阀10,泄压时,经进气口11进入的机油将被机油分离装置13分离,避免机油继续随进气继续流动,避免了机油进入上游管路和由此导致的相关问题。其中,所述机油分离装置13可以包括骨架131和安装在所述骨架131上的机油分离单元,所述骨架131安装于所述进气旁通阀10的管道中。骨架131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形式,只要便于将机油分离单元安装至管道中即可。为适应管道的形状。优选地,所述骨架131可以包括环状主体131a和从所述环状主体131a沿轴向延伸的用于过盈卡接到所述管道中的卡接部131b,所述机油分离单元安装于所述环状主体131a。这里,卡接部131b可以从环状主体131a的一侧或两侧轴向延伸,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卡接部131b从环状主体131a的两侧轴向延伸。另外,为实现稳固卡接,卡接部131b可以设置为具有适当的周向尺寸,例如图3所示,卡接部131b具有弧形横截面。同时,为便于安装,可以在沿环状主体131a的周向设置多个彼此卡接部131b,以使骨架131形成图3所示的具有轴向开槽的圆筒结构,由此,在将骨架131安装到管道内时,卡接部131b之间的槽口可以允许卡接部131容易地发生变形,以便卡接安装。此外,通过过盈卡接,可以使骨架131与管道密封接合,确保机油分离效果。本技术中,机油分离单元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形式,只要能够将从进气口11引入的进气中的机油拦截,避免机油继续随进气流动即可。例如,所述机油分离单元包括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或者过滤件132。为兼顾机油分离和确保进气流动性,优选地采用过滤件132。其中,过滤件132可以包括单层滤芯或多层滤芯(例如单层滤芯折叠形成的滤芯)。滤芯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材质,以有效过滤机油,例如可以为无纺布。为确保机油不会从出气口12排出,优选地,所述机油分离装置13设置在所述进气旁通阀10的进气侧,以使机油被拦截在远离出气口12的位置。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进气旁通阀10包括彼此接合的下部阀体14和上部阀体15,所述下部阀体14设置有竖直延伸的进气管道141,所述进气口11位于所述进气管道141的下端,所述上部阀体15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出气管道151,所述出气口12设置在所述出气管道151的末端,所述机油分离装置13设置在所述进气管道141中。通过使进气口11设置为竖直向下,当进气旁通阀10不进行泄压操作时,通过机油分离装置13拦截的机油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朝向进气口11流动并排出进气旁通阀10,避免机油过多地积聚在进气旁通阀10内而导致堵塞。其中,优选地,为便于机油通过重力排出,所述机油分离装置13可以靠近所述进气口11设置。另外,下部阀体14和上部阀体15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接合,例如固定(如焊接),优选为可拆卸连接(如通过紧固件连接),以便维护和更换机油分离装置13。此外,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进气管道141可以设置有通流横截面积比所述进气口11大的扩张段141a,所述机油分离装置13设置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进气旁通阀和发动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旁通阀,所述进气旁通阀(10)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旁通阀(10)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之间的机油分离装置(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旁通阀,所述进气旁通阀(10)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旁通阀(10)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之间的机油分离装置(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分离装置(13)包括骨架(131)和安装在所述骨架(131)上的机油分离单元,所述骨架(131)安装于所述进气旁通阀(10)的管道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31)包括环状主体(131a)和从所述环状主体(131a)沿轴向延伸的用于过盈卡接到所述管道中的卡接部(131b),所述机油分离单元安装于所述环状主体(131a)。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分离单元包括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或者过滤件(1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132)包括单层滤芯或多层滤芯。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气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分离装置(13)设置在所述进气旁通阀(10)的进气侧。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洪豹徐淑建刘志强翁耳楠李凌霄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