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9030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属于充电枪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包括枪型外壳,所述外壳前端开口处设有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通过防漏电机构与充电线缆相连,所述充电线缆与外壳内壁不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具有对充电枪内部机械结构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漏电保护,尤其针对交流电充电枪,能够在充电插头绝缘橡胶老化等情况出现时,仍然能够避免人员接触触电,避免安全事故出现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枪,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技术介绍
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为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心正在发生转变,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具有零排放、高能效、运行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能有效减轻人类发展对环境造成压力。新能源汽车对电池充电时,充电枪为必要配件。由于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电流标准还未进行统一,致使在进行充电时电流过载,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甚至导致电池爆炸等严重的事故。同时,现有的充电枪在安全系统方向,都是通过控制系统的算法等,检测充电枪的温度来控制电流的大小,但是这种系统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通讯算法等进行控制,极易出现程序错误导致失灵。另一方面,由于充电枪内部与充电桩通过电缆直接连接,充电接头始终处于带电状态,同样为重要的安全隐患,虽然现有的充电接头,导电片外部都由绝缘橡胶包裹,从而避免人员接触触电。但是橡胶老化等仍然不能避免漏电等状况的出现,尤其是采用交流电的充电桩,一旦发生漏电现象,即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同样,如果仅通过程序算法进行控制,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相比于程序算法,对充电枪内部机械结构进行改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充电枪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充电枪内部机械结构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漏电保护,尤其针对交流电充电枪,能够在充电插头绝缘橡胶老化等情况出现时,仍然能够避免人员接触触电,避免安全事故出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包括枪型外壳,所述外壳前端开口处设有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通过防漏电机构与充电线缆相连,所述充电线缆与外壳内壁不相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充电线缆和充电接头之间设置防漏电机构,从而对充电插头进行防漏电保护,在充电插头绝缘橡胶老化等情况出现时避免接触触电,充电线缆与外壳内部不相接,能够保证线缆外层绝缘层发生漏电现象时,不会导致由充电线缆引发的漏电接触触电现象。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所述充电接头包括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和地线插孔,所述防漏电机构设于充电线缆火线接头处,所述防漏电机构与火线插孔可分离接触。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火线才是处于带电状态,而未形成回路时,零线不会带电,因此针对插头的火线插孔进行防漏电保护即可实现防漏电保护,这一设置减小了防漏电机构的体积大小,更加便于加工,和对现有的充电枪进行改造。防漏电机构与火线插孔可分离接触,能够在不充电状态时,断开接头与火线之间的连接,而在充电状态时,插头才与之相接触后,连通形成回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所述防漏电机构包括与充电线缆相连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一端设有传导柱,所述充电线缆穿过通孔与传导柱固定连接,所述传导柱为可伸缩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传导柱在受到压力后压缩,从而才能接通插头与充电线缆,避免插头由于意外等状况位移一段距离后与充电线缆相连,而压力消失后,传导柱立即回弹,即可断开传导柱与充电线缆之间的连接,从而保证即使充电接头未回弹,充电接头内部仍不带电;现有的充电接头都是会在插入汽车充电口时,与充电口卡接,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充电接头的卡接方式下,在充电时,卡接后能够为传导柱进行持续的压力,从而在充电时持续的连通,而当充电完成后,断开充电接头与充电口之间的连接,压力消失,从而传导柱恢复至自然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所述火线插孔底部固定设有导电插销,所述导电插销设于传导柱前方。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电插销进行传导,能够避免汽车充电口内的插头与传导柱直接接触,也避免了传导柱前端嵌入充电接头,导致传导柱无法完成压缩,回弹的过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所述火线插孔后端至连接板前端的距离>充电接头后端至连接板前端的距离,所述充电插头后端与连接板前端设有若干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能够沿水平方向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充电接头能够沿水平方向发生位移。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保证了插头与传导柱之间的可分离接触,仅当充电插头插入汽车充电口后才能够将传导柱压缩,进一步保证充电枪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所述连接板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后端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充电线缆前端固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件将充电线缆前端固定,避免充电线缆在外壳内来回发生移动,导致充电线缆与防漏电结构之间的连接断开。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一端外壳固定连接的卡接板,所述卡接板另一端下部连有弹性件,所述外壳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卡槽,所述弹性件沿卡槽发生弹性形变。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件与充电口相配合卡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所述传导柱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连接板表面覆有绝缘层。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压力传感器与程序控制系统相连,当压力传感器接受到压力达到预设值后,程序控制系统控制充电桩进行充电,通过压力传感器与传统的程序控制系统相结合,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机械结构能够保证充电枪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洗车充电枪,所述外壳内设有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能够降低充电接头与充电线缆发热。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冷却系统能够避免不同规格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由于电流过载导致的充电线缆发热而引发的安全隐患,通过冷却系统能够快速散热,从而降低热量堆积,同时也能够避免由于长期过热导致的绝缘橡胶迅速老化。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对充电枪内部机械结构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漏电保护,尤其针对交流电充电枪,能够在充电插头绝缘橡胶老化等情况出现时,仍然能够避免人员接触触电,避免安全事故出现。2、结构合理,不仅能够进行批量化的生产,同时能够对现有的充电枪进行改进,适应由于现有技术中未进行标准统一化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适用于公共充电桩配备的充电枪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系能源汽车充电羟基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导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充电接头,101为导电插销,102为弹性限位件,2为充电线缆,3为漏电保护机构,301为连接板,302为传导柱,303为固定件,4为卡接件,401为卡接板,5为导电块,6为压力传感器,7为导电片,8为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包括枪型外壳,所述外壳前端开口处设有充电接头1,充电接头1通过防漏电机构3与充电线缆2相连,充电线缆2与外壳内壁不相接。充电接头1包括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和地线插孔,防漏电机构3设于充电线缆2火线接头处,防漏电机构3与火线插孔可分离接触。防漏电机构3包括与充电线缆2相连的连接板301,连接板301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一端设有传导柱302,充电线缆2穿过通孔与传导柱302固定连接,传导柱302为可伸缩结构。火线插孔底部固定设有导电插销101,导电插销101设于传导柱302前方。火线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包括枪型外壳,所述外壳前端开口处设有充电接头(1),所述充电接头(1)通过防漏电机构(3)与充电线缆(2)相连,所述充电线缆(2)与外壳内壁不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包括枪型外壳,所述外壳前端开口处设有充电接头(1),所述充电接头(1)通过防漏电机构(3)与充电线缆(2)相连,所述充电线缆(2)与外壳内壁不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1)包括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和地线插孔,所述防漏电机构(3)设于充电线缆(2)火线接头处,所述防漏电机构(3)与火线插孔可分离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电机构(3)包括与充电线缆(2)相连的连接板(301),所述连接板(301)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一端设有传导柱(302),所述充电线缆(2)穿过通孔与传导柱(302)固定连接,所述传导柱(302)为可伸缩结构。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插孔底部固定设有导电插销(101),所述导电插销(101)设于传导柱(302)前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插孔后端至连接板(301)前端的距离>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彦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