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针式水路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7028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路控制模块内用于阀口密封切换的插针式水路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插针式接口结构,配合引脚的使用作为电气连接方式,提高了电机连接件的标准化率及接口的可靠性,对实现电机外形的小型化有着显著的作用。采用新颖的凸轮,触臂机构,实现顶杆直线运动的周期性控制。将上底板与上盖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与原有的分离结构相比,有效提高了触臂运动的可靠性,防止触臂因塑件变形而从凸轮接触处脱离。采用卡扣式的上、后盖外壳安装组合方式,提高了电机的装配效率与可维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针式水路电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路控制模块内用于阀口密封切换的直线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三通控制的插针式水路电机。
技术介绍
水路控制模块是壁挂炉内部水路系统中关键的零部件,其作用是将流通管路集成于一体,并整合水路切换、补水、卫浴进水流通检测等功能。目前用于水路控制模块内部三通阀口切换的直线驱动装置主要以插片式接口的电机组件为主,该结构存在接口接触不可靠,电机外形笨重,占用空间较大等不足,阻碍了水路控制模块运行的稳定性,且不利于水路控制模块的小型化与壁挂炉内相关零部件的小型化。并且因其内部采用底板与外壳分离的安装结构,造成电机运行过程中塑料部件受力变形,内部传动及电器零部件的接触不良,导致电机组件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为克服原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基于长期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运用创新的设计思想,提供一种新的插针式水路电机。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针式水路电机,插针安装于上底板的插针孔中,左引脚、右引脚、中引脚和公共引脚安装于上底板的槽中,机芯通过螺钉C固定安装于下底板背面,机芯的引线分别与中引脚、公共引脚焊接固定,左触臂和右触臂后端孔同轴心并安装于上底板的轴上,左触臂和右触臂内均安装有触片及弹簧,凸轮的下部为齿轮形状并安装于下底板的孔中,上底板与下底板通过3个螺钉A固定连接,下底板正面的齿轮轴上安装有齿轮副,通过齿轮副将机芯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凸轮,顶杆的下部形状与凸轮一致,顶杆的4个小孔与上盖的4个定位轴配合,限制顶杆的旋转运动,顶杆依照上盖输出轴孔的轴向作上下运动,上盖底部表面设有突起,后盖底部表面设有卡扣槽,两者通过卡扣式结构结合固定。所述左引脚、右引脚、中引脚的方孔处有翻边结构,所述插针端部表面有突起,插针端部表面突起与各引脚方孔处的翻边结构接触。所述上底板的触臂安装区域,设有4个螺钉孔,通过4个螺钉B将上底板与上盖连接固定。所述凸轮的外圆表面设有两对上、下错开的楔形槽,与左触臂和右触臂的楔形结构配合,在弹簧的作用下,左触臂和右触臂随其楔形端部均可运动至凸轮的楔形槽内。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与原有的插片或其他形式的接口结构相比,采用插针式接口结构,可提高电机连接件的标准化率及接口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减小相关零部件的外形尺寸,对实现电机外形的小型化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将上底板与上盖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与原有的分离结构相比,可有效提高触臂运动时的可靠性,防止触臂因塑件变形而从凸轮接触处脱离。采用卡扣式的外壳安装组合方式,提高了电机装配效率与可维护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上盖和后盖零件的外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触臂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凸轮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插针与右引脚连接示意图。图中:1-机芯,2-齿轮副,3-后盖,4-插针,5-上底板,6-上盖,7-顶杆,8-凸轮,9-螺钉A,10-下底板,11-左引脚,12-公共引脚,13-中引脚,14-右引脚,15-触片,16-弹簧,17-左触臂,18-右触臂,19-螺钉B,20-螺钉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实施方式做具体阐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插针式水路电机,插针4安装于上底板5的插针孔中,左引脚11、右引脚14、中引脚13和公共引脚12安装于上底板5的槽中,如图6所示,左引脚11、右引脚14、中引脚13的方孔处有翻边结构,插针4端部表面有突起,安装到上底板5相应位置后,插针4端部表面突起与各引脚方孔处的翻边结构接触,使插针4与各引脚可靠连接并形成一个导体。如图4所示,中引脚13和公共引脚12的触片部分穿过上底板5。机芯1通过螺钉C20固定安装于下底板10背面,机芯1的引线分别与中引脚13、公共引脚12的触片部分焊接固定。如图3所示,左触臂17和右触臂18后端孔同轴心并安装于上底板5的轴上,左触臂17和右触臂18内均安装有触片15及弹簧16,凸轮8的外圆表面设有两对上、下错开的楔形槽,与左触臂17和右触臂18的楔形结构配合,在弹簧16的作用下,左触臂17和右触臂18随其楔形端部均可运动至凸轮8的楔形槽内。凸轮8的下部为齿轮形状并安装于下底板10的孔中。上底板5的触臂安装区域,设有4个螺钉孔,通过4个螺钉B19将上底板5与上盖6连接固定。上底板5与下底板10通过3个螺钉A9固定连接,下底板10正面的齿轮轴上安装有齿轮副2,通过齿轮副2将机芯1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凸轮8,顶杆7的下部形状与凸轮8一致,顶杆7的4个小孔与上盖6的4个定位轴配合,限制顶杆7的旋转运动,顶杆7依照上盖6输出轴孔的轴向作上下运动。如图2所示,上盖6底部表面设有突起,后盖3底部表面设有卡扣槽,两者通过卡扣式结构结合固定。下面以安装转速为500r/min的机芯1为例,阐述本技术的直线驱动的工作方式。当机芯1转速为500r/min时,通过齿轮副2的传动,凸轮8的转速为3r/min,即凸轮8旋转一圈周期为20s。凸轮8的外圆表面设有两对上、下错开的楔形槽,凸轮8旋转时,各触臂经历每对楔形槽的周期为10s,且右触臂18运动至楔形槽的周期为4s,左触臂17运动至楔形槽的周期为6s。如图3所示的安装状态,各触臂均与凸轮8的外圆表面接触,右触臂18上的触片15一端与右引脚14接触,另一端与公共引脚12接触,左触臂17上的触片15一端与左引脚11接触,另一端与公共引脚12接触。给右引脚14和中引脚13通电4s,机芯1得电旋转带动凸轮8旋转,4s后,右触臂18运动至凸轮8的楔形槽内,在弹簧16的作用下,触片15与右引脚14断开,即公共引脚12与右引脚14的连通被断开,机芯1断电停止旋转,顶杆7运动至最低点。但此时左触臂17并未运动至凸轮8的楔形槽内,公共引脚12与左引脚11仍然接通。此后,给左引脚11和中引脚13通电6s,机芯1得电旋转带动凸轮8旋转,6s后,左触臂17运动至凸轮8的楔形槽内,在弹簧16的作用下,触片15与左引脚11断开,即公共引脚12与左引脚11的连通被断开,机芯1断电停止旋转,顶杆7运动至最高点。但此时右触臂18并未运动至凸轮8的楔形槽内,再给右引脚14和中引脚13通电4s,机芯1又开始得电旋转,按此周期往复通电,最终使得顶杆7按规律地作直线往复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插针式水路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针式水路电机,其特征在于:插针(4)安装于上底板(5)的插针孔中,左引脚(11)、右引脚(14)、中引脚(13)和公共引脚(12)安装于上底板(5)的槽中,机芯(1)通过螺钉C(20)固定安装于下底板(10)背面,机芯(1)的引线分别与中引脚(13)、公共引脚(12)焊接固定,左触臂(17)和右触臂(18)后端孔同轴心并安装于上底板(5)的轴上,左触臂(17)和右触臂(18)内均安装有触片(15)及弹簧(16),凸轮(8)的下部为齿轮形状并安装于下底板(10)的孔中,上底板(5)与下底板(10)通过3个螺钉A(9)固定连接,下底板(10)正面的齿轮轴上安装有齿轮副(2),通过齿轮副(2)将机芯(1)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凸轮(8),顶杆(7)的下部形状与凸轮(8)一致,顶杆(7)的4个小孔与上盖(6)的4个定位轴配合,限制顶杆(7)的旋转运动,顶杆(7)依照上盖(6)输出轴孔的轴向作上下运动,上盖(6)底部表面设有突起,后盖(3)底部表面设有卡扣槽,两者通过卡扣式结构结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针式水路电机,其特征在于:插针(4)安装于上底板(5)的插针孔中,左引脚(11)、右引脚(14)、中引脚(13)和公共引脚(12)安装于上底板(5)的槽中,机芯(1)通过螺钉C(20)固定安装于下底板(10)背面,机芯(1)的引线分别与中引脚(13)、公共引脚(12)焊接固定,左触臂(17)和右触臂(18)后端孔同轴心并安装于上底板(5)的轴上,左触臂(17)和右触臂(18)内均安装有触片(15)及弹簧(16),凸轮(8)的下部为齿轮形状并安装于下底板(10)的孔中,上底板(5)与下底板(10)通过3个螺钉A(9)固定连接,下底板(10)正面的齿轮轴上安装有齿轮副(2),通过齿轮副(2)将机芯(1)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凸轮(8),顶杆(7)的下部形状与凸轮(8)一致,顶杆(7)的4个小孔与上盖(6)的4个定位轴配合,限制顶杆(7)的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铭铭杨尧炎杨能黄海根叶志锋张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