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8446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包括第一拉线机、转动杆、去应力装置、第二拉线机、融合装置和截断装置,所述第一拉线机与传动轮相互连接,所述转动杆位于导向套筒的内侧,且其右端设置有加热线圈,所述去应力装置的上端安装有冷却喷头,所述第二拉线机通过导向轮与去应力装置相互连接,所述融合装置的右侧设置有电气控制柜,所述截断装置位于出料导向辊的左侧,且出料导向辊的右侧固定有卸料板。该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有效地节省了劳动力,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加热、去应力和相互融合一体化的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采用双向旋转成型的方式,有效地填满毛坯产品的缺口,从而提高了软管芯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
技术介绍
金属软管是现代工业设备连接管线中的重要组成部件。规格从3mm到150mm。小口径金属软管主要用于精密光学尺之传感线路保护、工业传感器线路保护。其中的波纹软管,是现代工业管路中一种高品质的柔性管道。它主要由波纹管、网套和接头组成。它的内管是具有螺旋形或环形波形的薄壁不锈钢波纹管,波纹管外层的网套,是由不锈钢丝或钢带按一定的参数编织而成。软管两端的接头或法兰是与客户管道的接头或法兰相配的。但是传统的软管芯成型机,在进行软管成型加工时,人工进行操作,耗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下,对于毛坯产品需要先进行处理,才可进行成型加工,操作复杂,同时单一方向成型的软管芯的质量不好,存在一定的缺口;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软管芯成型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的软管芯成型机,在进行软管成型加工时,人工进行操作,耗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下,对于毛坯产品需要先进行处理,才可进行成型加工,操作复杂,同时单一方向成型的软管芯的质量不好,存在一定的缺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包括第一拉线机、转动杆、去应力装置、第二拉线机、融合装置和截断装置,所述第一拉线机与传动轮相互连接,且传动轮通过齿轮箱与第一电动机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机的下方固定有支撑架,所述转动杆位于导向套筒的内侧,且其右端设置有加热线圈,所述去应力装置的上端安装有冷却喷头,且其通过链条装置与第二电动机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拉线机通过导向轮与去应力装置相互连接,所述融合装置的右侧设置有电气控制柜,所述截断装置位于出料导向辊的左侧,且出料导向辊的右侧固定有卸料板,所述卸料板与气动装置相互连接,且其下方安装有下滑板。优选的,所述导向套筒设置有四处,且其分别位于传动轮的右侧、加热线圈的右侧、融合装置的左侧和截断装置的左侧。优选的,所述转动杆通过齿轮箱与第一电动机相互连接,且其与传动轮构成联动机构。优选的,所述融合装置的转动方向与转动杆的转动方向相反。优选的,所述截断装置和出料导向辊均与电气控制柜为电气控制连接。优选的,所述卸料板为L型结构,且其与气动装置为气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整体采用自动化运行,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有效地节省了劳动力,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对毛坯产品无需事先进行处理,采用加热、去应力和相互融合一体化的方式,进行软管芯的成型加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采用双向旋转成型的方式,有效地填满毛坯产品的缺口,从而提高了软管芯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前半部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后半部分示意图。图中:1、第一拉线机,2、支撑架,3、第一电动机,4、齿轮箱,5、传动轮,6、导向套筒,7、转动杆,8、加热线圈,9、冷却喷头,10、去应力装置,11、第二电动机,12、链条装置,13、导向轮,14、第二拉线机,15、融合装置,16、电气控制柜,17、截断装置,18、出料导向辊,19、卸料板,20、下滑板,21、气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包括第一拉线机1、支撑架2、第一电动机3、齿轮箱4、传动轮5、导向套筒6、转动杆7、加热线圈8、冷却喷头9、去应力装置10、第二电动机11、链条装置12、导向轮13、第二拉线机14、融合装置15、电气控制柜16、截断装置17、出料导向辊18、卸料板19、下滑板20和气动装置21,第一拉线机1与传动轮5相互连接,且传动轮5通过齿轮箱4与第一电动机3相互连接,转动杆7通过齿轮箱4与第一电动机3相互连接,且其与传动轮5构成联动机构,实现对不锈钢钢丝的缠绕,第一电动机3的下方固定有支撑架2,转动杆7位于导向套筒6的内侧,导向套筒6设置有四处,且其分别位于传动轮5的右侧、加热线圈8的右侧、融合装置15的左侧和截断装置17的左侧,确保软管芯的直线运输,且其右端设置有加热线圈8,去应力装置10的上端安装有冷却喷头9,且其通过链条装置12与第二电动机11相互连接,第二拉线机14通过导向轮13与去应力装置10相互连接,融合装置15的右侧设置有电气控制柜16,融合装置15的转动方向与转动杆7的转动方向相反,采用双向旋转成型的方式,有效地填满毛坯产品的缺口,从而提高了软管芯的质量,截断装置17位于出料导向辊18的左侧,截断装置17和出料导向辊18均与电气控制柜16为电气控制连接,实现精准的出料控制,且出料导向辊18的右侧固定有卸料板19,卸料板19与气动装置21相互连接,卸料板19为L型结构,且其与气动装置21为气动连接,无需人工进行卸料,操作简单方便,且其下方安装有下滑板20。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时,先对该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首先第一电动机3通过齿轮箱4同时带动传动轮5和转动杆7的运行,此时第一拉线机1上的不锈钢钢丝在传动轮5的牵引作用下缠绕在转动杆7上,并且在螺纹旋转的方式下不断前进,经过加热线圈8的加热后,形成毛坯产品,运输至融合装置15中,与此同时第二拉线机14上的不锈钢钢丝经过导向轮13的导向作用后进入去应力装置10中进行加热,冷却喷头9进行冷却作用,防止温度过高,去应力后的钢丝也进入融合装置15中,进行与转动杆7相反方向的运动,缠绕在毛坯产品的外侧,填满毛坯产品的缺口,成型后的软管芯运输至卸料板19的左端时,此时由电气控制器16对裁断装置17和出料导向辊18进行电气控制连接,当感应元件感应到软管芯至适当的位置后,将信息反馈至电气控制元件中,此时电气控制柜16发出运行指令,出料导向辊18向内夹紧进行导向,接着软管芯运输出一段距离后,裁断装置17进行裁断,软管芯落在卸料板19上,最后气动装置21提升卸料板19的一侧,使得软管芯从下滑板20上滑落下来,这就是该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的工作原理。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包括第一拉线机(1)、转动杆(7)、去应力装置(10)、第二拉线机(14)、融合装置(15)和截断装置(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线机(1)与传动轮(5)相互连接,且传动轮(5)通过齿轮箱(4)与第一电动机(3)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机(3)的下方固定有支撑架(2),所述转动杆(7)位于导向套筒(6)的内侧,且其右端设置有加热线圈(8),所述去应力装置(10)的上端安装有冷却喷头(9),且其通过链条装置(12)与第二电动机(11)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拉线机(14)通过导向轮(13)与去应力装置(10)相互连接,所述融合装置(15)的右侧设置有电气控制柜(16),所述截断装置(17)位于出料导向辊(18)的左侧,且出料导向辊(18)的右侧固定有卸料板(19),所述卸料板(19)与气动装置(21)相互连接,且其下方安装有下滑板(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软管芯成型机,包括第一拉线机(1)、转动杆(7)、去应力装置(10)、第二拉线机(14)、融合装置(15)和截断装置(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线机(1)与传动轮(5)相互连接,且传动轮(5)通过齿轮箱(4)与第一电动机(3)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机(3)的下方固定有支撑架(2),所述转动杆(7)位于导向套筒(6)的内侧,且其右端设置有加热线圈(8),所述去应力装置(10)的上端安装有冷却喷头(9),且其通过链条装置(12)与第二电动机(11)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拉线机(14)通过导向轮(13)与去应力装置(10)相互连接,所述融合装置(15)的右侧设置有电气控制柜(16),所述截断装置(17)位于出料导向辊(18)的左侧,且出料导向辊(18)的右侧固定有卸料板(19),所述卸料板(19)与气动装置(21)相互连接,且其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雄达五金软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