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937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及具有其的车辆。该接线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设置在端子本体上的两个接线柱。第一接线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线部,第二接线柱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接线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与端子本体连接,第一接线部上设置有第一接线孔,第二接线部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孔,第一接线孔与第一接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距离。使用时,将铜排分别连接到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之上。由于第一接线孔与第二接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距离,相邻的铜排之间的距离也会变大,保证相邻铜排的绝缘距离,解决了以往接线端子在使用过程中的绝缘性能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端子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电力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包括两个接线柱10’,两个接线柱10’间隔设置。在使用时,会将铜排或其他接线端子与接线柱10’连接。为保证有效的电力接触面积,一般与接线柱10’连接的铜排或接线端子会比接线柱10’尺寸大一些。当铜排或接线端子连接后,会导致相邻铜排或接线端子的电气间隙减小,从而导致绝缘性能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在使用时绝缘性能会减弱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设置在端子本体上的至少两个接线柱,第一接线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线部,第二接线柱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接线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与端子本体连接,第一接线部上设置有第一接线孔,第二接线部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孔,第一接线孔与第一接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固定部的长度。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固定部与第二接线部的长度之和。进一步地,第一接线部在横向方向上沿远离第二接线部的方向凸出于第一固定部。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线部垂直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线部为一体连接呈L形结构。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并列设置。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接线部一体连接呈长条形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为上述的接线端子。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用时,将铜排分别连接到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之上。由于第一接线孔与第二接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距离,相邻的铜排之间的距离也会变大。从而避免相邻铜排的电气间隙减小,保证相邻铜排的绝缘距离,解决了以往接线端子在使用过程中的绝缘性能变差的问题。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接线端子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端子本体;20、第一接线柱;21、第一固定部;22、第一接线部;30、第二接线柱;31、第二固定部;32、第二接线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接线端子的实施例,该接线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0和设置在端子本体10上的两个接线柱。第一接线柱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1和第一接线部22,第二接线柱30包括第二固定部31和第二接线部32。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31均与端子本体10连接,第一接线部22上设置有第一接线孔,第二接线部32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孔,第一接线孔与第二接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31之间的距离。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用于穿过螺钉固定铜排。使用时,将铜排分别连接到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之上。由于第一接线孔与第二接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31之间的距离,相邻的铜排之间的距离也会变大。从而避免相邻铜排的电气间隙减小,保证相邻铜排的绝缘距离,解决了以往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接线端子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0)和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10)上的至少两个接线柱,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接线柱(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1)和第一接线部(22),第二接线柱(30)包括第二固定部(31)和第二接线部(32),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1)均与所述端子本体(10)连接,所述第一接线部(22)上设置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第二接线部(32)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一接线孔与所述第二接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31)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0)和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10)上的至少两个接线柱,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接线柱(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1)和第一接线部(22),第二接线柱(30)包括第二固定部(31)和第二接线部(32),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1)均与所述端子本体(10)连接,所述第一接线部(22)上设置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第二接线部(32)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一接线孔与所述第二接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31)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1)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1)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靖宇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