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9046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多量子阱,包括依次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第一GaN缓冲层、非晶态AlN插入层、第二GaN缓冲层、InGaN/GaN量子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多量子阱的制备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且InGaN/GaN多量子阱缺陷密度低、结晶质量好,发光性能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
本技术涉及InGaN/GaN多量子阱,特别涉及一种生长在铝酸镁钪(ScMgAlO4)衬底上的InGaN/GaN多量子阱。
技术介绍
GaN及其相关的III族氮化物在电学、光学以及声学上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制备发光二极管(LEDs)、激光二极管(LDs)和场效应晶体管等器件。目前LED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广泛应用,需要进一步提高LED芯片的发光效率。然而商业化的LED发光效率仍然有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采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生长造成的。一方面,由于蓝宝石与GaN的晶格失配高达13.3%,导致外延GaN薄膜过程中形成很高的位错密度,从而降低了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缩短了载流子寿命,最终影响了GaN基器件的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室温下蓝宝石(热膨胀系数6.63×10-6K-1)与GaN(热膨胀系数5.6×10-6K-1)之间的热失配度高,当外延层生长结束后,器件从外延生长的高温冷却至室温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压应力,容易导致薄膜和衬底的龟裂。此外,由于蓝宝石的热导率低,室温下是25W/m·K,很难将芯片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导致热量积累,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降低,最终影响器件的性能。因此,硅(Si)、部分金属(Al、Cu等)以及铝酸锶钽镧(La0.3Sr1.7AlTaO6)、镓酸锂(LiGaO2)等新型衬底材料陆续被用于外延生长GaN薄膜。然而,在这些衬底上生长GaN薄膜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Si衬底虽然价格低廉且尺寸大,但是Si衬底与外延层间晶格失配较大;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衬底多为面心立方结构或体心立方结构,生长出的GaN薄膜容易出现其他杂质相;La0.3Sr1.7AlTaO6及LiGaO2衬底与GaN薄膜间有较低的晶格失配,但大尺寸衬底的制备工艺困难,且衬底单晶质量差,不利于高质量GaN薄膜的生长与高性能GaN薄膜器件的产业化。因此,迫切寻找一种在匹配度、质量及成本等方面综合性能优越的衬底材料应用于外延生长GaN薄膜。此外,众所周知,制备高质量InGaN/GaN多量子阱是高效GaN基LED外延片的基础,新型衬底上外延生长制备高质量InGaN/GaN多量子阱势必是研究的难点与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多量子阱,所选择的铝酸镁钪衬底材料与GaN的晶格失配小(1.8%),热失配小(9.7%);此外,本技术的InGaN/GaN多量子阱具有缺陷密度低、结晶质量好,发光性能优良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包括依次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第一GaN缓冲层、非晶态AlN插入层、第二GaN缓冲层、InGaN/GaN量子阱。所述铝酸镁钪衬底以(0001)面偏(11-20)方向0.5~1°为外延面。所述第一GaN缓冲层的厚度为250~400nm。所述非晶态AlN插入层的厚度为2~50nm。所述第二GaN缓冲层的厚度为250~400nm。所述InGaN/GaN量子阱为7~10个周期的InGaN阱层/GaN垒层,其中InGaN阱层的厚度为2~3nm;GaN垒层的厚度为10~13nm。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衬底以及其晶向的选取:采用铝酸镁钪衬底,以(0001)面偏(11-20)面0.5~1°为外延面,晶体外延取向关系为:GaN的(0001)面平行于ScMgAlO4衬底的(0001)面;(2)衬底退火处理,所述退火的具体过程为:将衬底放入分子束外延真空生长室,在600~700℃下对ScMgAlO4衬底进行退火处理1~2小时,获得原子级平整的衬底表面;(3)第一GaN缓冲层外延生长:衬底温度调为450~550℃,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反应室的压力为1.0~4.0×10-5Pa、激光能量密度为1.5~3.0J/cm2的条件下生长GaN缓冲层;(4)非晶态AlN插入层的生长:衬底温度调为室温~200℃,在反应室的压力为1.0~4.0×10-5Pa、生长速度为0.4~0.6ML/s的条件下生长AlN插入层;(5)第二GaN缓冲层外延生长:衬底温度调为450~550℃,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反应室的压力为1.0~4.0×10-5Pa、激光能量密度为1.5~3.0J/cm2的条件下生长GaN缓冲层;(6)InGaN/GaN多量子阱的外延生长: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长工艺,生长温度为650~750℃,在反应室的压力为1.0~2.0×10-5Pa、生长速度为0.2~0.4ML/s条件下,在步骤(5)得到的第二GaN缓冲层上生长InGaN/GaN多量子阱。所述第一GaN缓冲层的厚度为250~400nm。所述第二GaN缓冲层的厚度为250~400nm。所述InGaN/GaN量子阱为7~10个周期的InGaN阱层/GaN垒层,其中InGaN阱层的厚度为2~3nm;GaN垒层的厚度为10~13n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使用铝酸镁钪作为衬底,铝酸镁钪晶体属于六方晶系,与GaN晶格失配小(1.8%)、热失配小(9.7%),容易生长出六方相的GaN而不出现其他杂质相;铝酸镁钪热导率要远远高于蓝宝石,有利于器件的散热,提高器件的性能;大尺寸铝酸镁钪衬底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使用的铝酸镁钪衬底晶体质量高,其(0001)面的XRD摇摆曲线半峰宽(FWHM)值仅为20arcsec。(2)本技术采用与GaN晶格失配和热失配度低的铝酸镁钪作为衬底,能够有效的减少热应力,减少位错的形成,制备出高质量InGaN/GaN薄膜,有利提高了载流子的辐射复合效率,可大幅度提高氮化物器件如半导体激光器、发光二极管及太阳能电池的发光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使用的铝酸镁钪衬底(0001)面的XRD摇摆曲线。图2是实施例1制备的InGaN/GaN多量子阱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制备的InGaN/GaN多量子阱的低温和室温光致发光(PL)图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多量子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衬底以及其晶向的选取:采用铝酸镁钪衬底,以(0001)面偏(11-20)面0.5~1°为外延面,晶体外延取向关系为:GaN的(0001)面平行于ScMgAlO4的(0001)面;如图1所示,本技术使用的铝酸镁钪衬底晶体质量高,其(0001)面的XRD摇摆曲线半峰宽(FWHM)值仅为20arcsec。(2)衬底退火处理,所述退火的具体过程为:将衬底分子束外延真空生长室内,在600℃下对铝酸镁钪衬底进行退火处理1小时,获得原子级平整表面;(3)第一GaN缓冲层外延生长:衬底温度调为450℃,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反应室的压力为1.0×10-5Pa、激光能量密度为2.5J/cm2的条件下生长厚度为250nm的GaN缓冲层;(4)非晶态AlN插入层的生长:衬底温度调为室温,在反应室的压力为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

【技术保护点】
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第一GaN缓冲层、非晶态AlN插入层、第二GaN缓冲层、InGaN/GaN量子阱。

【技术特征摘要】
1.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第一GaN缓冲层、非晶态AlN插入层、第二GaN缓冲层、InGaN/GaN量子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酸镁钪衬底以(0001)面偏(11-20)方向0.5~1°为外延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长在铝酸镁钪衬底上的InGaN/GaN量子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GaN缓冲层的厚度为250~400nm。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王文樑杨美娟林云昊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