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及其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1554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0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及其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用于包裹电机的外露部位的外包减震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装置,通过外包减震结构包裹电机的外露部位,有效避免了电机的外露部位与负载壳体或其他零部件硬性接触的情况,避免电机的震动传递到负载壳体或其他部件中,进而避免了因电机震动而带动负载壳体或其他零部件震动的情况,有效降低了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及其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及其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减震装置广泛应用于空调电机、除湿机、空气净化器等电机中。如图1-图4所示,目前,电机中使用的减震装置为减震圈01,减震圈01为圆环形结构,套装在端盖的轴承室位置上,形成紧密配合,以便于对该部位起到安装和减震的作用。以塑封电机为例,塑封电机的电机壳体02上具有凸起部分03,凸起部分03与热保护器支架04配合连接,而热保护器就安装固定在凸起部分03和热保护器支架04中。由于负载设计紧凑,使得各个部件之间的缝隙都很小,凸起部分03与热保护器支架04经常会与负载壳体相互碰触,使得电机的震动会通过凸起部分03与热保护器支架04和负载壳体之间的硬性接触传递给负载,造成负载震动,继而产生噪音。因此,如何避免电机减震传递,降低噪音,是本
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以避免电机减震传递,降低噪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减震装置的电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用于包裹电机的外露部位的外包减震结构。优选地,上述减震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套装在电机轴承室的减震圈,所述减震圈与所述外包减震结构连接。优选地,上述减震装置中,所述减震圈与所述外包减震结构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上述减震装置中,所述外包减震结构具有用于包裹所述外露部位的防护部及连接所述防护部及所述减震圈的连接部。优选地,上述减震装置中,所述连接部为用于遮盖在电机机壳的电线凹槽上的遮盖部。优选地,上述减震装置中,所述防护部的数量为多个。优选地,上述减震装置中,所述防护部具有包裹所述外露部位的凹槽结构。优选地,上述减震装置中,所述防护部上具有供电源线通过的避让槽。优选地,上述减震装置中,所述防护部的厚度为0.5mm~3mm;和/或,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为0.5mm~3mm。优选地,上述减震装置中,所述减震圈为阶梯状减震圈;或,所述减震圈为直筒式减震圈。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优选地,上述电机中,所述电机外露部位为热保护器支架和/或电机壳体的凸起部分。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装置,通过外包减震结构包裹电机的外露部位,有效避免了电机的外露部位与负载壳体或其他零部件硬性接触的情况,避免电机的震动传递到负载壳体或其他部件中,进而避免了因电机震动而带动负载壳体或其他零部件震动的情况,有效降低了噪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为如上述任一种减震装置。由于上述减震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减震装置的电机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减震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减震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种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去除减震装置的防护部及减震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减震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减震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装置,以避免电机减震传递,降低噪音。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减震装置的电机。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外包减震结构,外包减震结构用于包裹电机的外露部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通过外包减震结构包裹电机的外露部位,有效避免了电机的外露部位与负载壳体或其他零部件硬性接触的情况,避免电机的震动传递到负载壳体或其他部件中,进而避免了因电机震动而带动负载壳体或其他零部件震动的情况,有效降低了噪音。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减震装置还包括用于套装在电机轴承室的减震圈11,减震圈11与外包减震结构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方便了减震圈11与外包减震结构的共同安装,简化了安装操作;并且,也可以通过减震圈11与外包减震结构分别安装于电机的不同位置,彼此之间相互限制,提高了减震装置相对于电机的安装稳定性。为了便于加工,减震圈11与外包减震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即,减震圈11与外包减震结构采用相同材料,通过注塑等一体成型方式加工而成。也可以分开加工,再将减震圈11与外包减震结构连接在一起。为了便于安装且降低电机结构对外包减震结构与减震圈11相互位置的限制,外包减震结构具有用于包裹外露部位的防护部13及连接防护部13及减震圈11的连接部12。通过调节连接部12的结构,降低了防护部13与减震圈11的位置限制,便于减震装置的安装。如图5及图6所示,电机壳体2上设置有电线凹槽6,以便于将电机电源引出线等线路放置于电线凹槽6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为用于遮盖在电机机壳2的电线凹槽6上的遮盖部。即,连接部12遮盖于电线凹槽6上,以便于保护电线凹槽6内的线路,进一步提高了电机防护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防护部13与连接部12连接,因此,依据电机壳体2上需要包裹的外露部位及电机壳体2上的电线凹槽6位置确定防护部13与连接部12的具体连接结构,在此不再一一累述。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部件相互干涉的问题,减震圈11安装于轴承室后外露的部分与连接部12连接。进一步地,防护部13的数量为多个,以便于分别包裹电机上不同位置的外露部位。当然,也可以使防护部13的数量为一个。为了提高防护部13与外露部位的配合稳定性,防护部13具有包裹外露部位的凹槽结构,以便于使外露部位位于凹槽结构中。也可以使防护部13为平面状的防护片,通过粘贴或螺钉等方式连接在外露部位上。进一步地,防护部13上具有供电源线5通过的避让槽14。通过上述设置,便于电源线5的设置,避免了电源线5与防护部13相互干涉。优选地,处于在确保减震防护的基础上节省成本的考虑,防护部13的厚度为0.5mm~3mm;并且,连接部12的厚度为0.5mm~3mm。也可以仅使防护部13的厚度为0.5mm~3mm,而无减震需求的连接部12的厚度降低,仅需确保连接强度即可。也可以仅使连接部12的厚度为0.5mm~3mm,而防护部13的厚度大于3mm,以便于提高减震效果。为了节约成本,连接部12的宽度小于防护部13的宽度。其中,防护部13与减震圈11的排列方向为连接部12的长度方向,与之垂直的方向为连接部12的宽度方向,也为防护部13的宽度方向。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减震圈11为阶梯状减震圈,其中,大直径的一端朝向电机壳体2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机及其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裹电机的外露部位的外包减震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裹电机的外露部位的外包减震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套装在电机轴承室的减震圈(11),所述减震圈(11)与所述外包减震结构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圈(11)与所述外包减震结构为一体式结构。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减震结构具有用于包裹所述外露部位的防护部(13)及连接所述防护部(13)及所述减震圈(11)的连接部(1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为用于遮盖在电机机壳(2)的电线凹槽(6)上的遮盖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13)的数量为多个。7.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姣容康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