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卧式泵端主轴联动的自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0161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3:37
一种用于卧式泵端主轴联动的自吸装置,泵腔内设有转子,转子可转动地套设在泵轴上,泵腔的横截面为圆形,转子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椭圆形的长轴长度与圆形的直径长度相等;滑动通道与泵腔通过泵腔上开设的缺口连通;挡片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滑动通道内,且挡片密封滑动通道,挡片下方的两侧设有转轴,转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滚动滑片,滚动滑片的底部与转子的顶部相抵触;浮子的下方通过贯穿罐体底部的连接杆与挡片相连;罐体的顶部设有向外排出流体的单向出口阀;泵体的一侧开设有吸入口,泵体的另一侧开设有排出口,泵腔通过排出口和排出通道与罐体的内腔连通,且排出口与吸入口分别位于滑动通道的两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卧式泵端主轴联动的自吸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卧式泵端主轴联动的自吸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自吸高度不足的卧式泵体端部常需设置自吸装置,传统自吸装置结构复杂、需额外动力源驱动,且提升主泵的自吸高度能力有限,遇复杂工况条件易暴露出自吸排气困难、主泵干磨,严重时损坏设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卧式泵端主轴联动的自吸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卧式泵端主轴联动的自吸装置,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具有泵腔,所述泵腔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可转动地套设在泵轴上,所述泵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转子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长轴长度与所述圆形的直径长度相等;所述泵腔的正上方设有滑动通道,所述滑动通道与所述泵腔通过泵腔上开设的缺口连通;所述滑动通道的正上方设有罐体,所述罐体的正下方设有挡片,所述挡片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通道内,且所述挡片密封所述滑动通道,所述挡片下方的两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滚动滑片,所述滚动滑片的底部与所述转子的顶部相抵触;所述罐体内设有浮子,所述浮子的下方通过贯穿罐体底部的连接杆与所述挡片相连;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向外排出流体的单向出口阀;所述泵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从外界将流体吸入泵腔的吸入口,所述泵体的另一侧开设有排出口,所述泵腔通过排出口和排出通道与所述罐体的内腔连通,且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吸入口分别位于所述滑动通道的两侧。进一步,所述吸入口沿所述泵体的轴向位置和所述排出口沿所述泵体的轴向位置不同。进一步,所述滚动滑片的两端与所述挡片之间设有轴承。进一步,所述挡片呈向滚动滑片凹陷的弧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在自吸过程中转子、滚动滑片与泵体构成的吸入腔和排出腔产生周期性变化,与进口相通时,吸入腔容腔增大形成真空吸入介质;当与排气口相通时,排出腔容腔缩小,介质增压排出,结构简单。2.本装置吸气终止,开始吸液时,液体介质进入罐体内通过控制液位上升,使得滚动滑片与转子脱开,转子与泵体容腔大小不发生改变,转子空运转,装置停止自吸,自动进行,方便好用。3.本技术的转子椭圆形对称结构,消除了离心力的影响。4.本技术的转子与主泵同轴,不需要另外增加动力端;同时这一组合设计结构紧凑,节省材料。5.本技术设置的出口单向阀具有排出气体功能,且有效抑制大气中气体流向罐体内,避免气体窜入主泵进口引发汽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和泵体相配合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和泵体相配合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一(初始状态)图4是本技术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三图6是本技术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四图7是本技术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五(结束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一种用于卧式泵端主轴联动的自吸装置,包括泵体3,所述泵体3具有泵腔,所述泵腔内设有转子1,所述转子1可转动地套设在泵轴12上,所述泵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转子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转子1的横截面形状)的长轴长度与所述圆形(泵腔的横截面形状)的直径长度相等;所述泵腔的正上方设有滑动通道,所述滑动通道与所述泵腔通过泵腔上开设的缺口连通;所述滑动通道的正上方设有罐体7,所述罐体7的正下方设有挡片11,所述挡片11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通道内,且所述挡片11密封所述滑动通道;所述挡片11下方的两侧设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上可转动地套设有滚动滑片2,所述滚动滑片2的底部与所述转子1的顶部相抵触;所述挡片11呈向滚动滑片2凹陷的弧形,以牢固的向下扣住滚动滑片2。所述罐体7内设有浮子8,所述浮子8的下方通过贯穿罐体7底部的连接杆6与所述挡片11相连,所述罐体7的顶部设有向外排出流体的单向出口阀9;所述泵体3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从外界将流体吸入泵腔的吸入口4,所述泵体的另一侧开设有排出口5,所述泵腔通过排出口5和排出通道与所述罐体7的内腔连通,且所述排出口5与所述吸入口4分别位于所述滑动通道的两侧。所述吸入口4沿所述泵体3的轴向位置和所述排出口5沿所述泵体3的轴向位置不同。所述滚动滑片2的两端与所述挡片11之间设有轴承。转子1呈椭圆形状,其与主泵10同轴。滚动滑片2上端通过连接杆6与浮子8相连,浮子8装入罐体7内,罐体7上端安装单向阀9。当主泵10启动时,转子1与主泵10同步旋转。滚动滑片2呈转筒状。泵体3包括主泵10和泵腔。在浮子8、挡片11和滚动滑片2的自重作用下,滚动滑片2压设在转子上,滚动滑片2的外缘与转子的外缘1抵触,并产生滚动运动;通过转子1的旋转,由转子1、滚动滑片2、泵体3所构成的容腔大小产生周期性变化;容腔当与吸入口相通时,构成吸入腔,吸入腔容腔增大,形成真空,吸入介质;当与排气口相通时,构成排出腔,排出腔容腔缩小,介质增压排出。本技术工作时,先吸气再吸液,当吸气终止,开始吸液时,液体介质由排出口5流至罐体7内。本技术的转子与主泵同轴相连,采用同一动力驱动,无需另外配备动力源。出口单向阀9具有排出气体功能,且有效抑制大气中气体流向罐体7内,避免气体窜入主泵10进口引发汽蚀。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如图3所示,吸入口4未吸入流体,所述转子1将泵腔分隔成两个腔室。当转子逆时针转动后,转子1、泵腔和滚动滑片2在吸入口4处围合成一个吸入腔,如图4所示;且随着转子1继续逆时针转动,吸入腔体积不断增大,如图5所示;且在图6所示状态下(此时,转子横截面的长轴、滚动滑片2和连接杆在一条直线上),吸入腔体积达到最大,吸入腔容腔增大,形成真空,吸入介质(空气或水),直至回到与图1相同的结束状态,如图7所示,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转子1、泵腔和滚动滑片2在排出口5处围合成一个排出腔,与吸入腔相反的是,随着转子1的逆时针转动,从图1所示状态转至图6所示状态的过程中,排出腔体积不断减小,且在图6所示状态下,排出腔体积达到最小,排出腔不断缩小,介质(空气或水)增压排出(经排出口5排至罐体内),直至回到与图1相同的结束状态,如图7所示,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本技术按上述原理先吸入气体并排至罐体内,再吸入液体排至罐体内。当罐体7内液位不断升高,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浮子8上升,通过连接杆6带动挡片11向上运动,挡片11带动滚动滑片2向上运动,当滚动滑片2与转子1脱开时,失去滚动滑片2的隔挡,转子1与泵腔所构成的容腔大小不改变,转子1处于空运转工况,本技术停止自吸工作;且耗功及磨损极小,有助于提高其可靠性与自吸泵效率。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卧式泵端主轴联动的自吸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卧式泵端主轴联动的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具有泵腔,所述泵腔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可转动地套设在泵轴上,所述泵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转子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长轴长度与所述圆形的直径长度相等;所述泵腔的正上方设有滑动通道,所述滑动通道与所述泵腔通过泵腔上开设的缺口连通;所述滑动通道的正上方设有罐体,所述罐体的正下方设有挡片,所述挡片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通道内,且所述挡片密封所述滑动通道,所述挡片下方的两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滚动滑片,所述滚动滑片的底部与所述转子的顶部相抵触;所述罐体内设有浮子,所述浮子的下方通过贯穿罐体底部的连接杆与所述挡片相连;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向外排出流体的单向出口阀;所述泵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从外界将流体吸入泵腔的吸入口,所述泵体的另一侧开设有排出口,所述泵腔通过排出口和排出通道与所述罐体的内腔连通,且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吸入口分别位于所述滑动通道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卧式泵端主轴联动的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具有泵腔,所述泵腔内设有转子,所述转子可转动地套设在泵轴上,所述泵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转子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长轴长度与所述圆形的直径长度相等;所述泵腔的正上方设有滑动通道,所述滑动通道与所述泵腔通过泵腔上开设的缺口连通;所述滑动通道的正上方设有罐体,所述罐体的正下方设有挡片,所述挡片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通道内,且所述挡片密封所述滑动通道,所述挡片下方的两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滚动滑片,所述滚动滑片的底部与所述转子的顶部相抵触;所述罐体内设有浮子,所述浮子的下方通过贯穿罐体底部的连接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水清张生昌邓鸿英马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