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9162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污水回收装置领域,特别涉及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两级沉淀池,各级沉淀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设有斜坡道,所述的斜坡道具有斜坡道上端和斜坡道下端,所述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的位置,使用时斜坡道上的污泥高度上升较慢,不会出现在斜坡道上由于污泥的沉积过快造成沉淀池的局部堵塞的问题,解决了目前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沉淀池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污水回收装置领域,特别涉及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清洗搅拌机和装灌车产生的混凝土污水通常需要经过专业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才能排放,然而这种污水处理系统造价昂贵,且建设周期较长,往往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沉重的负担,于是偷排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污水采用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700156U、公告日为2013.01.3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污水沉淀池,包括一级、二级、三级沉淀池,其中各级沉淀池由沉淀池隔墙分隔,一级沉淀池内设有斜坡道,沉淀池隔墙上设有溢水口。经过三级沉淀后的水质得到了改善,可以直接用于拌制混凝土,实现了污水“零”排放;一级沉淀池设有斜坡道,方便了机械清渣,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这种沉淀池虽然能够实现对污水的循环回收利用,但是使用过程中一级沉淀池的污泥较多,由于污泥最先在进水口处沉积,一级沉淀池的进水设置在斜坡道上,沉淀池的进水口处的污泥最先达到最大高度,沉积物堆积在斜坡道上容易造成沉淀池的局部堵塞,而此时出水口的污泥高度尚未到与出水口平齐的高度,造成沉淀池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以解决目前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沉淀池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技术方案为: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两级沉淀池,各级沉淀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设有斜坡道,所述的斜坡道具有斜坡道上端和斜坡道下端,所述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的位置。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设有所述的斜坡道,第一级沉淀池与第二级沉淀池沿第一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布置,第一级沉淀池与第二级沉淀池共用的沉淀池壁包括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和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的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上,所述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低于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而高于第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均设有斜坡道,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并列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沿第一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布置。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的深度均不小于其余各级沉淀池的深度。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高于其出水口。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处连接有洗车台,所述的洗车台的高度与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的高度相当。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最后一级沉淀池连接的储水池。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为设有斜坡道的T型沉淀池,所述的T型沉淀池包括沿T型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沿T型沉淀池的斜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的T型沉淀池的斜坡道设置在第二部分的一端,T型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二部分的另一端,T型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第一部分的远离第二部分端。所述的T型沉淀池为第二级沉淀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的位置,使用时斜坡道上的污泥高度上升较慢,不会出现在斜坡道上由于污泥的沉积过快造成沉淀池的局部堵塞的问题,与目前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相比,本技术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沉淀池不会出现局部堵塞的情况,解决了沉淀池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设有所述的斜坡道,第一级沉淀池与其第二级沉淀池沿第一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布置,第一级沉淀池与第二级沉淀池共用的沉淀池壁包括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和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所述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的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上,所述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低于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而高于第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在第一级沉淀池内靠近进水口的污泥高度高于出水口时,造成出水口出水不畅,此时部分污水可以通过共用的沉淀池壁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溢出,保证出水通畅,同时也能够加快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的淤积沉积速度。由于第一级沉淀池的污泥量最大,在第一级出水口遇堵或者污水进流量较大时,能够保证整个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正常工作。进一步的,由于前两级沉淀池的污泥量沉积较多,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的深度不小于其余各级沉淀池的深度,可以降低清理污泥的频率。进一步的,沉淀池的进水口处的污泥沉积速度大于出水口处的污泥沉积速度,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高于出水口,可以保证在进水口处的污泥高度达到上限后,出水口处的污泥高度也达到上限,提高了沉淀池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的剖视图;图3为图1沿B-B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级沉淀池1、第二级沉淀池2、第三级沉淀池3和与第三级沉淀池连通的储水池4,各级沉淀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上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为下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其中第一级沉淀池1和第二级沉淀池2设有斜坡道,第一级沉淀池1内的斜坡道为第一斜坡道11,第二级沉淀池2内的斜坡道为第二斜坡道21,并且第一、二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并列设置,第一斜坡道11具有斜坡道上端111和斜坡道下端112,斜坡道下端112与第一级沉淀池池底平齐,斜坡道上端111与第一级沉淀池外围平齐,并列设置的第一、二级沉淀池的斜坡道方便机械设备进入沉淀池内清理污泥。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级沉淀池1与第二级沉淀2沿第一斜坡道11宽度方向布置,第一级沉淀池1与第二级沉淀池2的共用池壁12包括沿斜坡道长度方向布置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121和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122,第一级沉淀池1的出水口13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122上,第一级沉淀池1的进水口14与第一级沉淀池1的出水口13沿第一斜坡道11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级沉淀池1与第二级沉淀池2的共用池壁12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121低于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122而高于第一级沉淀池1的出水口13。由于第一级沉淀池1的污泥量最大,在第一级沉淀池1内靠近进水口14的污泥高度高于出水口13时,造成第一级沉淀池1的出水口13出水不畅,此时部分污水可以通过第一、二级沉淀池共用的共用池壁12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121溢出,保证出水通畅,同时也能够加快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的淤积沉积速度。另外,由于第一级沉淀池1的污泥量最大,在出水口13遇堵或者污水量增大后,部分污水也可以通过第一、二级沉淀池的共用池壁12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121溢出,保证出水通畅。由于沉淀池的进水口处的污泥沉积速度大于出水口处的污泥沉积速度,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14高于出水口13,可以保证在进水口处的污泥高度达到上限后,出水口处的污泥高度也达到上限,提高了沉淀池的空间利用率。本实施例中,第一级沉淀池1的外侧设有洗车台5,洗车台5设置在第一级沉淀池1的进水口14处并洗车台5的高度与第一级沉淀池1的进水口14的高度相当,以使洗车台5上的水能够顺利经过进水口流入第一级沉淀池1内。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级沉淀池1的进水口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

【技术保护点】
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两级沉淀池,各级沉淀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设有斜坡道,所述的斜坡道具有斜坡道上端和斜坡道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两级沉淀池,各级沉淀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设有斜坡道,所述的斜坡道具有斜坡道上端和斜坡道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设有所述的斜坡道,第一级沉淀池与第二级沉淀池沿第一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布置,第一级沉淀池与第二级沉淀池共用的沉淀池壁包括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和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的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上,所述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低于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而高于第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均设有斜坡道,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并列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沿第一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红伟蒋俊起奚勇王良勇张万付
申请(专利权)人:遂平金鼎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