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89749 阅读:4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被动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和顶置式气囊模块,气体发生器和顶置式气囊模块安装在汽车顶棚内,折叠后的气袋置于顶置式气囊模块内,气袋的内部设有内拉带,气袋主片的外侧设有两个固定点,外拉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顶置式气囊装置通过内、外拉带的作用下,副驾驶侧气囊展开形状可以持续稳定,实现自我支撑功能,不需要从仪表板处获得支撑了,摆脱仪表板造型设计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气袋外侧增设外拉带,通过不同位置的外拉带使气袋具有不同方向的张力,产生抵抗气袋旋转的力矩或者控制气袋与风挡玻璃接触位置和面积,减少不对称支撑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被动安全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正面碰撞交通事故中,副驾驶安全气囊保护副驾驶乘员免受伤害。副驾驶安全气囊通过不同的形状、体积、内部压力和发生器的优化保护乘员。传统副驾驶安全气囊依靠仪表板的反作用力获得支撑,进而为副驾驶乘员提供保护。在正面碰撞交通事故中,传统副驾驶安全气囊利用副驾驶侧仪表板的支撑力约束乘员。所以传统副驾驶安全气囊设计依赖于仪表板的表面轮廓。但是,一些车型为了保留额外的副驾驶员腿部空间而取消了仪表板的设置,对于这样的车型,传统副驾驶安全气囊就无法使用了。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在没有仪表板支撑的条件下有效地约束乘员,具有自我支撑功能的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没有仪表板支撑的条件下有效地约束乘员,具有自我支撑功能的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和顶置式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气体发生器和顶置式气囊模块安装在汽车顶棚内,折叠后的气袋置于顶置式气囊模块内,气袋的内部设有内拉带,气袋主片的外侧设有两个固定点,外拉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外拉带的长度小于两个固定点的间距,气袋充气后,两个固定点的气袋主片呈褶皱形状。所述的外拉带位于气袋的底部,在气袋充气过程中,褶皱形状形成了车身前进方向的张力,张力抵消了风挡玻璃形成的不对称支撑力和乘员冲击力。所述的外拉带位于面向乘员的气袋主片上,外拉带减少了气袋展开过程中的上下摆动力,减少了气袋与风挡玻璃的接触面积,降低了风挡玻璃形成的不对称支撑力,降低了气袋向车身前进方向旋转的力矩,在气袋充气过程中,褶皱形状形成了平行于风挡玻璃方向的张力,张力抵消了乘员头部和躯干向前运动和旋转的冲击力。所述的外拉带位于面向风挡玻璃的气袋主片上,在气袋充气过程中,随着气袋对乘员冲击力的吸能缓冲,褶皱形状逐渐被压缩,褶皱形状处的气袋主片逐渐与风挡玻璃接触,褶皱形状形成了平行于风挡玻璃方向的张力,张力抵消了褶皱形状压缩产生的压缩量力。所述的外拉带的长度根据风挡玻璃的角度和乘员空间大小进行调整。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顶置式气囊装置通过内、外拉带的作用下,副驾驶侧气囊展开形状可以持续稳定,实现自我支撑功能,不需要从仪表板处获得支撑了,摆脱仪表板造型设计的影响。本技术在气袋外侧增设外拉带,通过不同位置的外拉带使气袋具有不同方向的张力,产生抵抗气袋旋转的力矩或者控制气袋与风挡玻璃接触位置和面积,减少不对称支撑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顶置式气囊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气囊充气及外拉带工作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气囊充气及外拉带工作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气囊充气及外拉带工作示意图三。图5为本技术的气袋充气及展开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由气体发生器4向多面体气袋8充气,使气袋8填满副驾驶与风挡玻璃2之间的空间,对乘员进行保护。气囊外形轮廓设计是根据保护乘员上躯干要求而确定。气袋8的前端与风挡玻璃2接触,后端与乘员6的头、颈、胸部接触。气囊吸收乘员冲击能量长度、与乘员接触位置通过内拉带9长度调整。由于气囊从仪表板移至顶棚5,仪表板被取消或者为了扩大乘员腿部空间而改为副驾驶员侧仪表1,气袋8下端无法通过与仪表板接触获得的支撑和固定。而风挡玻璃2的曲面造型使其形成左右不对称的支撑力。当风挡玻璃2的不对称支撑力和乘员冲击力分别作用于气袋8的前、后部时,会形成使气袋8绕车身前进方向的力矩,造成气袋8旋转偏离保护位置,从而导致实验过程中假人头颈部受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在气袋8外侧安装外拉带10。参见图1,本技术是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和顶置式气囊模块。气体发生器4和顶置式气囊模块3安装在汽车顶棚5内,折叠后的气袋8置于顶置式气囊模块3内,气袋8的内部设有内拉带9。参见图5,气袋由气袋主片11和气袋侧片12缝制而成。气袋主片11的外侧设有两个固定点,外拉带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外拉带10的长度小于两个固定点的间距,气袋8充气后,两个固定点的气袋主片11呈褶皱形状。参见图2,外拉带10位于气袋8的底部,在气袋8充气过程中,褶皱形状在气袋内部压力之外,褶皱形状也形成了车身前进方向的张力F,张力F抵消了风挡玻璃2形成的不对称支撑力和乘员冲击力,降低由此产生的旋转力矩,确保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气袋8没有侧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外拉带10的长度根据风挡玻璃2的角度和乘员空间大小进行调整。参见图3,外拉带10位于面向乘员6的气袋主片11上,外拉带10减少了气袋8展开过程中的上下摆动力,减少了气袋8与风挡玻璃2的接触面积,降低了风挡玻璃2形成的不对称支撑力,降低了气袋8向车身前进方向旋转的力矩,在气袋8充气过程中,褶皱形状在气袋内部压力之外,褶皱形状也形成了平行于风挡玻璃方向的张力F,张力F抵消了乘员6头部和躯干向前运动和旋转的冲击力,降低乘员伤害。同时,由于减少了乘员的冲击力,进一步降低使气袋旋转的力矩,确保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气袋8没有侧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保持气袋8在碰撞过程中的稳定。参见图4,外拉带10位于面向风挡玻璃2的气袋主片11上,在气袋8充气过程中,随着气袋8对乘员冲击力的吸能缓冲,褶皱形状逐渐被压缩,褶皱形状处的气袋主片11逐渐与风挡玻璃2接触,褶皱形状形成了平行于风挡玻璃方向的张力F,张力F抵消了褶皱形状压缩产生的压缩量力。在该过程中,与风挡玻璃2接触的气袋面积是逐渐增加的,实现对不对称支撑力的控制,进而减少使气袋8旋转的力矩,保持气袋8在汽车碰撞过程中的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和顶置式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气体发生器(4)和顶置式气囊模块(3)安装在汽车顶棚(5)内,折叠后的气袋(8)置于顶置式气囊模块(3)内,气袋(8)的内部设有内拉带(9),气袋主片(11)的外侧设有两个固定点,外拉带(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外拉带(10)的长度小于两个固定点的间距,气袋(8)充气后,两个固定点的气袋主片(11)呈褶皱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和顶置式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气体发生器(4)和顶置式气囊模块(3)安装在汽车顶棚(5)内,折叠后的气袋(8)置于顶置式气囊模块(3)内,气袋(8)的内部设有内拉带(9),气袋主片(11)的外侧设有两个固定点,外拉带(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点上,外拉带(10)的长度小于两个固定点的间距,气袋(8)充气后,两个固定点的气袋主片(11)呈褶皱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拉带(10)位于气袋(8)的底部,在气袋(8)充气过程中,褶皱形状形成了车身前进方向的张力,张力抵消了风挡玻璃(2)形成的不对称支撑力和乘员冲击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拉带(10)位于面向乘员(6)的气袋主片(11)上,外拉带(10)减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卫·汉普森王治家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