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3607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5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根据不同配管长度进行合理的多联机能力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概括起来为:首先获取室外机的特征值以及各室内机的特征值;然后基于获取的特征值获取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以及室内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依据获取到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分别控制室外机和室内机的执行机构以达到所述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ulti line air condition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ir conditioning, and discloses a control method of a multi online air conditioner, wherein a plurality of on-line capacity control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ipe lengths. The invention is summed up as: first g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door unit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indoor unit value; and then obt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for control mechanism of cold and heat of outdoor and indoor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cold and thermal control target; on the basis of access to the refrigeration and heating control objectives, control objectives the control mechanism of indoor and outdoor unit respectively to achieve the cooling and heating. 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frequency conversion multi li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空调系统中,变频多联机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实际工程需要,多联机在工程应用中的配管总长度越来越长,室内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差、高度差也越来越大。配管的长度及室内外机的落差对于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性能有较大影响,如不能识别工程安装配管的长度及室内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差,则会造成多联机系统在不同工程中的制冷能力差别较大,以及同一工程中的不同室内机能力差别较大的情况。综上,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能够识别多联机配管长度的技术,并能够针对不同配管长度进行正确的多联机能力控制,以及识别不同室内机配管的长度差及针对该长度差进行室内机能力控制的技术及控制方法就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根据不同配管长度进行合理的多联机能力控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多联机系统安装完成后,全部室内机处于开机制冷运行状态;(2)当全部室内机电子膨胀阀控制换热器达到用户预设的目标过热度时,检测室外机特征值T1以及各室内机特征值T2i,并得到室内机的整体特征值Tm;(3)计算室内机整体特征值Tm与室外机特征值T1的差值Td,即Td=Tm-T1;依据获得的Td判断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整体配管长度:当Td<8℃,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一类长度;当8℃≤Td<5℃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二类长度;当5℃≤Td<3℃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三类长度;(4)制冷时选择室外机系统低压压力所对应饱和温度Tsatlp为控制目标,制热时选择室外机系统高压压力所对应饱和温度Tsathp为控制目标,依据步骤(3)所获得的配管长度,按如下方式获取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当配管长度为第一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1℃,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50℃;当配管长度为为第二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3℃,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48℃;当配管长度为为第三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6℃,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46℃;(5)调整室外机的压缩机转速,以达到所述的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6)计算各室内机特征值与室外机特征值之间差值Tdi,即Tdi=T2i-T1;对Tdi进行排序,获得Tdimin与Tdimax,并依据如下方式对各室内机进行标记:对于Tdimin≤Tdi<(Tdimin+(Tdimax-Tdimin)/3)的室内机标记为S,即配管距室外机较近;对于Tdimin+(Tdimax-Tdimin)/3≤Tdi<(Tdimin+(Tdimax-Tdimin)2/3)的室内机标记为M,即配管距室外机为中间距离;对于Tdimin+(Tdimax-Tdimin)2/3≤Tdi<Tdimax的室内机标记为L,即配管距室外机较远距离;(7)依据步骤(6)对室内机的标记结果,室内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对标记为L的室内机,制冷时换热器的过热度为TC-1℃,制热时换热器的过冷度为TH-2℃;对于标记为M的室内机,制冷时换热器的过热度为TC℃,制热时换热器的过冷度为TH℃;对于标记为S的室内机,制冷时换热器的过热度为TC+1℃,制热时换热器的过冷度为TH+2℃;(8)调整室内机电子膨胀阀,以达到所述的室内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具体的,步骤(2)中用户预设的目标过热度大于1℃且小于2℃。具体的,室外机特征值为各室外机上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低压压力值中最低值所对应的制冷器饱和温度值。进一步的,各室内机特征值为各室内机的换热器盘管温度值。进一步的,室内机的整体特征值Tm为室内机的换热器盘管温度中的最大值T2max与最小值T2min的平均值,即Tm=(T2min+T2max)/2。具体的,所述第一类长度为大于150米,所述第二类长度为100米,所述第三类长度为小于50米。具体的,调整室外机压缩机转速是通过控制定速压缩机开启与关闭实现的。进一步的,步骤(5)在调整室外机压缩机转速之前,室外机的各保护值将依据步骤(2)所述的制冷、制热控制目标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运用室内外机的特征值差别来衡量判断室内外机之间的配管的长度,依据不同的判断结果来控制室外机控制目标以便实现对室内空间更精确的制冷制热需求匹配,并对多个室内机距离室外机的距离进行分类,以便实现对各室内机控制目标的修正,实现距离不同的室内机之间的能力平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在多联机变频空调调试过程中,变频多联机室外机系统采用X台模块相连,室内机台数为Z。(1)系统设置配管识别模式,所有室内机开启,室外机全负荷运行;室内机换热器的过热度均大于1℃且小于2℃判断系统稳定,此时:采集室外机特征值为各模块低压压力值,进行比较后得出最低压力值Pmin,并转换为制冷器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satmin。采集各室外机特征值为室内机的换热器盘管温度,分别标记为Tei(i为1到Z),对Tei进行排序,获得Temin与Temax,进一步获得室内机整体特征值Tm=(Temin+Temax)/2。(2)获得室内机整体特征值与室外机特征值的差值Td=Tm-Tsatmin。(3)依据获得的Td判断室内外机的配管长度。Td<8℃,配管长度大于150米;8℃≤Td<5℃配管长度为100米;5℃≤Td<3℃配管长度为50米;(4)制冷时选择室外机系统低压压力所对应饱和温度Tsatlp为控制目标,制热时选择室外机系统高压压力所对应饱和温度Tsathp为控制目标,依据步骤(3)所获得的配管长度,按如下方式获取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当配管长度大于150米,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1℃,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50℃;当配管长度为100米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3℃,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48℃;当配管长度为50米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6℃,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46℃;(5)各室外机保护值依据其控制目标的更改做相应调整;(6)调整室外机的压缩机转速,以达到所述的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具体可通过控制定速压缩机开启与关闭实现的,以达到所述的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7)计算各室内机特征值与室外机特征值之间差值Tdi,即Tdi=Tei-Tsatmin。(8)对Tdi进行排序,获得Tdimin与Tdimax,并对各室内机进行标记,并依据如下方式对各室内机进行标记:对于Tdimin≤Tdi<(Tdimin+(Tdimax-Tdimin)/3)的室内机标记为S,即配管距室外机较近;对于Tdimin+(Tdimax-Tdimin)/3≤Tdi<(Tdimin+(Tdimax-Tdimin)2/3)的室内机标记为M,即配管距室外机为中间距离;对于Tdimin+(Tdimax-Tdimin)2/3≤Tdi<Tdimax的室内机标记为L,即配管距室外机较远距离。(9)依据对室内机配管长度的标记结果,室内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对标记为L的室内机,制冷时过热度为TC-1℃,制热时过冷度为TH-2℃;对于标记为M的室内机,制冷时过热度为TC℃,制热时过冷度为TH℃;对于标记为S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多联机系统安装完成后,全部室内机处于开机制冷运行状态;(2)当全部室内机电子膨胀阀控制换热器达到用户预设的目标过热度时,检测室外机特征值T1以及各室内机特征值T2i,并得到室内机的整体特征值Tm;(3)计算室内机整体特征值Tm与室外机特征值T1的差值Td,即Td=Tm‑T1;依据获得的Td判断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整体配管长度:当Td<8℃,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一类长度;当8℃≤Td<5℃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二类长度;当5℃≤Td<3℃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三类长度;(4)制冷时选择室外机系统低压压力所对应饱和温度Tsatlp为控制目标,制热时选择室外机系统高压压力所对应饱和温度Tsathp为控制目标,依据步骤(3)所获得的配管长度,按如下方式获取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当配管长度为第一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1℃,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50℃;当配管长度为为第二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3℃,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48℃;当配管长度为为第三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6℃,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46℃;(5)调整室外机的压缩机转速,以达到所述的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6)计算各室内机特征值与室外机特征值之间差值Tdi,即Tdi=T2i‑T1;对Tdi进行排序,获得Tdimin与Tdimax,并依据如下方式对各室内机进行标记:对于Tdimin≤Tdi<(Tdimin+(Tdimax‑Tdimin)/3)的室内机标记为S,即配管距室外机较近;对于Tdimin+(Tdimax‑Tdimin)/3≤Tdi<(Tdimin+(Tdimax‑Tdimin)2/3)的室内机标记为M,即配管距室外机为中间距离;对于Tdimin+(Tdimax‑Tdimin)2/3≤Tdi<Tdimax的室内机标记为L,即配管距室外机较远距离;(7)依据步骤(6)对室内机的标记结果,获取室内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对标记为L的室内机,制冷时换热器的过热度为TC‑1℃,制热时换热器的过冷度为TH‑2℃;对于标记为M的室内机,制冷时换热器的过热度为TC℃,制热时换热器的过冷度为TH℃;对于标记为S的室内机,制冷时换热器的过热度为TC+1℃,制热时换热器的过冷度为TH+2℃;(8)调整室内机电子膨胀阀,以达到所述的室内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多联机系统安装完成后,全部室内机处于开机制冷运行状态;(2)当全部室内机电子膨胀阀控制换热器达到用户预设的目标过热度时,检测室外机特征值T1以及各室内机特征值T2i,并得到室内机的整体特征值Tm;(3)计算室内机整体特征值Tm与室外机特征值T1的差值Td,即Td=Tm-T1;依据获得的Td判断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整体配管长度:当Td<8℃,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一类长度;当8℃≤Td<5℃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二类长度;当5℃≤Td<3℃配管长度为预设的第三类长度;(4)制冷时选择室外机系统低压压力所对应饱和温度Tsatlp为控制目标,制热时选择室外机系统高压压力所对应饱和温度Tsathp为控制目标,依据步骤(3)所获得的配管长度,按如下方式获取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当配管长度为第一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1℃,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50℃;当配管长度为为第二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3℃,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48℃;当配管长度为为第三类长度时,制冷控制目标Tsatlp为6℃,制热控制目标Tsathp为46℃;(5)调整室外机的压缩机转速,以达到所述的室外机制冷、制热的控制目标;(6)计算各室内机特征值与室外机特征值之间差值Tdi,即Tdi=T2i-T1;对Tdi进行排序,获得Tdimin与Tdimax,并依据如下方式对各室内机进行标记:对于Tdimin≤Tdi<(Tdimin+(Tdimax-Tdimin)/3)的室内机标记为S,即配管距室外机较近;对于Tdimin+(Tdimax-Tdimin)/3≤Tdi<(Tdimin+(Tdimax-Tdimin)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强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