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0001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包括车轮(1)、车桥(2)和底盘车架(3),底盘车架(3)通过悬挂连接板(5)与空气悬挂装置(4)的上端连接;底盘车架(3)上安装有阻尼减震器(7),阻尼减震器(7)与“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活动连接,“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分别与空气悬挂装置(4)的下端和车桥(2)连接,“V”型摆臂(6)通过设置在其左侧支臂上的旋转轴(8)与底盘车架(3)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可升降式底盘,可通过底盘的自动升降,实现货箱的自动升降,使得装卸货物更加方便,且够适应多种路况条件下的人们对操控性及舒适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
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升降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底盘升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空气减震器的高度,二是改变液压减震器的高度,这两种都是通过改变悬挂中减震器的高度来实现的。对于悬挂系统来说,应用最广泛的自然是空气悬挂系统,而在系统组成上它主要是由控制电脑、空气泵、储压罐、气动前后减震器和空气分配器等部件组成。主要用途就是控制车身的水平运动,调节车身的水平高度以及调节减震器的软硬程度。通常来讲,装备空气式可调节悬挂的车型前轮和后轮的附近都会设有离地距离传感器,按离地距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行车电脑会判断出车身高度变化,在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使弹簧自动压缩或伸长,从而降低或升高底盘离地间隙。但现有的空气悬挂系统是采用普通弹簧或弹簧钢板作为弹性元件,而普通弹簧或弹簧钢板普遍存在以下缺陷:a、弹性系数固定,车辆高度随承载质量变化而变化;b、减震性能较差,舒适度低;c、设计高度固定,难以调节;d、重量大,导致整车重量加大。随着汽车制造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道路的起伏不同调高或调低底盘高度,采用现有空气悬挂系统的车辆,已不能够适应多种路况条件下的人们对操控性及舒适性的要求。因此,针对现有空气悬挂系统底盘汽车的缺陷,为实现货箱的自动升降,使得取放货物更加方便,如何开发一种自动升降式底盘用以取代传统的底盘,已成为一种发展主流和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本技术主要在空气悬挂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实现了底盘车架的自动升降,以实现底盘车架的自动升降,抛弃了以普通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的传统悬架,用空气弹簧取代了普通弹簧作为弹性元件,并利用了气体的可压缩性以及膨胀性,加上阻尼的伸缩运动配合达到底盘车架自动升降的效果。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包括车轮1、车桥2和底盘车架3,所述底盘车架3通过悬挂连接板5与空气悬挂装置4的上端连接;所述底盘车架3上安装有阻尼减震器7,所述阻尼减震器7与“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活动连接,所述“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分别与所述空气悬挂装置4的下端和所述车桥2连接,所述“V”型摆臂6通过设置在其左侧支臂上的旋转轴8与所述底盘车架3连接,使得所述空气悬挂装置4进行上下伸缩时通过所述“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以所述旋转轴8为轴心带动所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上的所述阻尼减震器7及所述底盘车架3进行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与右侧支臂之间的夹角为90-150°;优选地,所述“V”型摆臂的左侧支臂与右侧支臂之间的夹角为110-140°;更优选地,所述“V”型摆臂的左侧支臂与右侧支臂之间的夹角为120-135°。进一步地,所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的长度;优选地,所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的长度是所述“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的长度的1-2倍;更优选地,所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的长度是所述“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的长度的1.2-1.5倍。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减震器7与所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的端点位置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轴8与所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的中部位置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减震器7通过活动轴9与所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减震器7通过支架10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盘车架3上。进一步地,所述底盘车架3上靠近所述车轮2的位置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底盘车架3高度变化的离地距离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悬挂装置4与所述“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的中部位置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悬挂装置4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上下伸缩。所述空气悬挂装置4进行上下伸缩时,所述右侧支臂与所述空气悬挂装置4的连接点随所述空气悬挂装置4在竖直方向上直线移动。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自动可升降式底盘,通过在空气悬挂系统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摆臂来实现底盘的自动升降,利用了气体的可压缩性以及膨胀性,加上阻尼减震器的伸缩运动配合,实现了底盘的自动升降,采用该自动可升降式底盘的车辆能够适应多种路况条件下的驾驶需求;此外采用该自动升降底盘的货车,通过底盘车架的自动升降,可实现货箱的自动升降,使得装卸货物更加方便。而且该自动可升降式底盘适用范围广,够适应多种路况条件下的人们对操控性及舒适性的要求,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底盘成为发展的主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的运动状态分析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在运动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1-车轮,2-车桥,3-底盘车架,4-空气悬挂装置,5-悬挂连接板,6-“V”型摆臂,7-阻尼减震器,8-旋转轴,9-活动轴,1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的空气悬挂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其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该系统主要是由控制电脑、空气泵、储压罐、气动前后减震器和空气分配器等部件组成。主要用途就是控制车身的水平运动,调节车身的水平高度以及调节减震器的软硬程度。通常来讲,装备空气式可调节悬挂的车型前轮和后轮的附近都会设有离地距离传感器,按离地距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行车电脑会判断出车身高度变化,在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使弹簧自动压缩或伸长,从而降低或升高底盘离地间隙。而本技术的自动可升降式底盘就是在上述现有空气悬挂系统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摆臂来实现底盘的自动升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主要在现有空气悬挂系统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实现了底盘车架的自动升降,具体地,包括车轮1、车桥2和底盘车架3,底盘车架3通过悬挂连接板5与空气悬挂装置4的上端连接;底盘车架3上安装有阻尼减震器7,阻尼减震器7与“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活动连接,“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分别与空气悬挂装置4的下端和车桥2连接,“V”型摆臂6通过设置在其左侧支臂上的旋转轴8与底盘车架3连接,使得空气悬挂装置4进行上下伸缩时通过“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以旋转轴8为轴心带动“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上的阻尼减震器7及底盘车架3进行上下移动。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V”型摆臂的左侧支臂与右侧支臂之间的夹角为90-150°;优选地,“V”型摆臂的左侧支臂与右侧支臂之间的夹角为110-140°;更优选地,“V”型摆臂的左侧支臂与右侧支臂之间的夹角为120-135°;更优选为135°。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的长度大于等于“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的长度;优选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的长度是“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的长度的1-2倍;更优选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的长度是“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的长度的1.2-1.5倍。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阻尼减震器7与“V”型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车桥(2)和底盘车架(3),其中,所述底盘车架(3)通过悬挂连接板(5)与空气悬挂装置(4)的上端连接;所述底盘车架(3)上安装有阻尼减震器(7),所述阻尼减震器(7)与“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活动连接,所述“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分别与所述空气悬挂装置(4)的下端和所述车桥(2)连接;所述“V”型摆臂(6)通过设置在其左侧支臂上的旋转轴(8)与所述底盘车架(3)连接,使得所述空气悬挂装置(4)进行上下伸缩时通过所述“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以所述旋转轴(8)为轴心带动所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上的所述阻尼减震器(7)及所述底盘车架(3)进行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可升降式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车桥(2)和底盘车架(3),其中,所述底盘车架(3)通过悬挂连接板(5)与空气悬挂装置(4)的上端连接;所述底盘车架(3)上安装有阻尼减震器(7),所述阻尼减震器(7)与“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活动连接,所述“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分别与所述空气悬挂装置(4)的下端和所述车桥(2)连接;所述“V”型摆臂(6)通过设置在其左侧支臂上的旋转轴(8)与所述底盘车架(3)连接,使得所述空气悬挂装置(4)进行上下伸缩时通过所述“V”型摆臂(6)的右侧支臂以所述旋转轴(8)为轴心带动所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上的所述阻尼减震器(7)及所述底盘车架(3)进行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可升降式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摆臂(6)的左侧支臂与右侧支臂之间的夹角为90-1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可升降式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摆臂(6)左侧支臂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V”型摆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俊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卡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