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9244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包括:两个梁,两个所述梁在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用于引导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集电靴的接触轨,两个所述接触轨分别设在两个所述梁上;两个渡桥,两个所述渡桥分别设在两个所述接触轨上,每个所述渡桥上设有弧形过渡段,两个所述弧形过渡段相对设置且均向所述梁的一侧弧形延伸,两个所述弧形过渡段间隔开且至少一部分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具有可靠性强、不易产生拉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在轨道车辆经过道岔时,车辆上的集电靴经过道岔上搭接的接触轨时,不仅易导致集电靴因发生碰撞而损坏,而且易发生拉弧现象,影响轨道车辆行驶速度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该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具有可靠性强、不易产生拉弧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包括:两个梁,两个所述梁在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用于引导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集电靴的接触轨,两个所述接触轨分别设在两个所述梁上,两个渡桥,两个所述渡桥分别设在两个所述接触轨上,每个所述渡桥上设有弧形过渡段,两个所述弧形过渡段相对设置且均向所述梁的一侧弧形延伸,两个所述弧形过渡段间隔开且至少一部分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具有可靠性强、不易产生拉弧等优点。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多个线缆,每个所述线缆分别与两个所述渡桥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渡桥包括:外板,所述外板包括平直段和所述弧形过渡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接触轨相连;内板,所述内板位于所述外板的内侧且与所述平直段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内板与所述接触轨相连;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直段的外侧表面与所在接触轨的外侧表面平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弧形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所述加强板之间连接有支撑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外板上设有用于避让另一个所述渡桥的弧形过渡段的避让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渡桥通过分别夹持在所述渡桥两侧的两个夹板与所述接触轨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夹板上均设有螺钉过孔,所述渡桥和所述接触轨上均设有通孔,两个所述夹板通过配合在所述通孔和所述螺钉过孔内的螺纹紧固件相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连接有多个沿所述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肋板,相邻两个所述肋板之间构成所述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肋板的上表面设有上渡桥楔形槽且下表面设有下渡桥楔形槽,每个所述接触轨的上表面设有上接触轨楔形槽和下接触轨楔形槽,所述夹板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配合在所述上渡桥楔形槽和所述上接触轨楔形槽内,所述下夹板配合在所述下渡桥楔形槽和所述下接触轨楔形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多个线缆,每个所述接触轨上的两个所述夹板中的一个上焊接有多个接线板,多个所述线缆分别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多个接线板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缆的横截面为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定向的矩形。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的爆炸图,其中梁未示出。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的渡桥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的渡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的渡桥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1、梁100、接触轨200、上接触轨楔形槽210、渡桥300、外板310、平直段311、弧形过渡段312、避让槽313、内板320、加强板330、支撑筋340、肋板350、上渡桥楔形槽351、通孔352、线缆400、绝缘支架500、夹板600、接线板610、螺钉过孔620、螺纹紧固件7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1。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1包括两个梁100、两个接触轨200和两个渡桥300。两个梁100在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用于引导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集电靴的接触轨200,两个接触轨200分别设在两个梁100上。两个渡桥300分别设在两个接触轨200上,每个渡桥300上设有弧形过渡段312,两个弧形过渡段312相对设置且均向梁100的一侧弧形延伸,两个弧形过渡段312间隔开且至少一部分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延伸方向指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的延伸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1,通过设置两个具有弧形过渡段312的渡桥300,使两个弧形过渡段312相对设置且均向梁100的一侧弧形延伸,并使两个弧形过渡段312的至少一部分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可以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车辆经过道岔1时,利用相互叉合叠置的两个弧形过渡段312对集电靴进行引导,相比相关技术中两个接触轨200相互搭接的方式,可以使集电靴更加顺畅平滑地滑过两个接触轨200之间的连接处,不仅可以避免集电靴因碰撞而发生损坏,而且可以避免发生拉弧的现象,提高轨道车辆行驶时的可靠性,保证轨道车辆的行驶速度。并且,由于弧形过渡段312为向梁100一侧倾斜延伸的弧形,可以使两个弧形过渡段312不论两个梁100如何摆动,均能够形成自然的弧形过渡,以进一步保证集电靴能够顺畅平稳地通过接触轨200的连接处,从而进一步保证车辆行驶时的可靠性。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1具有可靠性强、不易产生拉弧等优点。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梁,两个所述梁在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用于引导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集电靴的接触轨,两个所述接触轨分别设在两个所述梁上;两个渡桥,两个所述渡桥分别设在两个所述接触轨上,每个所述渡桥上设有弧形过渡段,两个所述弧形过渡段相对设置且均向所述梁的一侧弧形延伸,两个所述弧形过渡段间隔开且至少一部分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梁,两个所述梁在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用于引导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集电靴的接触轨,两个所述接触轨分别设在两个所述梁上;两个渡桥,两个所述渡桥分别设在两个所述接触轨上,每个所述渡桥上设有弧形过渡段,两个所述弧形过渡段相对设置且均向所述梁的一侧弧形延伸,两个所述弧形过渡段间隔开且至少一部分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多个线缆,每个所述线缆分别与两个所述渡桥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渡桥包括:外板,所述外板包括平直段和所述弧形过渡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接触轨相连;内板,所述内板位于所述外板的内侧且与所述平直段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内板与所述接触轨相连;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的外侧表面与所在接触轨的外侧表面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所述加强板之间连接有支撑筋。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板上设有用于避让另一个所述渡桥的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清辉赵文博钟炳辉姚强张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