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95905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2:12
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在反应池内部设置有负压导流板组,所述负压导流板组把反应池隔为曝气区和沉降区,曝气区和沉降区通过联通管穿过负压导流板组连通,在曝气区靠近负压导流板组的下部设有曝气头,在沉降区的下部设有抽泥泵,在沉降区的尾上部设有溢流出水口,所述负压导流板组包括三块导流板。该装置使曝气区与沉降区合为一体,省略了二沉池,节省了占地;节省了占地、节省了构筑物及设备的投入,自然也就节省了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普通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中只能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流到沉淀池中的污泥逐渐增多,要人工抽出保留备用,而好氧区(曝气池)与厌氧区(沉淀池)分隔开,污泥不能自动回流,更不能在好氧与厌氧区自动循环(脱氮除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在反应池内部设置有负压导流板组,所述负压导流板组把反应池隔为曝气区和沉降区,曝气区和沉降区通过联通管穿过负压导流板组连通,在曝气区靠近负压导流板组的下部设有曝气头,在沉降区的下部设有抽泥泵,在沉降区的尾上部设有溢流出水口,所述负压导流板组包括三块导流板,两边为曝气区端导流板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中间为导流板II,所述曝气区端导流板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的下端和反应池底部有空隙,所述导流板II的上端低于曝气区端导流板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的上端,曝气区端导流板I、导流板I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中间有空隙。优选的,所述曝气区端导流板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的下端离反应池底的距离为反应池高度的1/2-1/5,所述曝气区端导流板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的上端高于溢流出水口,所述导流板II的上端低于溢流出水口。优选的,所述曝气区端导流板I的下端离反应池底的距离为反应池高度的1/3,所述沉降区端导流板III的下端离反应池底的距离为反应池高度的1/4,所述导流板II的上端低于溢流出水口的距离为:溢流出水口距离反应池底高度的1/3。“负压导流”在生物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污泥的回流系统进行了改进,利用曝气上升气流带动下产生的水流在导流板夹缝间形成的负压让污泥由沉降区自动回流,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回流。同时导流板将处理池分隔成好氧区(曝气区)和厌氧区(污泥沉降、清污分流区),污水和污泥在水流的带动下在好氧区和厌氧区间自动反复循环,将过去分散的各个工序如好氧(曝气)、厌氧循环、清水污泥分离、污泥回流集中在一个处理池内自动完成,因此能高效的降解COD以及氨氮、磷等污染物。使污水处理能节约投资、减少场地占用、提高处理效率,且易于管理。有益效果:负压导流技术与设备与现行的活性污泥法技术相比,具有占地少、投资省、易于管理、人员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及处理量适应范围广的特点。负压导流技术使曝气区与沉降区合为一体,省略了二沉池,节省了占地;节省了占地、节省了构筑物及设备的投入,自然也就节省了投资。负压导流装置用固定的钢结构设备取代了许多机电设备,如刮泥机、污泥回流泵(氧化沟、普通活性污泥法)、滗水器(SBR法)等,负压导流设备安装调试成功后运行中几乎无故障,也无需维护。这样就带来了几个好处:简化了处理流程,也就简化了控制与管理,减少了操作、管理及维护人员,人员的节省也就是运行费的节省;同时省去了机电设备也就节省了这些设备的能耗及维护费用,从而节省了运行费。由于处理池被分割为好氧区(曝气区)与厌氧区(沉降区),活性污泥在从好氧区随水流被带到厌氧区,沉降后又被负压导流板的回流作用带回到好氧区,这样反复多次的厌氧好氧循环,有利于硝化、亚硝化菌-反硝化菌把氨氮分解为氮气释放到空气中,从而既达到了去除氨氮的目的,又没有多增加时间或空间的开销。污泥在好氧和缺氧区自动循环,有效抑制丝状菌的增长,处理系统不会出现污泥膨胀。因此,运用负压导流技术进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BOD,COD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氨氮达95%以上,出水水质的COD、BOD5、氨氮、SS、TP等主要指标即达GB18918-2002一级A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1,在反应池1内部设置有负压导流板组2,所述负压导流板组2把反应池隔为曝气区3和沉降区4,曝气区3和沉降区4通过联通管5穿过负压导流板组2连通,在曝气区3靠近负压导流板组2的下部设有曝气头6,在沉降区4的下部设有抽泥泵7,在沉降区4的尾上部设有溢流出水口8,所述负压导流板组2包括三块导流板,两边为曝气区端导流板I9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中间为导流板II11,所述曝气区端导流板I9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的下端和反应池1底部有空隙,所述导流板II11的上端低于曝气区3端导流板I9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的上端,曝气区3端导流板I9、导流板II11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中间有空隙,所述曝气区3端导流板I9的下端离反应池1底的距离为反应池1高度的1/3,所述沉降区4端导流板III10的下端离反应池1底的距离为反应池1高度的1/4,所述导流板II11的上端低于溢流出水口8的距离为:溢流出水口8距离反应池1底高度的1/3。实施例2:一种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1,在反应池1内部设置有负压导流板组2,所述负压导流板组2把反应池隔为曝气区3和沉降区4,曝气区3和沉降区4通过联通管5穿过负压导流板组2连通,在曝气区3靠近负压导流板组2的下部设有曝气头6,在沉降区4的下部设有抽泥泵7,在沉降区4的尾上部设有溢流出水口8,所述负压导流板组2包括三块导流板,两边为曝气区端导流板I9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中间为导流板II11,所述曝气区端导流板I9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的下端和反应池1底部有空隙,所述导流板II11的上端低于曝气区3端导流板I9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的上端,曝气区3端导流板I9、导流板II11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中间有空隙,所述曝气区3端导流板I9的下端离反应池1底的距离为反应池1高度的1/2,所述沉降区4端导流板III10的下端离反应池1底的距离为反应池1高度的1/3,所述导流板II11的上端低于溢流出水口8的距离为:溢流出水口8距离反应池1底高度的1/3。实施例3:一种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1,在反应池1内部设置有负压导流板组2,所述负压导流板组2把反应池隔为曝气区3和沉降区4,曝气区3和沉降区4通过联通管5穿过负压导流板组2连通,在曝气区3靠近负压导流板组2的下部设有曝气头6,在沉降区4的下部设有抽泥泵7,在沉降区4的尾上部设有溢流出水口8,所述负压导流板组2包括三块导流板,两边为曝气区端导流板I9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中间为导流板II11,所述曝气区端导流板I9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的下端和反应池1底部有空隙,所述导流板II11的上端低于曝气区3端导流板I9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的上端,曝气区3端导流板I9、导流板II11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10中间有空隙,所述曝气区3端导流板I9的下端离反应池1底的距离为反应池1高度的1/5,所述沉降区4端导流板III10的下端离反应池1底的距离为反应池1高度的1/5,所述导流板II11的上端低于溢流出水口8的距离为:溢流出水口8距离反应池1底高度的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在反应池内部设置有负压导流板组,所述负压导流板组把反应池隔为曝气区和沉降区,曝气区和沉降区通过联通管穿过负压导流板组连通,在曝气区靠近负压导流板组的下部设有曝气头,在沉降区的下部设有抽泥泵,在沉降区的尾上部设有溢流出水口,所述负压导流板组包括三块导流板,两边为曝气区端导流板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中间为导流板II,所述曝气区端导流板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的下端和反应池底部有空隙,所述导流板II的上端低于曝气区端导流板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的上端,曝气区端导流板I、导流板I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中间有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负压导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在反应池内部设置有负压导流板组,所述负压导流板组把反应池隔为曝气区和沉降区,曝气区和沉降区通过联通管穿过负压导流板组连通,在曝气区靠近负压导流板组的下部设有曝气头,在沉降区的下部设有抽泥泵,在沉降区的尾上部设有溢流出水口,所述负压导流板组包括三块导流板,两边为曝气区端导流板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中间为导流板II,所述曝气区端导流板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的下端和反应池底部有空隙,所述导流板II的上端低于曝气区端导流板I和沉降区端导流板III的上端,曝气区端导流板I、导流板II和沉降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民彭欣韩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启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