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及具有其的抽油井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6388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及具有其的抽油井系统,其中,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直管,各第一直管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一直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通;上连通结构,设置在多个第一直管中位于最上方的一个的管端口上,并且上连通结构与多个第一直管连通,上连通结构具有出口;下连通结构,设置在多个第一直管中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的管端口上,并且下连通结构具有进口,进口与技术套管的技套阀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套管的压力外排操作不方便、作业费用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及具有其的抽油井系统
本技术涉及技术套管放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及具有其的抽油井系统。
技术介绍
在抽油井早期,由于受固井技术限制,套管(生产套管、技术套管等)普遍带压。其中,技术套管带压会造成技套压力表盘破、考克破损及技套闸门出现油气刺漏等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进行紧急抢险时,主要依靠修井队采取上修作业连接外排管线,定时进行技套压力外排,但是这样会产生较高的修井作业费用,而且也避免不了对环境产生一定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及具有其的抽油井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套管的压力外排操作不方便、作业费用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直管,各第一直管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一直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通;上连通结构,设置在多个第一直管中位于最上方的一个的管端口上,并且上连通结构与多个第一直管连通,上连通结构具有出口;下连通结构,设置在多个第一直管中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的管端口上,并且下连通结构具有进口,进口与技术套管的技套阀门连通。进一步地,上连通结构包括第一弯管,第一弯管和多个第一直管中位于最上方的一个通过第二连接件连通,并且第一弯管相对于该第一直管可转动。进一步地,上连通结构还包括第二弯管,第一弯管位于第二弯管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二弯管和第一弯管通过第三连接件连通,并且第二弯管相对于第一弯管可转动。进一步地,上连通结构还包括第二直管,第二弯管位于第一弯管和第二直管之间,第二直管和第二弯管通过第四连接件连通,第二直管远离第二弯管的管端口形成出口。进一步地,下连通结构包括第三弯管,第三弯管和多个第一直管中位于最下方的一个通过第五连接件连通,并且第三弯管相对于该第一直管可转动。进一步地,下连通结构还包括第四弯管,第三弯管位于第四弯管和第五连接件之间,第四弯管和第三弯管通过第六连接件连通,并且第四弯管相对于第三弯管可转动。进一步地,下连通结构还包括第三直管,第四弯管位于第三弯管和第三直管之间,第三直管和第四弯管通过第七连接件连通,第三直管远离第四弯管的管端口形成进口。进一步地,上连通结构包括:第四直管;上活动弯头,上活动弯头连通第四直管和多个第一直管中位于最上方的一个,第四直管远离上活动弯头的管端口形成出口。进一步地,下连通结构包括:第五直管;下活动弯头,下活动弯头连通第五直管和多个第一直管中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第五直管远离下活动弯头的管端口形成进口。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抽油井系统,包括套管、设置在套管内的出油管线以及与出油管线连通的集油管线,出油管线上设置有生产阀门,套管包括技术套管,技术套管上设置有技套阀门,抽油井系统还包括技术套管放压装置,技术套管放压装置为上述的技术套管放压装置,下连通结构的进口与技套阀门连通,上连通结构的出口与生产阀门连通。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多个第一直管的整体的两端设置上连通结构和下连通结构,各第一直管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一直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通,上连通结构具有出口,下连通结构具有进口。当需要对技术套管的内部进行放压操作时,操作人员先将下连通结构的进口与技术套管的技套阀门连通,再打开技套阀门,技术套管内的油气液会经过下连通结构、多个第一直管、上连通结构,并通过上连通结构的出口排出。上述技术套管放压装置的结构简单,可以实现操作人员自行连接实施放压,节省修井队外排施工、抢险的费用,有效地避免了技套带压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技术套管放压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技术套管放压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技术套管放压装置的侧视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1的技术套管放压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直管;20、第一连接件;31、第一弯管;32、第二连接件;33、第二弯管;34、第三连接件;35、第二直管;36、第四连接件;41、第三弯管;42、第五连接件;43、第四弯管;44、第六连接件;45、第三直管;46、第七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及具有其的抽油井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直管(10),各所述第一直管(10)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直管(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20)连通;上连通结构,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直管(10)中位于最上方的一个的管端口上,并且所述上连通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一直管(10)连通,所述上连通结构具有出口;下连通结构,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直管(10)中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的管端口上,并且所述下连通结构具有进口,所述进口与技术套管的技套阀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直管(10),各所述第一直管(10)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直管(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20)连通;上连通结构,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直管(10)中位于最上方的一个的管端口上,并且所述上连通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一直管(10)连通,所述上连通结构具有出口;下连通结构,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直管(10)中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的管端口上,并且所述下连通结构具有进口,所述进口与技术套管的技套阀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通结构包括第一弯管(31),所述第一弯管(31)和多个所述第一直管(10)中位于最上方的一个通过第二连接件(32)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弯管(31)相对于该第一直管(10)可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通结构还包括第二弯管(33),所述第一弯管(31)位于所述第二弯管(3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2)之间,所述第二弯管(33)和所述第一弯管(31)通过第三连接件(34)连通,并且所述第二弯管(33)相对于所述第一弯管(31)可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通结构还包括第二直管(35),所述第二弯管(33)位于所述第一弯管(31)和所述第二直管(35)之间,所述第二直管(35)和所述第二弯管(33)通过第四连接件(36)连通,所述第二直管(35)远离所述第二弯管(33)的管端口形成所述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套管放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通结构包括第三弯管(41),所述第三弯管(41)和多个所述第一直管(10)中位于最下方的一个通过第五连接件(42)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蘅瑜赵林彭文军王守理张兴利乔志刚赵广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