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74051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2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组分包括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聚烯烃弹性体,偶氮二甲酰胺,聚丙烯酸钠,碳酸锌,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秸秆粉,聚苯乙烯,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丙烯酸,淀粉,甲醛次硫酸钠,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乙烯醇和碳酸氢钠。通过制备水分散体,固化发泡以及粉碎后与其他组分的二次发泡得到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燃烧等级达到了B1级别,空气隔声性能达到了55dB以上,导热系数为0.021以下,吸水率为1.8%以下,具有优异的保温隔声和防潮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用材料目前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能够达到多种功能的建筑用材料,如保温防潮隔音等。当前建筑保温材料按照选用材料的不同,一般分为单一建筑材料和复合建筑材料。单一建筑材料,如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等,导热系数较大,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的20倍,随着我国建筑节能65%标准越来越广泛地推行,单一材料建筑已不能满足保温隔热的要求,更多采用承重材料与高效保温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建筑材料。复合建筑材料很好地结合了两种材料的特性,既不会使建筑材料过厚过重,又具有保温隔热特性,因此复合建筑材料是一种使用前景广阔的新型节能材料。建筑的室内隔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对六类民用建筑中的噪声控制作了规定。目前常用的建筑隔声材料不多,多数比较厚重,很难满足多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材料内部结构的相互协同达到保温隔音防潮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3-7份,聚醚多元醇5-10份,聚烯烃弹性体5-8份,偶氮二甲酰胺1-2份,聚丙烯酸钠3-6份,碳酸锌0.2-0.5份,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3-5份,秸秆粉20-30份,聚苯乙烯5-10份,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2-4份,丙烯酸1-4份,淀粉5-10份,甲醛次硫酸钠1-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1份,甲苯二异氰酸酯0.5-1份,聚乙烯醇3-8份,碳酸氢钠3-6份。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秸秆粉的粒径为100-200μm。一种所述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水分散体,然后加入碳酸氢钠和秸秆粉,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一;步骤二,将淀粉分散于温度为50-60℃的水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和甲醛次硫酸钠,搅拌30-40分钟,得到混合物二;步骤三,将混合物一与混合物二混合,加入丙烯酸、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后在密闭条件下加热至70-80℃,搅拌180-200分钟,得到混合物三;步骤四,将混合物三烘干粉碎,得到物料一;步骤五,将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聚烯烃弹性体、聚醚多元醇、聚苯乙烯和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物料一混合,然后加入偶氮二甲酰胺、碳酸锌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混合均匀,转入模具中静置发泡,得到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物一中秸秆粉完全浸于水分散体中。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三中搅拌180-200分钟的搅拌速度为150-200转/分钟。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三中加热至70-80℃为以2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70-80℃。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四中烘干粉碎的烘干温度为80℃,粉碎后的粒径为1-3mm。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五中发泡温度为70-9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首先利用秸秆粉对于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水分散体中的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进行预吸附,通过淀粉溶液的胶体特性将秸秆粉进一步包裹填充,同时利用聚丙烯酸钠和甲醛次硫酸钠将整个体系进一步固化,能够使得淀粉胶体内部网状纤维化,通过进一步加入丙烯酸和聚乙烯醇进行加热自吸收固化,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产生微发泡效果,形成具有微细孔结构的填充层,该填充层具有淀粉微孔、秸秆粉微孔以及内部填充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超细孔结构的三维契合结构,通过再与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聚烯烃弹性体、聚醚多元醇、聚苯乙烯和甲苯二异氰酸酯进行混合发泡,形成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聚烯烃弹性体等为骨架发泡结构,以上所述填充层为填充的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使用偶氮二甲酰胺、碳酸锌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相结合,降低了发泡温度,同时有效控制发泡速度不宜过快进行从而破坏材料内部微观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具有不同层次大小的孔隙相互协同配合,能够起到优良的保温隔音防潮作用,淀粉在本专利技术中不仅在前期制备过程中形成填充层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后期材料使用过程中,淀粉遇潮会吸水膨胀,会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微观的水膜,由于材料本身存在无数的微观孔隙,因此形成水膜后会阻挡外界水气的进一步侵入,进而起到了优良的防潮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燃烧等级达到了B1级别,空气隔声性能达到了55dB以上,导热系数为0.021以下,吸水率为1.8%以下,具有优异的保温隔声和防潮性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3份,聚醚多元醇5份,聚烯烃弹性体5份,偶氮二甲酰胺1份,聚丙烯酸钠3份,碳酸锌0.2份,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3份,秸秆粉20份,聚苯乙烯5份,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2份,丙烯酸1份,淀粉5份,甲醛次硫酸钠1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0.5份,聚乙烯醇3份,碳酸氢钠3份。以上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水分散体,然后加入碳酸氢钠和秸秆粉,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一,混合物一中保证秸秆粉完全浸于水分散体中;步骤二,将淀粉分散于温度为50℃的水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和甲醛次硫酸钠,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物二;步骤三,将混合物一与混合物二混合,加入丙烯酸、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后在密闭条件下加热至70℃,以15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搅拌180分钟,得到混合物三;步骤四,将混合物三烘干粉碎,其中烘干温度为80℃,粉碎后的粒径为1-3mm,得到物料一;步骤五,将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聚烯烃弹性体、聚醚多元醇、聚苯乙烯和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物料一混合,然后加入偶氮二甲酰胺、碳酸锌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混合均匀,转入模具中静置发泡,发泡温度为70℃,得到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实施例2一种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4份,聚醚多元醇7份,聚烯烃弹性体6份,偶氮二甲酰胺1份,聚丙烯酸钠4份,碳酸锌0.3份,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3份,秸秆粉25份,聚苯乙烯6份,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3份,丙烯酸2份,淀粉6份,甲醛次硫酸钠2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6份,甲苯二异氰酸酯0.6份,聚乙烯醇5份,碳酸氢钠4份。以上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水分散体,然后加入碳酸氢钠和秸秆粉,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一,混合物一中保证秸秆粉完全浸于水分散体中;步骤二,将淀粉分散于温度为55℃的水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和甲醛次硫酸钠,搅拌33分钟,得到混合物二;步骤三,将混合物一与混合物二混合,加入丙烯酸、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后在密闭条件下以20℃/分钟的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3‑7份,聚醚多元醇5‑10份,聚烯烃弹性体5‑8份,偶氮二甲酰胺1‑2份,聚丙烯酸钠3‑6份,碳酸锌0.2‑0.5份,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3‑5份,秸秆粉20‑30份,聚苯乙烯5‑10份,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2‑4份,丙烯酸1‑4份,淀粉5‑10份,甲醛次硫酸钠1‑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1份,甲苯二异氰酸酯0.5‑1份,聚乙烯醇3‑8份,碳酸氢钠3‑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3-7份,聚醚多元醇5-10份,聚烯烃弹性体5-8份,偶氮二甲酰胺1-2份,聚丙烯酸钠3-6份,碳酸锌0.2-0.5份,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3-5份,秸秆粉20-30份,聚苯乙烯5-10份,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2-4份,丙烯酸1-4份,淀粉5-10份,甲醛次硫酸钠1-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5-1份,甲苯二异氰酸酯0.5-1份,聚乙烯醇3-8份,碳酸氢钠3-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秸秆粉的粒径为100-200μm。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保温隔音防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水分散体,然后加入碳酸氢钠和秸秆粉,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一;步骤二,将淀粉分散于温度为50-60℃的水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和甲醛次硫酸钠,搅拌30-40分钟,得到混合物二;步骤三,将混合物一与混合物二混合,加入丙烯酸、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后在密闭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黄婷蔡中兵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