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15627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0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包括有环状外盖以及环状外盖上设置的导电件,所述的导电件包括有导电纤维束以及固定导电纤维束的导电套,在环状外盖上设有固定导电套的固定件,所述的导电纤维束与电机轴过盈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新的结构解决了在较薄的厚度要求下,导电纤维束在环状外盖上实现稳定紧固的问题。可以充分保证固定与导电性能的长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的导电环。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电机在变频时,轴上电压会加大,轴电压通过电流经轴承释放。电流在释放中,轴承座圈和滚珠表面被电腐蚀,这个腐蚀的过程是缓慢的。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会感到新能源汽车动力越来越小。待到汽车趴窝时,汽车电机轴承已损坏,表现为油脂发黑,轴承座圈和滚珠表面出现溶坑,溶坑层的颗粒又被封闭轴承封死在轴承内,这些原因最终加速导致轴承寿命变短。所以为了防止上述电腐蚀现象的发生,需要给电机轴承装上导电环。但现有的导电环整体厚度太厚,不适合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规格要求,再不改变原有新能源汽车电机整体结构的基础上,留给导电环的厚度最好在5mm以内。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导电胶将导电纤维均匀粘结在导电环的外壳的内侧圆周上,如果导电纤维要达到足够的固定强度,就必须要涂抹较厚的导电胶,造成整个导电环厚度达不到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上的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包括有环状外盖以及环状外盖上设置的导电件,所述的导电件包括有导电纤维束以及固定导电纤维束的导电套,在环状外盖上设有固定导电套的固定件,所述的导电纤维束与电机轴过盈接触。所述的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安装在电机轴承的外盖上。所述环状外盖的内环为电机轴孔,环状外盖套在电机轴孔上。整个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的厚度即是整个环状外盖的厚度,厚度范围为3~6mm。所述的导电纤维束插入导电套的套管中,所述的导电套优选为铜套管,待导电纤维束插入铜套管后,挤压铜套管,使得导电纤维束被铜套管牢牢固定住。所述导电纤维束以及导电套的厚度为0.3~1.5mm。所述环状外盖为不锈钢材料,环状外盖包括有前外盖和后外盖,在前外盖或后外盖的内侧圆周上均匀切割有至少一个固定导电套的固定槽,固定槽的槽深与导电套的厚度相适应,固定槽的槽深为0.35~2mm。前外盖与后外盖闭合锁紧后,带有导电纤维束的导电套被紧紧锁死固定在环状外盖内,导电纤维束与导电套都控制在较小厚度,使得整个导电环的厚度得到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超薄的旁侧电路导电环可以为电机轴去除轴电压,适用于需要超薄厚度导电环的电机中,本专利技术采用新的结构解决了在较薄的厚度要求下,导电纤维束在环状外盖上实现稳定紧固的问题。可以充分保证固定与导电性能的长久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电件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后外盖结构图。其中:1、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2、环状外盖,21、前外盖,22、后外盖,23、固定圈,24、固定凹槽,3、导电件,31、导电纤维束,32、铜套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1),包括有环状外盖(2)以及环状外盖上设置的导电件(3),导电件包括有导电纤维束(31)以及固定导电纤维束的铜套管(32),导电纤维束(31)与电机轴过盈接触。如图4所示的导电件(3),其中导电纤维束的一部分被套在铜套管(32)内,导电纤维束的两端都有伸出铜套管(32)的部分,分别为纤维束A部以及纤维束B部。所述的纤维束A部与电机轴过盈接触,纤维束A部长为3.5~5mm,纤维束B部长为0.5~1.5mm。所述的纤维束B部尾端浸有导电胶,且纤维束B部尾端略大于铜套管(32)管口的宽度,确保导电纤维束不会在电机运行中脱落。所述的环状外盖的内环圆周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纤维束以及固定该导电纤维束的导电套。导电纤维束(31)为碳纤维集束刷,其磨损非常缓慢,经模拟试验与换算,0.55mm的长度的磨损量须20万小时,充分保证固定与导电性能的长久性。镶嵌式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1),其安装在电机轴承外盖上,采用简单的治具压入方法即可。实施例1所述的环状外盖(2)包括前外盖(21)以及后外盖(22),在前外盖(21)或后外盖(22)的内侧圆周上设有固定件,该固定件为固定凹槽(24),铜套管(32)放置于固定凹槽(24)后,前外盖(21)与后外盖(22)闭合后锁紧,导电纤维束(31)便通过导电套固定在了环状外盖(2)上。实施例2如图2及图5所示,环状外盖(2)包括前外盖(21)、固定圈(23)以及后外盖(22),如图4所示的固定圈(23)上面均匀分布有固定件,该固定件为固定凹槽(24),铜套管(32)放置于固定凹槽(24)后,固定圈置于前外盖(21)与后外盖(22)中间,软后锁紧前外盖以及后外盖,导电纤维束(31)便通过导电套固定在了环状外盖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包括有环状外盖以及环状外盖上设置的导电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导电件包括有导电纤维束以及固定导电纤维束的导电套,在环状外盖上设有固定导电套的固定件,所述的导电纤维束与电机轴过盈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包括有环状外盖以及环状外盖上设置的导电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导电件包括有导电纤维束以及固定导电纤维束的导电套,在环状外盖上设有固定导电套的固定件,所述的导电纤维束与电机轴过盈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其特征是所述的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的厚度为3~6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其特征是所述的导电纤维束的一部分被套在导电套内,导电纤维束的两端都有伸出导电套的部分,分别为纤维束A部以及纤维束B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其特征是所述的纤维束A部与电机轴过盈接触,纤维束A部长为3.5~5mm,纤维束B部长为0.5~1.5mm。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其特征是所述的纤维束B部尾端浸有导电胶,所述的导电套为铜套管。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旁侧电路导电环,其特征是所述的环状外盖包括前外盖以及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华刘文辉钱嘉诚江海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天龙电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