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9109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所述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床体组件和训练装置,床体组件内形成有收纳腔;训练装置,训练装置在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床体组件上,在收纳位置训练装置收纳在收纳腔内,在打开位置训练装置伸出收纳腔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在不使用训练装置时可以将训练装置收纳在床体组件的收纳腔内,由此,不仅可以保护训练装置,避免存在安全隐患,还可以扩展康复训练机器人周围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将病人移动至床体组件上,且康复训练机器人此时还可做其他用途,以提高康复训练机器人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康复训练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康复训练机器人,用于患者训练的踏板通常固定于床体,与床体构成一个整体。在不使用时,床体的一部分空间被踏板占据,使得床体的其它用途受到一定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床体的复用率,且踏板多为硬固体材料构成,在拥挤的地方,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所述康复训练机器人可以扩展康复训练机器人周围的活动范围,提高康复训练机器人的使用率。根据本技术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床体组件,所述床体组件内形成有收纳腔;训练装置,所述训练装置在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训练装置收纳在所述收纳腔内,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训练装置伸出所述收纳腔外。根据本技术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在不使用训练装置时可以将训练装置收纳在床体组件的收纳腔内,由此,不仅可以保护训练装置,避免存在安全隐患,还可以扩展康复训练机器人周围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将病人移动至床体组件上,且康复训练机器人此时还可做其他用途,以提高康复训练机器人的使用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训练装置的上端面与所述床体组件的上端面平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训练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设在所述支撑件上的训练主体,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床体组件可枢转地相连,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床体组件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康复训练机器人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训练装置相连,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训练装置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训练装置包括:上肢训练装置,所述上肢训练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和可转动地设在第一支架上的转动臂,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床体组件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臂相连;下肢训练装置,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所述下肢训练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和踏车组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床体组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踏车组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踏车组件适于协同人体下肢做踏车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的中部且包括沿所述床体组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收纳腔包括分别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和所述下肢训练装置一一对应的多个。可选地,所述转动臂设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所述转动臂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相连且沿所述床体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的内端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臂相连,所述第三支臂沿所述床体组件的宽度方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三支臂平行且与所述第二支臂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踏车组件包括:支座和曲柄轴,所述支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且与第二支架垂直,所述曲柄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支座的另一端,所述曲柄轴包括位于所述支座左侧的第一脚踏轴和位于所述支座右侧的第二脚踏轴,所述第一脚踏轴与所述第二脚踏轴平行且在所述曲柄轴的转动平面上所述第一脚踏轴与所述第二脚踏轴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踏车组件还包括踏板,所述踏板包括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脚踏轴和所述第二脚踏轴上的两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康复训练机器人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和所述下肢训练装置相连,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臂和所述踏车组件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体组件包括:固定床;起立床,所述起立床在起立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床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固定床和所述起立床相连,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起立床在所述起立位置和所述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体组件的底部设有多个滚轮,所述多个滚轮沿所述床体组件的周向间隔布置。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示意图下肢训练装置从打开位置转动到收纳位置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起立床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起立床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的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下肢训练装置从打开位置转动到收纳位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康复训练机器人100,床体组件1,固定床11,起立床12,收纳腔101,上肢训练装置2,第一支架21,转动臂22,第一支臂221,第二支臂222,第三支臂223,下肢训练装置3,第二支架31,踏车组件32,曲柄轴321,踏板322,支座323,滚轮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康复训练机器人100。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康复训练机器人100,包括:床体组件1和训练装置(例如下文中所述的上肢训练装置2和下肢训练装置3)。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床体组件1内形成有收纳腔101;训练装置在打开位置(例如图1和图5中所示的上肢训练装置2和下肢训练装置3所示的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床体组件1上,在收纳位置,训练装置收纳在收纳腔101内,在打开位置,训练装置伸出收纳腔101外。这样,当病人不需要使用训练装置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将训练装置收纳在床体组件1的收纳腔101内,从而可以减少训练装置的占用空间,扩展床体组件1的上部和四周的空间,增加床体组件的使用率,使床体组件的上表面平坦,使得康复训练机器人也可以做普通的病床使用。此外,由于训练装置多为形状不规则的硬固体材质,将训练装置收纳在收纳腔101内还可以有效避免因训练装置裸露在外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可以保护训练装置,避免训练装置碰撞损坏等。当病人需要使用训练装置时,可以使训练装置伸出收纳腔,便于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在使用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先将训练装置收纳在床体组件内,再将病人搬动至床体组件上,避免在搬动病人的过程中病人与训练装置发生碰撞,当将病人位于床体组件上时,再将打开训练装置使训练装置伸出容纳腔外,最后再利用绑带将病人的身体固定在床体组件上,并将病人的四肢固定在训练装置上,进行康复训练。由此,可以更加方便病人使用康复训练机器人,提高使用的便利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在不使用训练装置时可以将训练装置收纳在床体组件的收纳腔内,由此,不仅可以保护训练装置,避免存在安全隐患,还可以扩展康复训练机器人周围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将病人移动至床体组件上,且康复训练机器人此时还可做其他用途,以提高康复训练机器人的使用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训练装置位于收纳位置时,训练装置的上端面可以与床体组件的上端面大体平齐,也就是说,当训练装置位于收纳位置时,训练装置的上端面可以略高于床体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康复训练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组件,所述床体组件内形成有收纳腔;训练装置,所述训练装置在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训练装置收纳在所述收纳腔内,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训练装置伸出所述收纳腔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组件,所述床体组件内形成有收纳腔;训练装置,所述训练装置在打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训练装置收纳在所述收纳腔内,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训练装置伸出所述收纳腔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训练装置的上端面与所述床体组件的上端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设在所述支撑件上的训练主体,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床体组件可枢转地相连,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床体组件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训练装置相连,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训练装置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包括:上肢训练装置,所述上肢训练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和可转动地设在第一支架上的转动臂,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床体组件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臂相连;下肢训练装置,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上,所述下肢训练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和踏车组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床体组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踏车组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踏车组件适于协同人体下肢做踏车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的中部且包括沿所述床体组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设在所述床体组件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收纳腔包括分别与所述上肢训练装置和所述下肢训练装置一一对应的多个。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亚磊燕铁斌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安川服务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