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灌溉补光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7504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灌溉补光种植大棚,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大棚,在紧贴所述种植大棚至少一侧壁底角外侧设置有蓄水池,在所述蓄水池顶部还设置有防蒸发的顶棚;还包括智能灌溉补光系统,所述智能灌溉补光系统分别与大棚、蓄水池连接安装。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蓄水池能将大棚所在面积的雨水全部收集到蓄水池内,在防蒸发的顶棚的遮挡下,有效防止蓄水池内的水分被蒸发,提高蓄水池内水分的有效利用。再通过智能灌溉补光系统对大棚内的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并提高灌溉的效果和效率,实现大棚种植用水量的大幅降低,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实现对光照强度的监控,实现自动补光、并设置光照时间,有效提高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灌溉补光种植大棚
本技术涉及种植
,特别涉及智能灌溉补光种植大棚。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大棚由于具有保温保湿的功能,在农业种植领域得到了大量的使用。但是,现有的大棚种植由于隔离种植土壤与外界的接触,在自然降雨时为了降低劳动强度,一般情况没有把覆盖膜收集,导致了雨水不能落到大棚所覆盖的土壤上,造成了大棚覆盖土壤水分不足,同时,现在的浇灌方式也比较粗放,存在浇灌用水量大,效率低等技术问题,以及光照不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种植大棚用水量、提高浇灌效益、和光照效果的智能灌溉补光种植大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智能灌溉补光种植大棚,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大棚,在紧贴所述种植大棚至少一侧壁底角外侧设置有蓄水池,在所述蓄水池顶部还设置有防蒸发的顶棚;还包括智能灌溉补光系统,所述智能灌溉补光系统分别与大棚、蓄水池连接安装。进一步地,所述顶棚包括设置在蓄水池两侧壁上的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架上的人字形挡板;所述人字形挡板的两侧延伸到种植大棚侧壁,并与种植大棚侧壁形成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灌溉补光系统包括浇灌管路系统、控制系统和补光灯;所述管路系统包括与蓄水池连接、并沿所述大棚端部的支撑管连接安装的连接管路,以及与连接管路连接并安装在大棚上端的浇灌管路;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水泵、电磁阀、水泵继电器、补光继电器、光敏探测元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湿度传感器、电磁阀、水泵继电器的线圈引脚、补光继电器的线圈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继电器的常开引脚与水泵电性连接;所述补光继电器的常开引脚与补光灯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出水口与连接管路串联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浇灌管路串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路采用塑料管、金属管、铝塑管其中任一种类;所述浇灌管路采用塑料管、金属管、铝塑管其中任一种类。进一步地,所述补光灯为红光LED灯或蓝光LED。进一步地,所属红光LED灯的谱线为655~665nm。进一步地,所述蓝光的LED灯的光谱线为450nm~470nm。进一步地,所述浇灌管路面向土壤侧设置有孔径为0.5mm~2mm的通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使用了蓄水池、防蒸发的顶棚、以及分别与大棚、蓄水池连接安装的智能灌溉补光系统等技术特征。使得本技术蓄水池能将大棚所在面积的雨水全部收集到蓄水池内,在防蒸发的顶棚的遮挡下,有效防止蓄水池内的水分蒸发,提高蓄水池内水分的有效利用。再通过智能灌溉补光系统对大棚内的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并提高灌溉的效果和效率,实现大棚种植用水量的大幅降低,有效节约了水资源;还可以通过智能灌溉补光系统对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进行监控,当大棚内的光照强度变弱时,智能灌溉补光系统能有效进行光照补光,提高大棚内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了种植的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智能灌溉补光种植大棚,在紧贴种植大棚1至少一侧壁底角外侧设置有蓄水池2,蓄水池2的侧壁与种植大棚1的底角形成密封连接;使从种植大棚1上留下的雨水全部进入蓄水池2内,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在蓄水池2的顶部设置有防蒸发的顶棚3,顶棚3包括从蓄水池2的两侧壁分别安装支撑杆4,再在支撑杆4的顶部连接横杆5,在横杆5的中部固定连接顶部支撑杆6。在顶部支撑杆6与支撑杆4和连接横杆5的连接处分别安装盖板形成人字形挡板7,人字形挡板7的两侧延伸到种植大棚1的侧壁,并与种植大棚1的侧壁形成间隙配合。使得人字形挡板7既能有效防止蓄水池内的水被蒸发,同时也能保证种植大棚1侧壁上雨水顺利流到蓄水池2内。为了提高浇灌的效益,有效节约用水量,提高大棚的光照效果和种植作物的产量,设置了智能灌溉补光系统,其包括浇灌管路系统、控制系统和补光灯。具体地,管路系统包括与蓄水池2连接、并沿所述种植大棚1端部的支撑管8安装的连接管路9,以及与连接管路9连接并安装在种植大棚上端的浇灌管路10。控制系统的水泵11的进水口、出水口与连接管路9串联连接,将控制系统的电磁阀12与浇灌管路10串联连接;并将湿度传感器(图中未视出)安装到大棚内对湿度进行监控;将控制系统的水泵继电器(图中未视出)的常开引脚与水泵11电性连接;补光继电器(图中未视出)的常开引脚与补光灯13电性连接。最后将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图中未视出)分别与水泵继电器的线圈引脚、补光继电器的线圈引脚、湿度传感器、、光敏探测元件、电磁阀12电性连接。实施过程中,连接管路9、浇灌管路10均可采用塑料管、金属管、铝塑管其中任一种类。为了节约成本,以及考虑管路的使用寿命,采用了铝塑管,并在浇灌管路10面向土壤侧设置有孔径为0.5mm~2mm的通孔,以使灌溉时水分有效渗透,以进一步提高灌溉的效果。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补光灯13采用红光LED灯或蓝光LED,以及红光LED灯和蓝光LED;本案具体实施中采用了红光LED灯和蓝光LED交叉设置。为了促進植物叶绿素的活动,刺激植物光敏素,增加种子发芽率及加速植物叶片的生长速度,本案具体实施中红光LED灯的光谱线选择655nm~665nm,本案具体实施中选了660nm。为了刺激植物光敏素的运动及有效增強类胡罗素运动。有效加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引发植物的趋光性及高能量光形态发生,使植物的根茎长的更好,本案具体实施中蓝光LED灯的光谱线选择450nm~470nm,本案具体实施中选择460nm。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蓄水池2,在雨天将种植大棚1所在面积的雨水收集到蓄水池2内。通过智能灌溉补光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湿度传感器检测大棚内的湿度,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大棚内的湿度低于预定的阀值时,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将向水泵继电器和电磁阀12发出信号,水泵继电器将启动水泵11工作,电磁阀12将通路实现灌溉。当灌溉的湿度达到预定值时,湿度传感器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停止电磁阀12和继电器的工作,停止灌溉。使得本技术有效实现了雨水的收集,以及高效的灌溉,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当光敏探测元件探测的光线较弱时,控制器发出信号,将补光继电器线圈引脚导通,使补光灯13工作,进行补光。也可以通过控制器的设置,控制补光灯13的工作时间,提高补光的效益。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灌溉补光种植大棚

【技术保护点】
智能灌溉补光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大棚,在紧贴所述种植大棚至少一侧壁底角外侧设置有蓄水池,在所述蓄水池顶部还设置有防蒸发的顶棚;还包括智能灌溉补光系统,所述智能灌溉补光系统分别与大棚、蓄水池连接安装;所述智能灌溉补光系统包括浇灌管路系统、控制系统和补光灯;所述管路系统包括与蓄水池连接、并沿所述大棚端部的支撑管连接安装的连接管路,以及与连接管路连接并安装在大棚上端的浇灌管路;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水泵、电磁阀、水泵继电器、补光继电器、光敏探测元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湿度传感器、电磁阀、水泵继电器的线圈引脚、补光继电器的线圈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继电器的常开引脚与水泵电性连接;所述补光继电器的常开引脚与补光灯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出水口与连接管路串联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浇灌管路串联连接;所述补光灯为红光LED灯或蓝光LED;所属红光LED灯的谱线为655~665nm;所述蓝光的LED灯的光谱线为450nm~470nm。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灌溉补光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大棚,在紧贴所述种植大棚至少一侧壁底角外侧设置有蓄水池,在所述蓄水池顶部还设置有防蒸发的顶棚;还包括智能灌溉补光系统,所述智能灌溉补光系统分别与大棚、蓄水池连接安装;所述智能灌溉补光系统包括浇灌管路系统、控制系统和补光灯;所述管路系统包括与蓄水池连接、并沿所述大棚端部的支撑管连接安装的连接管路,以及与连接管路连接并安装在大棚上端的浇灌管路;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水泵、电磁阀、水泵继电器、补光继电器、光敏探测元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湿度传感器、电磁阀、水泵继电器的线圈引脚、补光继电器的线圈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继电器的常开引脚与水泵电性连接;所述补光继电器的常开引脚与补光灯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美琼李跃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神华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