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425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泵,包括:泵壳,泵壳的侧部设有流体出口;泵盖,泵盖设在泵壳上且与泵壳共同限定出与流体出口连通的泵腔,泵腔形成为圆柱形腔,泵腔的内侧壁上设有沿其轴向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槽,螺旋槽与流体出口连通,泵盖上设有与泵腔连通的流体入口;叶轮,叶轮可转动地设在泵腔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泵壳相连,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伸入泵壳与叶轮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离心泵易于制造且水力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泵
本技术涉及流体输送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离心泵。
技术介绍
流体输送机械通常有如下需求:体积小、结构简单、水力性能好,在一些特殊场合还需要对加热的流体进行泵送。在相关技术中,离心泵的结构较为复杂,加热器需要在其它部件的配合下实现安装,安装不便;并且,叶轮的导流效果稍差,还需要设置导流件进行导流,结构复杂,空间利用率低,并且应用范围受限于需要加热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离心泵,所述离心泵易于制造且水力性能更好。根据本技术的离心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的侧部设有流体出口;泵盖,所述泵盖设在所述泵壳上且与所述泵壳共同限定出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的泵腔,所述泵腔形成为圆柱形腔,所述泵腔的内侧壁上设有沿其轴向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泵盖上设有与所述泵腔连通的流体入口;叶轮,所述叶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泵腔内;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泵壳相连,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伸入所述泵壳与所述叶轮相连。根据本技术的离心泵易于制造且水力性能更好。另外,根据本技术的离心泵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壳内限定有上端敞开的泵槽,所述泵盖盖设在所述泵壳上以将所述泵槽封闭形成所述泵腔,所述泵壳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所述螺旋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壳与所述泵盖插接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旋槽的中心轴线、所述泵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流体入口的中心轴线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体出口形成为圆形口且沿所述泵腔的内侧壁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离心泵还包括: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泵腔内且邻近所述流体入口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件形成为环形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泵盖的下表面上且所述加热板的中部通孔与所述流体入口位置对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壳与所述泵盖配合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加热板的外周沿插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壳与所述泵盖之间以及所述泵壳与所述驱动轴之间设有密封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轴向截面形成为实心圆形、空心圆形、方形或Z形。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泵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泵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离心泵的泵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心泵的泵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离心泵的泵盖、加热板和密封圈的装配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叶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叶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叶轮的俯视图;图10是沿图9中线A-A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离心泵100;泵壳10;流体出口101;泵腔110;螺旋槽120;环形凹槽130;卡勾140;泵盖20(20a、20b);流体入口201;卡槽202;叶轮30;驱动孔301;安装槽302;驱动轴筒303;通孔304;轮座31;环形平板311;连接凸起部312;弧形顶面3121;弧形侧面3122;叶片32;上端面310;台面320;第一叶片32a;第二叶片32b;背部叶片33;驱动装置40;驱动轴410;转子41;定子42;加热板50;密封圈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泵100和用于离心泵100的叶轮30。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泵100可包括:泵壳10、泵盖20、叶轮30、驱动装置40和换热件。具体而言,泵壳10的侧部设有流体出口101,泵盖20设在泵壳10上,并且泵盖20和泵壳10共同限定出泵腔110,泵腔110与流体出口101连通,泵盖20上设有流体入口201,流体入口201与泵腔110连通。叶轮30设置在泵腔110内。驱动装置40与泵壳10相连,驱动装置40的驱动轴410伸入泵壳10与叶轮30相连。叶轮30作为对流体做功的部件,可以在驱动装置40的带动下转动,将流体由流体入口201吸入泵腔110,并通过叶轮30的作用沿泵壳10由流体出口101排出。驱动装置40的结构可为多种,可选地,驱动装置40可以包括转子41和定子42,转子41可转动地设在定子42内,转子41与驱动轴410相连,以带动驱动轴410转动。可选地,驱动装置40与泵壳10和叶轮30等组成的泵体可为一体式安装,亦可采用分体式安装方式。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0的一部分可以安装在泵壳10内,其中转子41与叶轮30进行连接,以驱动叶轮30转动,驱动装置40的另一部分可以设置在泵壳10外,方便拆卸且传动性能好,离心泵100的水力性能好。换热件可拆卸地设在泵腔110内并且邻近流体入口201设置。也就是说,换热件可以设置在泵腔110内,也可以从泵腔110中拿出,例如,当需要对流体进行换热时,可以将换热件设在泵腔110中,此时,换热件可以邻近流体入口201,与流体实现有效换热。换热件可以为对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件,也可以为对流体进行冷却的制冷件。由此,离心泵100可以在有无加热或制冷的场合均可利用,适应性更强并且结构较为简单。另外,在本技术所公开的离心泵100中,还可以将换热件替换为其它部件,以进一步增强离心泵100的应用场合。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较优选的实施例中,泵腔110形成为圆柱形腔,泵腔110的内侧壁上设有螺旋槽120,螺旋槽120沿泵腔110的轴向螺旋向下延伸,并且螺旋槽120与流体出口101连通。由此,泵体内可以形成轴向螺旋下降式的流道结构,将流体由入口吸入并通过叶轮30的作用后,流体可以沿螺旋下降的泵壳10由出口排出泵壳10外。该圆柱形泵腔110外加轴向螺旋下降式的流道结构可以替代传统径向蜗壳式结构,轴向螺旋下降可以形成泵的扩压式,经过叶轮30作用的高速流体可以通过逐渐扩大的内腔把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具有导流并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的作用,同时采用螺旋下降式结构还可以充分利用流体势能,以获得更高的静压;另外,将泵腔110整体设置为圆柱形可以使结构更简单,安装更方便,离心泵100更易于制造并且水力性能更好。参照图1至图3所示,泵壳10内可以限定有上端敞开的泵槽,泵盖20可以盖设在泵壳10上,以将泵槽封闭形成泵腔110,泵壳10的内周壁上形成有螺旋槽120,螺旋槽120与设置在泵壳10上的流体出口101连通。由此,制造和装配更方便且利于密封。如图2所示,泵壳10上可设有卡勾140,泵盖20上可设有卡槽202,卡勾140可以卡接在卡槽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离心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所述泵壳的侧部设有流体出口;泵盖,所述泵盖设在所述泵壳上且与所述泵壳共同限定出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的泵腔,所述泵腔形成为圆柱形腔,所述泵腔的内侧壁上设有沿其轴向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泵盖上设有与所述泵腔连通的流体入口;叶轮,所述叶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泵腔内;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泵壳相连,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伸入所述泵壳与所述叶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所述泵壳的侧部设有流体出口;泵盖,所述泵盖设在所述泵壳上且与所述泵壳共同限定出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的泵腔,所述泵腔形成为圆柱形腔,所述泵腔的内侧壁上设有沿其轴向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泵盖上设有与所述泵腔连通的流体入口;叶轮,所述叶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泵腔内;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泵壳相连,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伸入所述泵壳与所述叶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内限定有上端敞开的泵槽,所述泵盖盖设在所述泵壳上以将所述泵槽封闭形成所述泵腔,所述泵壳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所述螺旋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与所述泵盖卡接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的中心轴线、所述泵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婷婷顾文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