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9114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蓄电池的壳体结构不合理、防撞性能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壳体上一体式设有防震筋和防震棱,在壳体上还设有辅助筋,防震筋、防震棱和辅助筋的设置可有效地提高壳体的强度,壳体在受到意外碰撞时,防震筋、防震棱和辅助筋可以有效地对壳体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壳体破裂而造成壳体漏液,凸棱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强度,并且,凸棱沿分隔板的延长线方向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强度,延长了壳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配件,尤其涉及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蓄电池为储蓄电能的一种装置,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蓄电池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极板等结构。壳体起到保护极板和容纳电解液的作用,壳体的强度及性能制约着蓄电池的性能。在实际使用时,应保证壳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和一定的防撞性能,以避免壳体损坏造成蓄电池漏液。现有技术中用于蓄电池的壳体,结构简单,为满足壳体的强度及防撞性能,现有技术中均通过加厚壳体厚度的方法来提高壳体的强度,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壳体的强度需求,但是,这种结构的壳体在耐撞方面表现不理想,并且,整体加厚壳体的厚度造成蓄电池的壳体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蓄电池的壳体结构不合理、防撞性能差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将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腔体的分隔板,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一体式设有防震筋,所述防震筋沿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防震筋凸出壳体的外侧壁,所述壳体上还设有防震棱,所述防震棱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所述防震棱凸出壳体的外侧壁,所述防震棱与防震筋垂直,所述防震棱上一体式设有凸棱,所述凸棱位于分隔板的延长线上,所述凸棱与防震棱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辅助筋,所述辅助筋凸出壳体的外侧壁,所述防震棱、防震筋、辅助筋凸出壳体外侧壁的高度相等。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防震筋设置在壳体的拐角处。在壳体的拐角处设置防震筋可以大大提高壳体的强度,并且,蓄电池在实际应用时拐角处容易被碰撞,防震筋设置在壳体的拐角处,提高了壳体的防震性能。一种可选的方案,相邻两条防震筋之间形成槽体,所述槽体内粘接有缓冲体,所述缓冲体的厚度大于槽体的深度1毫米至2毫米。缓冲体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壳体的防震性能,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辅助筋的横截面形状为小于1/2的圆形。在壳体受到意外碰撞时,辅助筋可以将碰撞形成的作用力分散开,提高了壳体的防震性能。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凸棱的横截面形状为小于1/2的圆形。有利于凸棱将意外碰撞产生的作用力分散开,提高了壳体的防震性能。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防震筋凸出壳体外侧壁的高度为2毫米至5毫米。该参数在降低壳体制造成本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壳体的强度及防震性能。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壳体的上端一体式设有延伸部。延伸部的设置便于壳体与设置于壳体上的盖体连接,壳体结构更加合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具有如下优点:壳体上一体式设有防震筋和防震棱,在壳体上还设有辅助筋,防震筋、防震棱和辅助筋的设置可有效地提高壳体的强度,壳体在受到意外碰撞时,防震筋、防震棱和辅助筋可以有效地对壳体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壳体破裂而造成壳体漏液,凸棱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强度,并且,凸棱沿分隔板的延长线方向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强度,延长了壳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的轴测图;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的主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的俯视图;附图4是附图3中A处放大图;附图5是附图3中B处放大图;附图6是本技术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将若干个蓄电池串联在一起进行供电,多个蓄电池放置在一个电池盒内,以简化蓄电池的供电电路。这种设置,在使用过程中蓄电池之间可能会由于振动而发生碰撞,该碰撞可能会造成蓄电池的壳体1破裂,进而造成蓄电池漏液,使得蓄电池无法使用。蓄电池的形状一般为长方体,碰撞产生时,蓄电池壳体1的拐角处更容易被碰撞。蓄电池的壳体1寿命,决定着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内腔2,所述内腔2内设有将内腔2分隔为至少两个腔体的分隔板3,分隔板3与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分隔板3由蓄电池的结构所决定,其设置方式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叙述,以避免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分隔板3的设置技术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相混淆,所述壳体1的上端一体式设有延伸部,该延长部的设置使得壳体1便于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盖体相连接,蓄电池便于装配,降低了蓄电池的制造成本;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上一体式设有防震筋4,所述防震筋4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防震筋4凸出壳体1的外侧壁,所述壳体1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防震筋4设置在壳体1的拐角处,壳体1的拐角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碰撞,将防震筋4设置在壳体1的拐角处,优化了壳体1的使用性能;如图1、图2所示,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防震棱5,所述防震棱5与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所述防震棱5凸出壳体1的外侧壁,所述防震棱5与防震筋4垂直,防震棱5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防震棱5上一体式设有凸棱6,所述凸棱6位于分隔板3的延长线上,所述凸棱6与防震棱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凸棱6的横截面形状为小于1/2的圆形,凸棱6位于分隔板3的延长线上,大大提高了壳体1的强度,延长了壳体1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辅助筋7,所述辅助筋7凸出壳体1的外侧壁,所述辅助筋7的横截面形状为小于1/2的圆形,辅助筋7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壳体1的强度;所述防震棱5、防震筋4、辅助筋7凸出壳体1外侧壁的高度相等,所述防震筋4凸出壳体1外侧壁的高度为2毫米至5毫米,该数值范围使得壳体1具有较高的防震性能,并且壳体1制造成本低。上述技术方案中,辅助筋7和凸棱6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小于1/2的圆形,在碰撞产生时,可以分散碰撞产生的作用力,延长了壳体1的使用寿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公开的壳体1具有良好的防撞性能,延长了壳体1的使用寿命,并且,优化了蓄电池的使用性能。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相邻两条防震筋4之间形成槽体,所述槽体内粘接有缓冲体8,所述缓冲体8的厚度大于槽体的深度1毫米至2毫米。缓冲体8可由橡胶等材料制得。缓冲体8的设置使得蓄电池在发生碰撞时,缓冲体8可以起到减振效果,进一步起到保护壳体1的作用,延长了壳体1的使用寿命。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进行了介绍。显而易见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在实际应用时,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改变是可以的。如,防震筋4、防震棱5、辅助筋7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另外,防震筋4、防震棱5、辅助筋7的具体设置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内腔(2),所述内腔(2)内设有将内腔(2)分隔为至少两个腔体的分隔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上一体式设有防震筋(4),所述防震筋(4)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防震筋(4)凸出壳体(1)的外侧壁,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防震棱(5),所述防震棱(5)与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所述防震棱(5)凸出壳体(1)的外侧壁,所述防震棱(5)与防震筋(4)垂直,所述防震棱(5)上一体式设有凸棱(6),所述凸棱(6)位于分隔板(3)的延长线上,所述凸棱(6)与防震棱(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辅助筋(7),所述辅助筋(7)凸出壳体(1)的外侧壁,所述防震棱(5)、防震筋(4)、辅助筋(7)凸出壳体(1)外侧壁的高度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蓄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内腔(2),所述内腔(2)内设有将内腔(2)分隔为至少两个腔体的分隔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上一体式设有防震筋(4),所述防震筋(4)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防震筋(4)凸出壳体(1)的外侧壁,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防震棱(5),所述防震棱(5)与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所述防震棱(5)凸出壳体(1)的外侧壁,所述防震棱(5)与防震筋(4)垂直,所述防震棱(5)上一体式设有凸棱(6),所述凸棱(6)位于分隔板(3)的延长线上,所述凸棱(6)与防震棱(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辅助筋(7),所述辅助筋(7)凸出壳体(1)的外侧壁,所述防震棱(5)、防震筋(4)、辅助筋(7)凸出壳体(1)外侧壁的高度相等。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开明敏杨繁科许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金太阳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