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7192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其物侧面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第四透镜的所述有效焦距f4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8<(f1+f4)/f<0。

Imaging lens, optical imaging system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amera lens, the optical imaging system along the optical axis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ens has a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the convex side, like side is concave; the second lens, the convex side, like the side convex; the third lens with negative. Optical power; and the fourth lens has a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wherein, the effective focal length the effective focal length F4 F1 effective focal length of the first lens and the fourth lens and the optical imaging system f meet: 0.8< /f< 0 (f1+f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多片镜片的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逐步兴起,特别是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两种,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光学系统趋向于更高像素,芯片的像素尺寸越来越小,对相配套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安防领域,对带有虹膜识别的镜头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保证结构紧凑,还需拥有较高的光亮度和解像力,使得镜头的识别精度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高亮度、高解像力的紧凑型光学成像系统。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可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第四透镜的所述有效焦距f4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8<(f1+f4)/f<0,例如:-0.772≤(f1+f4)/f≤-0.356。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可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0.4<CT4/CT1<0.8,例如:0.498≤CT4/CT1≤0.634。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被摄物与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孔径光阑。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1<f3/f4<3,例如:1.259≤f3/f4≤2.710。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21之间满足:1.2<DT11/DT21<1.8,例如:1.269≤DT11/DT21≤1.714。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2.5<CT1/CT3<3.1,例如:2.538≤CT1/CT3≤3.06。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之间满足:1.3<R2/R3<1.9,例如:1.393≤R2/R3≤1.870。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1<R2/R4<2.1,例如:1.28≤R2/R4≤2.059。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例如:TTL/f≤0.941。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三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0.7<SAG32/CT3<-0.3,例如:-0.601≤SAG32/CT3≤-0.413。此外,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可满足:CT4/TTL<0.1,例如:CT4/TTL≤0.093。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2与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5<DT42/ImgH<0.9,例如:0.742≤DT42/ImgH≤0.784。本申请采用了多片(例如,四片)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以下至少一个优点:有效扩大镜头孔径;缩短镜头总长度;保证镜头的有效通光直径;保证系统的紧凑性;校正了各类像差;以及提高镜头的解析度与成像品质。附图说明通过参照以下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图2E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图4E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图6E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图8E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0E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但应理解各部件的尺寸不由附图限制,而是可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此外,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第一透镜是最靠近物体的透镜而第六透镜是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201710236524.html" title="摄像镜头光学成像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摄像镜头光学成像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第四透镜的所述有效焦距f4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8<(f1+f4)/f<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