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5326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沉积池、微生物处理间和动植物处理间;微生物处理间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微生物的第一空间;动植物处理间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动植物的第二空间;沉积池上设置有用于与河道连接的第一接口,第一接口可通过第一管道与河道连接;沉积池上还设置有通过第二管道与微生物处理间相连通的第二接口;微生物处理间通过第三管道与动植物处理间相连通;动植物处理间还连接有用于将水排入河道的第四管道。污水净化处理过程都是在河道的正上方完成,而非在河道内完成,因此既不会占用河道周边的土地资源,也不会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经过三次净化,提高了净化质量。

A river purific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iver purif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deposition pool, arranged between animal and plant and microbial treatment treatment; microbial treatment is arranged for the first space for purification of microorganisms on water; animals and plants are arranged in the treatment for placing animals and plants on the water purification of the second space; deposition pool. A first interface to connect with the river, the first interface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hannel deposition pool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pipe; second interface through the second pipeline a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microbial treatment; micro biological treatment between plants and animals through the third pipeline is communicated between animals and plants; processing is also connected between for the fourth pipe water discharged into the river.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is done on the right above the river, rather than in the river, so it will not take up the surrounding land resources, but also does not affect the capacity of flood; after three times of purifi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r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境污染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对黑臭河道的污水处理往往是直接在河道内设置污水处理的物理装置或直接将化学制剂和微生物投放至河道内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或将污水抽取至河堤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在河道内设置物理净化装置会影响河道行洪;而由于河道内的污水是流动的,在河道内直接投放化学制剂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的程度非常有限;将污水抽取至河堤上进行处理时会占用较多的土地资源。现有技术对河道污水的处理无法兼顾行洪、节约土地资源和净化质量。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河道净化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河道污水的处理无法兼顾行洪、节约土地资源和净化质量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道净化系统,其中,包括依次设置的沉积池、微生物处理间和动植物处理间;所述微生物处理间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微生物的第一空间;所述动植物处理间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动植物的第二空间;所述沉积池上设置有用于与河道连接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可通过第一管道与河道连接;所述沉积池上还设置有通过第二管道与微生物处理间相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微生物处理间通过第三管道与动植物处理间相连通;动植物处理间还连接有用于将水排入河道的第四管道。所述的河道净化系统,其中,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河道净化系统支撑并安装在河道上方的支架。所述的河道净化系统,其中,所述沉积池、微生物处理间和动植物处理间沿河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河道净化系统,其中,所述沉积池、微生物处理间和动植物处理间的容积比为(1-5):(10-50):(100-1000)。所述的河道净化系统,其中,所述沉积池内设置有对沉积得到的污泥进行干化的电阻加热器。所述的河道净化系统,其中,所述微生物为厌氧菌、光合细菌和微藻。所述的河道净化系统,其中,所述微生物的密度为1-100mg/。所述的河道净化系统,其中,所述动植物为聚草、苦草、凤眼莲和螺蚌。所述的河道净化系统,其中,所述动植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1500g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提供的河道净化系统对污水静置后得到的污泥进行干化,干化后的污泥更易被清理出来,且很大程度的减少了污泥散发的臭味,同时,清理出来的干化的污泥可以施放到树林里用作肥料;不会占用河道周边的土地资源,大大的节省了土地资源;且对河道内污水的净化处理过程都是在河道的正上方完成,而非在河道内完成,对抽取的污水进行净化后排出了污泥,减少了河道内污泥的淤积量,大大的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经过三次净化处理,使得河道中污水的净化更加彻底,净化质量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河道净化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净化系统,所述河道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沉积池2、微生物处理间3和动植物处理间4;较佳的,所述河道净化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河道净化系统支撑并安装在河道1上方的支架11,所述河道净化系统通过支架11置于河道1上方,且所述沉积池2、微生物处理间3和动植物处理间4沿河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沉积池2上设置有用于与河道1连接的第一接口21,所述第一接口21可通过第一管道与河道连接,同时设置与第一管道连接的第一水泵,使用第一水泵将河道1内的污泥与污水混合物通过第一管道抽取至沉积池2内进行初步沉积过滤。由于所述河道净化系统被支架11架设在河道1的正上方,因此所述河道净化系统并不会占用河道1周边的土地资源,大大的节省了土地资源;且对河道1内污水的净化处理过程都是在河道1的正上方完成,而非在河道1内完成,对抽取的污水进行净化后排出了污泥,减少了河道1内污泥的淤积量,大大的提高了河道1的行洪能力。第一管道的一端置于河道1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21相连,相比于将河道1内污水抽取至河堤进行处理时使用的管道长度,本技术提供的河道净化系统大大的减少了抽取污水所使用的第一管道的长度,从而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在每次抽取污水至沉积池2内进行首次净化时,尽可能使污水充满沉积池2,使用第一水泵将河道中的污水抽取至沉积池2内后,污水在沉积池内2滞留预定时间,较佳的,污水在沉积池2内静置3-10天,使得污水中的污泥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沉淀,形成污水层和污泥层。较佳的,所述沉积池2的底层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对污水中的污泥杂质进行吸附使其沉积在沉积池的底部,加快沉积速度,提升沉积效果。经过沉积池2首次净化得到的上层污水层需要进入微生物处理间3进行第二次净化。所述沉积池2上还设置有通过第二管道与微生物处理间3相连通的第二接口22;第二管道的一端与第二接口相连接,另一端与微生物处理间3的进水口31连接,在垂直方向上,第二接口22高于微生物处理间3的进水口31,使得首次净化得到的污水从第二接口22排出时,可由重力沿第二管道自微生物处理间3的进水口31进入微生物处理间3,进行第二次净化,第二接口22设置在其顶端。所述河道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第二水泵与第二管道连接,从而将沉积池2内首次净化得到的污水层中污水抽取并排放至微生物处理间3。较佳的,还可以在将沉积池2内首次净化得到的污水排放至微生物处理间3后,向微生物处理间3内补充干净水源,对污水进行稀释,使得污水更加适宜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提高净化质量。进一步的,第二接口22处和微生物处理间3的进水口31处均设置有滤网,以对流经的污水进一步过滤,阻止大颗粒杂质流入微生物处理间3内。沉积池2内还设置有电阻加热器,当污水层中污水被抽取至微生物处理间3后,沉积池2内剩余沉积在其底部的污泥,此时开启电阻加热器,对沉积池2内存留污泥进行加热干化。干化后的污泥更易被清理出来,且很大程度的减少了污泥散发的臭味,同时,清理出来的干化的污泥可以施放到树林里用作肥料。所述微生物处理间3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微生物的第一空间,所述微生物包括厌氧菌、光合细菌和微藻;微生物对经过沉积池2首次净化得到的污水进行第二次净化,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经过沉积池2首次净化得到的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无机物,从而使污水得到第二次净化。较佳的,污水要在微生物处理间3内静置5-10天,微生物处理间3内微生物的密度为1-100mg/,使得微生物对污水内有机物进行充分的分解转化,从而使得净化效果更佳。微生物处理间3与动植物处理间4通过第三管道连通,第三管道的一端与微生物处理间3的出水口32连接,另一端与动植物处理间4的进水口41连接;在垂直方向上,微生物处理间3的出水口32高于动植物处理间4的进水口41,微生物处理间3的底面高于动植物处理间4的底面,微生物处理间3的出水口32设置在其侧壁的下端。在微生物处理间3的出水口32处设置有闸门和滤网,当打开闸门后,经过微生物处理间3净化得到的第二过滤水经过第三管道自行进入动植物处理间4,无需使用水泵将微生物处理间3内净化得到的第二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河道净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沉积池、微生物处理间和动植物处理间;所述微生物处理间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微生物的第一空间;所述动植物处理间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动植物的第二空间;所述沉积池上设置有用于与河道连接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河道连接;所述沉积池上还设置有通过第二管道与微生物处理间相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微生物处理间通过第三管道与动植物处理间相连通;动植物处理间还连接有用于将水排入河道的第四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沉积池、微生物处理间和动植物处理间;所述微生物处理间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微生物的第一空间;所述动植物处理间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动植物的第二空间;所述沉积池上设置有用于与河道连接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河道连接;所述沉积池上还设置有通过第二管道与微生物处理间相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微生物处理间通过第三管道与动植物处理间相连通;动植物处理间还连接有用于将水排入河道的第四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河道净化系统支撑并安装在河道上方的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池、微生物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刚丁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