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7312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外墙板的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外叶板、保温层和结构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外叶板和结构层之间,所述上外墙板设有槽口,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的一侧设置在下外墙板的保温层与结构层之间,另一侧向所述槽口内延伸,所述防水板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槽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水板的设置简单方便,外墙板的预制过程中无需设计企口或其他防水结构,简化模具,同时也方便外墙板的运输,无需担心防水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行业中,外墙板采用预制的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然后现场组装,因而能实现标准化,且质量可控,高效快捷。但是,预制外墙板的现场装配过程中,要对其拼接处进行防水处理,避免雨水沿外墙板的拼接缝渗入室内,同时如果渗水现象严重,将致使连接部位疏松,长期使用导致预制外墙的有效承受荷载能力下降,带来了重大的工程隐患。传统的外挂墙板的防水通常是在接缝处打防水胶,不仅施工的工作量大,而且防水胶随着时间的长久会出现老化,最后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影响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性能和建筑质量。目前,外墙板防水方式通常采用企口防水,即在墙板的连接处造型有内侧高、外侧低的高差防水企口,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现行的外墙板应用技术规程中即采用此方式进行防水;现有技术中,专利205116466U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干挂节点的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中主要也是在下预制干挂外墙板上端和上预制干挂外墙板下端的连接处造型有内侧高、外侧低的高差防水企口进行防水处理。但是,在外墙板上设置防水企口后,一方面不利于外墙内隔板的运输,且在运输或施工的过程中极易造成防水企口的破坏,且该方式并不适合外墙保温板以及装饰面板的装配,对于外墙板保温板而言,在对接的过程中极易磕坏保温层作为企口榫头的部分,从而影响防水效果,对于装饰面板而言,由于开设有榫槽,装饰面板的端部的装饰面层割裂开来,运输和对接过程中极易磕坏,修补困难,严重影响美观。综上所述,亟需开发一种简单易行,通用性强,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防水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易行,通用性强,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防水节点。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墙板的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外叶板、保温层和结构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外叶板和结构层之间,所述上外墙板设有槽口,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的一侧设置在下外墙板的保温层与结构层之间,另一侧向所述槽口内延伸,所述防水板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槽口内。在外墙板的装配过程中,待下外墙板落位后,将所述防水板设置在下外墙板顶部,将防水板一侧插入至下外墙板的保温层与结构层之间;随着上外墙板的落位,防水板伸入所述槽口中,上外墙板拼装完成后,此时的防水板起到了类似于防水企口的榫头的作用,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本技术防水板位置的设置可有效防止雨水沿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从而杜绝雨水沿保温层向下流至下方节点绕过防水板进入室内的可能,进一步提高外墙板防水的效果。本技术防水板的设置简单方便,外墙板的预制过程中无需设计企口或其他防水结构,简化模具,同时也方便外墙板的运输,无需担心防水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优选,防水板本身具有一定柔性,这样外墙板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外墙板的保温层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所述槽口可以是在上外墙板预制的过程中预留,也可以是安装过程中开设,所述槽口优选设置在保温层,这样装配过程中仅需将上外墙板底部的保温层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完成后,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的连接处的内、外侧分别采用和防水胶或密封条进行封堵。上述防水方式既可以适用于框架体系也可适用于剪力墙体系。进一步,所述防水板的材质为不锈钢。如此设置,所述防水板即为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即耐久性好,同时刚度适中,在吊装时,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发生碰撞不会导致构件以及防水件本身损坏,且其本身不会由于碰撞变形过大无法复原。应当理解,防水板也可由其他材质制备,如弹性材料,如塑料,当然,如采用塑料材质的防水板,所述防水板露出下外墙板的部分应当具有一定的厚度。进一步,所述防水板伸出下外墙板后沿下外墙板顶部向下外墙板外侧弯折。由于所述槽口优选设置在保温层,在外墙板拼接过程中,为了尽量避免防水板与外墙板发生碰撞,故伸入至槽口中的防水板需要向外墙板外侧移动一定距离,故将防水板沿下外墙板顶部向下外墙板外侧折弯,使得防水板能够与槽口顺利对接,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施工难度。进一步,所述防水板设置在下外墙板内的一侧呈锯齿状。如此设置,有利于防水板的安装过程中顺利插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与结构层之间,安装简便。进一步,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呈U型。如此设置,可增加防水板的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进一步,所述防水板在所述槽口内的弯折部形成U型槽,所述U型槽中包裹有泡沫条。如此设置,泡沫条对防水板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吊装过程中,当防水板与上外墙板发生碰撞时,有效防水板因碰撞变形过大,从而影响防水效果。进一步,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在所述槽口内的弯折部呈倒“V”型。由于在外墙板的对接过程中会出现偏差,防水板的弯折部呈倒“V”型可尽可能的减少防水板靠近上外墙板的侧面的面积,有利于外墙板的安装过程中防水板与槽口的对接,尽可能的避免防水板与上外墙板发生碰撞。进一步,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并延伸至所述下外墙板顶端。如此,下外墙板的顶面对防水板与下外墙板接触的一侧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有效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当外墙板为保温外墙板时,即槽口设置在保温层,优选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并延伸至所述下外墙板保温层内,便于防水板的固定。进一步,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并延伸至下外墙板保温层的外侧。如此设置,防水板挡住了保温层与外叶板的连接界面以及保温层,可有效防止雨水沿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从而杜绝雨水沿保温层向下流至下方节点绕过防水板进入室内的可能,进一步提高外墙板防水的效果。优选,可在防水板与下外墙板接触部位涂上防水胶,防水效果更佳。进一步,所述槽口设置在保温层,所述槽口内设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一侧锚固在上外墙板结构层内,另一侧延伸至所述防水板的外侧。应当理解,所述的防水板外侧与外墙板的外侧一致,即靠近室外的一侧。由于年久失修或者其他原因,对于外墙板体系而言,雨水可能沿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然后沿保温层向下流动,直至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然后绕过防水板进入室内。而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可将保温层中的雨水引导至下方节点防水板的外侧,使雨水沿拼接缝流出室外,从而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优选,所述导水板自结构层向外略向下倾斜,这样有利于雨水的引导,防止其沿导水板向室内渗透。进一步,所述导水板紧贴在所述上外墙板保温层底部。如此,一方便于导水板的设置,另一方面避免墙板的拼接过程中导水板与防水板发生碰撞。进一步,所述上外墙板保温层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如此设置,当有雨水沿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然后沿保温层向下流动,直至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由于上外墙板保温层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这样雨水不会绕过防水板进入室内,从而杜绝雨水沿保温层向下流至下方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外叶板、保温层和结构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外叶板和结构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设有槽口,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的一侧设置在下外墙板的保温层与结构层之间,另一侧向所述槽口内延伸,所述防水板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槽口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外叶板、保温层和结构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外叶板和结构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设有槽口,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的一侧设置在下外墙板的保温层与结构层之间,另一侧向所述槽口内延伸,所述防水板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槽口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伸出下外墙板后沿下外墙板顶部向下外墙板外侧弯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设置在下外墙板内的一侧呈锯齿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呈U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大有李昌州陈定球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