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后翻式牵引式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9053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08:38
特别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电力驱动的车厢盖后翻式牵引房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翻式牵引式房车,其包括车厢,车厢设有厢底板、左右厢壁、前后厢壁,在车厢的顶部设有车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厢壁的顶部与车厢盖的末端固定连接,后厢壁的底部与车架尾部通过铰链铰接,后厢壁及车厢盖可绕铰链向后方翻转直至车厢盖的表面与地面接触为止;还包括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可带动后厢壁及车厢盖完成翻转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合理设置车厢尾部的结构能够保证电动翻转装置在较短力矩的作用下实现顺利翻转功能,解决了由于空间狭窄难以实现连动的技术问题,极大提高了房车的操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后翻式牵引式房车
特别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电力驱动的车厢盖后翻式牵引房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牵引式房车的设计中,车厢盖作为一个重要的拓展区备受设计人员重视,当车厢盖打开后,在车厢盖上可进行多种装置的装配及安放。目前,车厢盖采用前翻方式较为常见,其好处是将车厢盖前翻后有利于寻找支撑点进行车厢盖的支撑,而车厢盖采用后翻方式,车厢盖在翻转后,在车厢后部需要设置单独的支撑措施,以保证车厢盖的平稳,因此后翻式房车的设计显得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翻式牵引式房车,以达到方便打开车厢盖,保证车厢盖能够得到平稳支撑,以利于增加房车的拓展功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后翻式牵引式房车,其包括车厢,车厢设有厢底板、左右厢壁、前后厢壁,在车厢的顶部设有车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厢壁的顶部与车厢盖的末端固定连接,后厢壁的底部与车架尾部通过铰链铰接,后厢壁及车厢盖可绕铰链向后方翻转直至车厢盖的表面与地面接触为止;还包括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可带动后厢壁及车厢盖完成翻转动作。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电动推杆驱动缸的底部铰接在车厢底部,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车架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后厢壁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及电动推杆活塞杆的端部相互铰接。进一步的,车厢与车架之间设有车厢支撑架,所述车厢左右厢壁的尾部设有向下倾斜的斜坡,并在该斜坡上设有向下倾斜的斜梁,该斜梁延伸至车架的尾部;所述后厢壁左右两侧与车厢盖之间分别设有斜拉板,当车厢盖将车厢覆盖后,斜拉板与左右厢壁尾部的斜梁贴合;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与车厢底部铰接是指与车厢下方的车厢支撑架顶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后厢壁的铰接点高于斜拉板,当车厢盖由地面支撑时,第二连杆与电动推杆活塞杆之间的夹角大于90°,第一连杆位于电动推杆活塞杆与第二连杆形成的夹角内。进一步的,在后厢壁左右两侧的外部分别设有辅助翻转装置,所述的辅助翻转装置包括第一气弹簧、第二气弹簧,第一气弹簧的活塞杆端部、第二气弹簧活塞杆的端部分别与车架铰接,其铰接点上下设置,所述第一气弹簧的尾端与斜拉板铰接,所述第二气弹簧的尾端与斜拉板与后厢壁之间的斜撑铰接,第一气弹簧与第二气弹簧之间形成一小于90°的夹角,当进行翻转动作,第一气弹簧与第二气弹簧的动作相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合理设置车厢尾部的结构能够保证电动翻转装置在较短力矩的作用下实现顺利翻转功能,解决了由于空间狭窄难以实现连动的技术问题,极大提高了房车的操作性能。附图说明附图1为车厢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附图3为车厢盖关闭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后翻式牵引式房车做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及附图3所示,一种电动后翻式牵引式房车,其包括车厢1,车厢1位于车架2的上方,车厢设有厢底板、左右厢壁、前后厢壁4,在车厢的顶部设有车厢盖3。结合附图2及附图4所示,后厢壁4的顶部与车厢盖3的末端固定连接,后厢壁4的底部与车架2尾部通过铰链5铰接,当掀动车厢盖3时,车厢盖3连同后厢壁4可绕铰链向后方翻转,结合附图1及附图2所示,后厢壁4向后翻转可以直至车厢盖的表面与地面接触。车厢盖3由地面进行支撑,当抬起车厢盖后,可使后厢壁4反向翻转,直至车厢盖3将车厢关闭为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动翻转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顺利地实现上述所描述的翻转动作。如附图2及附图4所示,该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结合附图1及附图3所示,电动推杆6驱动缸的底部铰接在车厢1底部,第一连杆7的一端与车架铰接,第二连杆8的一端与后厢壁4铰接,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第二连杆8的另一端及电动推杆活塞杆的端部相互铰接。结合附图2及附图4所示,当车厢盖3打开时,电动推杆6的活塞杆向外顶出,通过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的传动即可实现车厢盖3及后厢壁4绕铰链5向后翻转,直至车厢盖3接触底面为止,当关闭车厢盖3时,电动推杆6的活塞杆向内收缩,通过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的传动带动车厢盖3及后厢壁4反向翻转,直至车厢盖3将车厢关闭。实施例2实施例1提供的驱动装置的连杆结构尽管可实现翻转效果,但是由于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受到空间的限制,其长度不能过长,因此要想实现带负载状态下的顺利传动,必须对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的安装结构做出合理的布置才能达到效果,否则极易烧毁电动推杆。在本实施例中,对车厢尾部的结构及连杆的安装做出了具体描述。如附图2及附图4所示,措施1、在车厢1与车架2之间设有车厢支撑架9,电动推杆6的底部与车厢下方的车厢支撑架9顶部铰接,通过车厢支撑架9使车厢1底部与车架2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以空出电动推杆6的安装空间,同时又能保证电动推杆6有一定的摇摆空间,以便于电动推杆6在动作的同时具有最大的施力力矩。措施2、车厢左右厢壁的尾部设有向下倾斜的斜坡,并在该斜坡上设有向下倾斜的斜梁10,该斜梁10延伸至车架2的尾部。措施3、后厢壁4左右两侧与车厢盖1之间分别设有斜拉板11,结合附图4所示,当车厢盖1关闭后,斜拉板11与左右厢壁尾部的斜梁10贴合。措施4、如附图2所示,第二连杆8与后厢壁4的铰接点高于斜拉板11,在本实施例中,在后厢壁4上焊接一铰接板12,利用铰接板12将铰接点抬高。通过上述4项措施后,1、能够延伸电动推杆活塞杆的运动距离;2、调整第二连杆8与后厢壁4的铰接点,当车厢盖1由地面支撑时,能够使第二连杆8与电动推杆6活塞杆之间的夹角增大,要求夹角大于90°,同时第一连杆7位于电动推杆6活塞杆与第二连杆8形成的夹角内,夹角的增大意味着第二连杆8的长度能够得到增加。采用上述结构后能够保证在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长度受限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扭矩,解决了传统后厢壁采用垂直结构力矩较小,连杆机构难以产生较大扭矩无法实现带载驱动的技术问题。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增加了一种辅助翻转装置,如附图2及附图4所示,该辅助翻转装置分别设置在后厢壁左右两侧,其包括第一气弹簧12、第二气弹簧13,第一气弹簧12的活塞杆端部、第二气弹簧13活塞杆的端部分别与车架1铰接,其铰接点上下设置,第一气弹簧12的尾端与斜拉板11铰接,第二气弹簧13的尾端与斜拉板12与后厢壁4之间的斜撑14铰接,第一气弹簧与第二气弹簧之间形成一小于90°的夹角,夹角的较佳度数在15-45°之间。结合附图2及附图4所示,当合理设置两气弹簧之间的夹角时,当车厢盖进行翻转动作时,两根气弹簧能够有效辅助车厢盖向翻转方向运动,在翻转的过程中,第一气弹簧与第二气弹簧的动作方向相反。通过设置辅助翻转装置能够有效减小电动推杆的负载,防止电动推杆由于负载过大而出现烧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后翻式牵引式房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后翻式牵引式房车,其包括车厢,车厢设有厢底板、左右厢壁、前后厢壁,在车厢的顶部设有车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厢壁的顶部与车厢盖的末端固定连接,后厢壁的底部与车架尾部通过铰链铰接,后厢壁及车厢盖可绕铰链向后方翻转直至车厢盖的表面与地面接触为止;还包括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可带动后厢壁及车厢盖完成翻转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后翻式牵引式房车,其包括车厢,车厢设有厢底板、左右厢壁、前后厢壁,在车厢的顶部设有车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厢壁的顶部与车厢盖的末端固定连接,后厢壁的底部与车架尾部通过铰链铰接,后厢壁及车厢盖可绕铰链向后方翻转直至车厢盖的表面与地面接触为止;还包括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可带动后厢壁及车厢盖完成翻转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后翻式牵引式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电动推杆驱动缸的底部铰接在车厢底部,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车架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后厢壁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及电动推杆活塞杆的端部相互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后翻式牵引式房车,其特征在于:车厢与车架之间设有车厢支撑架,所述车厢左右厢壁的尾部设有向下倾斜的斜坡,并在该斜坡上设有向下倾斜的斜梁,该斜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历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嵘野房车制造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