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8267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折弯设备。所述折弯设备包括底座、转轮、第一卡具、连杆、第一驱动装置、第二卡具、夹紧件和第二驱动装置,转轮的转轴固定于底座上,且转轮能相对底座转动;待折弯的空心管能夹持于第一卡具和转轮之间;连杆一端与转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具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设于底座上,并用于驱动转轮转动;第二卡具设于底座上,且第二卡具上形成有贯通的卡槽,空心管能穿过卡槽;夹紧件穿设于卡槽一侧,用于夹紧空心管;第二驱动装置设于底座上,并用于驱动第二卡具沿空心管的长度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弯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等车辆的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用户舒适度,轿车、摆渡车等车辆开始使用空气悬架,从而可根据道路条件变化,自动调节车身高度,同时增强减震效果,使驾乘人员的舒适度大幅提高。空气悬架的结构较为复杂,其中,C型梁作为重要的承载构件,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C形梁通常包括水平部和弯曲部,水平部可与车桥固定连接,而弯曲部用于安装气囊等部件。目前,车用空气悬架的C型梁一般采用冲压焊接成型或者一体成型制造。其中,采用冲压焊接成型时,需要将上下对称的两个U型件对焊,而U型件需要利用大型冲压设备和大型上下模具挤压成型。现有的一体成型的C型梁需要将空心管材放入呈对称结构的胀形凹模中,再向该空心管材中填充液体介质实现液压胀形,然后再将胀形后的空心管材放入到弯曲模中,通过装入填充物完成弯曲成型。在现有技术中,冲压焊接成型的方式中的两个U型件,需要有相应的两套模具,成本较高;且对于不同尺寸的C型梁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的模具,而模具的尺寸难以调节,因此,若要使用不同尺寸的C型梁以满足不同车型,要么就要重新开模制造相应尺寸的支撑梁,是成本增加;要么就是同一尺寸的C型梁牵强的安装在不同车型上,这会造成结构匹配的不合理,影响整车的性能。且焊接产生的焊缝较长,这会影响到C型梁的强度,导致产品性能的不稳定。而现有一体成型的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焊缝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工艺仍然较为复杂,且对设备和模具的要求较高,且仍然需要重新开模,才能制造不同尺寸的C型梁,成本较高。因此,如何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简化折弯工艺的折弯设备。本技术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技术的实践而习得。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折弯设备,包括底座、转轮、第一卡具、连杆、第一驱动装置、第二卡具、夹紧件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转轮的转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转轮能相对所述转轴转动;待折弯的空心管能夹持于所述第一卡具和所述转轮之间;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具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转轮转动;所述第二卡具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二卡具上形成有贯通的卡槽,所述空心管能穿过所述卡槽;所述夹紧件穿设于所述卡槽一侧,用于夹紧所述空心管;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卡具沿所述空心管的长度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卡具夹持所述空心管向前移动送料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轮转动,并带动所述连杆和所述第一卡具绕所述转轮转动,将使所述空心管保持贴合于所述转轮而折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折弯设备还包括轨道,所述轨道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转轮和所述第二卡具之间,所述空心管配合穿过所述轨道并能沿所述轨道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卡具上靠近所述空心管的表面形成有夹槽,所述转轮外缘形成有环形槽,所述夹槽与所述环形槽能分别与所述空心管的两侧卡合。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卡具上靠近所述空心管的表面形成有滑槽,且所述空心管能穿过所述滑槽,并能沿所述滑槽滑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夹紧件为螺杆,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卡槽一侧,用于向所述卡槽内旋入以夹紧所述空心管。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螺杆有两个,且所述卡槽的两侧分别穿设一个所述螺杆,两个所述螺杆能相向旋入所述卡槽以夹紧所述空心管。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均为液压缸。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均为液压缸。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可通过第一卡具和转轮夹持待折弯的工件例如空心管,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轮转动,并带动第一卡具同步转动,从而通过转动的第一卡具压迫空心管贴合转轮,从而将其折弯,与此同时,通过夹紧件在第二卡具上将空心管夹紧,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卡具带动空心管移动,在空心管被折弯的同时进行送料,最终得到弯折后的产品例如C型梁。从而避免了使用专用模具实现C型梁的折弯,也免于使用大型冲压设备等专用设备,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可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控制空心管的折弯,操作简单,便于控制,有利于简化工艺。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是本技术折弯设备折弯前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2中的折弯设备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折弯设备的侧视图;图4是图2中的转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折弯设备折弯后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折弯设备的俯视图;图7是图5中的折弯设备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折弯设备加工的一C型梁的俯视图;图9是图8中C型梁侧视图;图10是图9中C型梁的A-A剖视放大图。图中:1、底座;101、凸块;2、轨道;3、转轮;31、环形槽;4、第一卡具;5、连杆;6、第一驱动装置;7、第二卡具;8、夹紧件;9、第二驱动装置;10、第三卡具;11、第三驱动装置;12、把手;13、空心管;131中间部;132、折弯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折弯设备,所述的折弯设备可用于折弯一工件,例如将一空心管13折弯成车辆的空气悬架的C型梁。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折弯设备可以包括:底座1、凸块101、轨道2、转轮3、第一卡具4、连杆5、第一驱动装置6、第二卡具7、夹紧件8、第二驱动装置9、第三卡具10、第三驱动装置11和把手12。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可为一平板结构,其上下表面均为平面;其也可为框形结构,在其上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折弯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转轮,该转轮的转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转轮能相对所述转轴转动;第一卡具,待折弯的空心管能夹持于所述第一卡具和所述转轮之间;连杆,其一端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具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转轮转动;第二卡具,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二卡具上形成有贯通的卡槽,所述空心管能穿过所述卡槽;夹紧件,穿设于所述卡槽一侧,用于夹紧所述空心管;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卡具沿所述空心管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卡具夹持所述空心管向前移动送料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轮转动,并带动所述连杆和所述第一卡具绕所述转轮转动,将使所述空心管保持贴合于所述转轮而折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转轮,该转轮的转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转轮能相对所述转轴转动;第一卡具,待折弯的空心管能夹持于所述第一卡具和所述转轮之间;连杆,其一端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具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转轮转动;第二卡具,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二卡具上形成有贯通的卡槽,所述空心管能穿过所述卡槽;夹紧件,穿设于所述卡槽一侧,用于夹紧所述空心管;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卡具沿所述空心管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卡具夹持所述空心管向前移动送料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轮转动,并带动所述连杆和所述第一卡具绕所述转轮转动,将使所述空心管保持贴合于所述转轮而折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设备还包括:轨道,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转轮和所述第二卡具之间,所述空心管配合穿过所述轨道并能沿所述轨道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设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卫国张晓东何春栋高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民航协发机场设备有限公司民航协发机场设备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廊坊中集空港设备有限公司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