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0658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内腔;高低压分隔板,所述高低压分隔板在所述壳体内分隔所述内腔以形成高压腔和低压腔;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高压腔内且具有第一滑片槽;油池,所述油池形成在所述高压腔内且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下部,其中,所述第一滑片槽朝向所述油池开口以与所述油池连通,从而所述油池内的油适于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一滑片槽流向所述第一气缸内。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在压差作用下,油池内的冷冻润滑油可以较好地供入第一气缸内,而且可以较好地润滑相互运动的运动副,可以提升压缩机的润滑效果,可以保证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旋转式压缩机一般是从曲轴尾端通过曲轴旋转和上油叶片搅拌实现冷冻油流动,润滑和密封各间隙和摩擦副,但是由于供油压差较小,此种供油方式会在低转速下和低油面下造成供油不足的问题,从而造成泄漏和摩擦副供油不足磨损,降低摩擦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的供油稳定,而且润滑运动副的效果较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内腔;高低压分隔板,所述高低压分隔板在所述壳体内分隔所述内腔以形成高压腔和低压腔;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高压腔内且具有第一滑片槽;油池,所述油池形成在所述高压腔内且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下部,其中,所述第一滑片槽朝向所述油池开口以与所述油池连通,从而所述油池内的油适于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一滑片槽流向所述第一气缸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在压差作用下,油池内的冷冻润滑油可以较好地供入第一气缸内,而且可以较好地润滑相互运动的运动副,可以提升压缩机的润滑效果,可以保证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高压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远离所述高低压分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滑片槽,所述第二滑片槽朝向所述油池开口以与所述油池连通,从而所述油池内的油适于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二滑片槽流向所述第二气缸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曲轴,所述曲轴穿过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且两端分别向所述高压腔和所述低压腔延伸;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曲轴上且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所述第一气缸内的油液适于从所述第一气缸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曲轴之间的间隙流向所述曲轴位于所述低压腔内的第一端;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曲轴上且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所述第二气缸内的油液适于从所述第二气缸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曲轴之间的间隙流向所述曲轴的第二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曲轴内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曲轴内孔,流向所述曲轴的第二端的油从所述曲轴内孔流向所述低压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低压腔且贯穿所述高低压分隔板的第一吸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缸上设置有第二吸气通道,所述第一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相连,所述低压腔内油适于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第二吸气通道流向所述第一气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轴承上开设有第三吸气通道,所述第三吸气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其中,所述中隔板上开设有第四吸气通道,所述第二气缸上开设有第五吸气通道,所述第四吸气通道连接在所述第二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五吸气通道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吸气通道、所述第四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五吸气通道分别倾斜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吸气通道沿轴向延伸且呈阶梯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低压壳体和高压壳体,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与所述低压壳体固定以限定出所述低压腔,以及与所述高压壳体固定以限定出所述高压腔。附图说明图1和图2分别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第一气缸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压缩机100;壳体10;内腔11;高压腔11a;低压腔11b;高压壳体12;低压壳体13;高低压分隔板20;第一吸气通道21;第一气缸30;第一滑片槽31;第二吸气通道32;第一滑片33;第一活塞34;油池40;第二气缸50;第二滑片槽51;第五吸气通道52;第二滑片53;曲轴60;曲轴内孔61;第一轴承70;第三吸气通道71;第二轴承80;中隔板90;第四吸气通道9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100,该压缩机100可以为旋转式压缩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100可以包括:壳体10、高低压分隔板20、第一气缸30和油池40。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内限定出内腔11,壳体10可以起到保护内部部件的作用,而且壳体10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高低压分隔板20在壳体10内分隔内腔11以形成高压腔11a和低压腔11b。而且,高低压分隔板20在高压腔11a和低压腔11b之间承受压差,从而可以降低压缩机100内部其他部件所承受的压差,可以减少其他部件的压力变形,可以提高压缩机100的工作可靠性。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气缸30设置在高压腔11a内,而且第一气缸30具有第一滑片槽31,其中,第一滑片槽31内配合有第一滑片33,第一滑片33可以在第一滑片槽31内滑动。其中,第一气缸30内设置有第一活塞34,第一滑片33的内端止抵在第一活塞34上。第一滑片33和第一滑片槽31之间留有间隙。如图1和图2所示,油池40形成在高压腔11a内,可以理解的是,油池40内的润滑油压力为高压,而且油池40位于壳体10内的下部,其中,压缩机100可以为卧式压缩机,这样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下部的油池40易于容纳润滑油。第一滑片槽31朝向油池40开口以与油池40连通,从而油池40内的油适于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滑片槽31流向第一气缸30内。结合图1和图4所示,由于高低压差存在,油池40中的冷冻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一滑片33和第一滑片槽31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一气缸30内,冷冻润滑油流动至第一气缸30内的低压腔体内,并且冷冻润滑油经过第一活塞34运转将其压缩成高压润滑油,高压润滑油通过第一活塞34的端面向第一活塞34的内孔泄漏,这样既可以起到密封第一活塞34端面的作用,也可以达到向第一活塞34的内孔供油的作用,润滑第一活塞34地内孔和曲轴60上的第一偏心部,同时可以抬高第一气缸30的内腔压力,由于轴承端面(远离第一气缸30的端面)均为低压,因此第一气缸30内的高压润滑油将会通过轴承和曲轴60间隙流向轴承的低压端,从而润滑曲轴60和对应的轴承。这样在压差作用下,油池40内的冷冻润滑油可以较好地供入第一气缸30内,而且可以较好地润滑相互运动的运动副,可以提升压缩机100的润滑效果,可以保证压缩机100的工作可靠性。其中,对于压缩机100的类型不做限定,压缩机100可以为单缸压缩机,也可以为双缸压缩机。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压缩机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气缸50,第二气缸50设置在高压腔11a内,而且第二气缸50位于第一气缸30的远离高低压分隔板20的一侧,第二气缸50具有第二滑片槽51,第二滑片槽51朝向油池40开口以与油池40连通,从而油池40内的油适于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滑片槽51流向第二气缸50内。润滑油进入第二气缸50的方式与进入第一气缸30的方式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其中,第一气缸30和第二气缸50之间可以设置有中隔板90,中隔板90可以起到分隔并密封第一气缸30和第二气缸50的作用。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内腔;高低压分隔板,所述高低压分隔板在所述壳体内分隔所述内腔以形成高压腔和低压腔;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高压腔内且具有第一滑片槽;油池,所述油池形成在所述高压腔内且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下部,其中,所述第一滑片槽朝向所述油池开口以与所述油池连通,从而所述油池内的油适于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一滑片槽流向所述第一气缸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内腔;高低压分隔板,所述高低压分隔板在所述壳体内分隔所述内腔以形成高压腔和低压腔;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高压腔内且具有第一滑片槽;油池,所述油池形成在所述高压腔内且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下部,其中,所述第一滑片槽朝向所述油池开口以与所述油池连通,从而所述油池内的油适于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一滑片槽流向所述第一气缸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高压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远离所述高低压分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滑片槽,所述第二滑片槽朝向所述油池开口以与所述油池连通,从而所述油池内的油适于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二滑片槽流向所述第二气缸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曲轴,所述曲轴穿过所述高低压分隔板且两端分别向所述高压腔和所述低压腔延伸;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曲轴上且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所述第一气缸内的油液适于从所述第一气缸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曲轴之间的间隙流向所述曲轴位于所述低压腔内的第一端;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曲轴上且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所述第二气缸内的油液适于从所述第二气缸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曲轴之间的间隙流向所述曲轴的第二端。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法运虞阳波杨开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