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0543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包括钻头、抓槽、升降装置、出泥塞、驱动装置、吸泥泵、限位板、行走轮、加固层、投放箱、输菌管、淤泥吸管、吸泥头、生态菌放置箱和外部接头,所述钻头的下方设置有抓槽,所述升降装置的后方固定有出泥塞,所述驱动装置的下方设置有输菌管,所述吸泥泵通过淤泥吸管连接有吸泥头,所述限位板的后方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行走轮的上方固定有生态菌放置箱,所述输菌管的四周环绕有加固层,所述淤泥吸管的右端固定有吸泥头,所述生态菌放置箱的右端连接有外部接头。该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经济成本低廉,整体结构坚固合理,防潮耐用,实用价值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电站设备
,具体为一种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泄洪道的泄槽通常按照所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利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来规划其纵横平面的布置,一般采用矩形和梯形端面结构体,以轴线等宽为宜,泄槽为基础排水结构,在用于排水泄水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径流式水电站的特性,无法根据水流量来调节发电,拥有大量弃水,且更加无法满负荷运转,所以在电力站满出力运行时泄水道依旧无法及时排出多余水量的情况下,泄洪道的使用率大幅度上升,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污物沉淀,另外包括大气灰尘、大量固体物质、细胞或者自然生物的聚集物都易在底部堆积,时间长了会给水质和系统工作带来很大的硬性影响,堵塞管道、加快管道设备结垢、腐蚀等问题的发生,现在有很多取出淤泥的方式和方法,但是最自然环保对自然生态无破坏的去淤泥方式为依靠自然自带的生物降解方式来进行生态消淤,可人为投放降解菌种,无任何污染,可最大保护生态自然结构,但是现在投放的自然降解菌种因为水流冲击力,水深等各种情况在未接触底部淤泥使就已经被带走,非常影响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在投放的自然降解菌种因为水流冲击力,水深等各种情况在未接触底部淤泥使就已经被带走,非常影响净化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包括钻头、抓槽、升降装置、出泥塞、驱动装置、吸泥泵、限位板、行走轮、加固层、投放箱、输菌管、淤泥吸管、吸泥头、生态菌放置箱和外部接头,所述钻头的下方设置有抓槽,所述升降装置的后方固定有出泥塞,且升降装置的下方连接有输菌管,所述驱动装置的下方设置有输菌管,所述吸泥泵通过淤泥吸管连接有吸泥头,所述限位板的后方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行走轮的上方固定有生态菌放置箱,所述加固层的下方连接有投放箱,且投放箱的底部镶嵌有抓槽,所述输菌管的四周环绕有加固层,所述淤泥吸管的右端固定有吸泥头,所述生态菌放置箱的右端连接有外部接头。优选的,所述出泥塞关于升降装置中垂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为可移动装置,其最大移动距离为升降装置的升降长度的二分之一。优选的,所述吸泥头和投放箱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优选的,所述生态菌放置箱为框型箱体结构,且其四周皆设置有行走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设置有吸泥头可随着行走轮的带动,先清空一层淤泥,随后投放生态菌,可使生态菌不会被厚重淤泥覆盖影响消淤工作,后方的淤泥会重新回落覆盖已经投放的生态菌处,保护生态菌在投放初期不会受到过大的水流影响投放效果,同时在投放过程中还可进行吸淤工作,物理消淤和生态消淤同步进行,效率更高,且一次消淤后可维持很长时间,消淤效率大大提高,使用的电气元件极少,经济成本低廉,整体结构坚固合理,防潮耐用,实用价值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投放箱结构示意图。图中:1、钻头,2、抓槽,3、升降装置,4、出泥塞,5、驱动装置,6、吸泥泵,7、限位板,8、行走轮,9、加固层,10、投放箱,11、输菌管,12、淤泥吸管,13、吸泥头,14、生态菌放置箱、15、外部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包括钻头1、抓槽2、升降装置3、出泥塞4、驱动装置5、吸泥泵6、限位板7、行走轮8、加固层9、投放箱10、输菌管11、淤泥吸管12、吸泥头13、生态菌放置箱14和外部接头15,钻头1的下方设置有抓槽2,升降装置3的后方固定有出泥塞4,出泥塞4关于升降装置3中垂线对称设置,功能同步,结构稳定,效率更高,且升降装置3的下方连接有输菌管11,驱动装置5的下方设置有输菌管11,吸泥泵6通过淤泥吸管12连接有吸泥头13,限位板7的后方连接有升降装置3,限位板7为可移动装置,其最大移动距离为升降装置3的升降长度的二分之一,限制升降长度,稳固升降装置3的连接程度,不易松脱,行走轮8的上方固定有生态菌放置箱14,加固层9的下方连接有投放箱10,且投放箱10的底部镶嵌有抓槽2,输菌管11的四周环绕有加固层9,淤泥吸管12的右端固定有吸泥头13,吸泥头13和投放箱10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可同步连带工作,省时节力,生态菌放置箱14的右端连接有外部接头15,生态菌放置箱14为框型箱体结构,且其四周皆设置有行走轮8,移动平稳快速。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时,先通过外部接头15与原生菌携带装置进行连接输送工作,将生态菌输送至生态菌放置箱14,输菌管11将生态菌输送至投放箱10的内部,随后通过行走轮8将装置本体移动至指定位置后,从右至左推动限位板7,使升降装置3向泄槽深处探出,同时淤泥吸管12同步下降,启动驱动装置5将动力转换为机械力带动钻头1旋转并向下作用力,将投放箱10放入水中,抓槽2紧紧扣住底层岩壁,升降装置3上升,投放箱10被带起,生态菌从抓槽2处被挤出留在淤泥底部,吸泥泵6在行走轮8前进过程中使吸泥头13吸取河底淤泥,形成一条直线清淤地带,以供生态菌投放作用,淤泥吸取后被淤泥吸管12传输至出泥塞4处随后流出,这就是该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的工作原理。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包括钻头(1)、抓槽(2)、升降装置(3)、出泥塞(4)、驱动装置(5)、吸泥泵(6)、限位板(7)、行走轮(8)、加固层(9)、投放箱(10)、输菌管(11)、淤泥吸管(12)、吸泥头(13)、生态菌放置箱(14)和外部接头(15),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1)的下方设置有抓槽(2),所述升降装置(3)的后方固定有出泥塞(4),且升降装置(3)的下方连接有输菌管(11),所述驱动装置(5)的下方设置有输菌管(11),所述吸泥泵(6)通过淤泥吸管(12)连接有吸泥头(13),所述限位板(7)的后方连接有升降装置(3),所述行走轮(8)的上方固定有生态菌放置箱(14),所述加固层(9)的下方连接有投放箱(10),且投放箱(10)的底部镶嵌有抓槽(2),所述输菌管(11)的四周环绕有加固层(9),所述淤泥吸管(12)的右端固定有吸泥头(13),所述生态菌放置箱(14)的右端连接有外部接头(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流式水电站短距离泄槽的生态消淤投放装置,包括钻头(1)、抓槽(2)、升降装置(3)、出泥塞(4)、驱动装置(5)、吸泥泵(6)、限位板(7)、行走轮(8)、加固层(9)、投放箱(10)、输菌管(11)、淤泥吸管(12)、吸泥头(13)、生态菌放置箱(14)和外部接头(15),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1)的下方设置有抓槽(2),所述升降装置(3)的后方固定有出泥塞(4),且升降装置(3)的下方连接有输菌管(11),所述驱动装置(5)的下方设置有输菌管(11),所述吸泥泵(6)通过淤泥吸管(12)连接有吸泥头(13),所述限位板(7)的后方连接有升降装置(3),所述行走轮(8)的上方固定有生态菌放置箱(14),所述加固层(9)的下方连接有投放箱(10),且投放箱(10)的底部镶嵌有抓槽(2),所述输菌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幸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温雅坊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