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混合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82317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2 23:38
本专利申请属于转鼓式反应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气液混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电机,还包括填料、溶液箱和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所述溶液箱固定在转盘上,所述填料设于溶液箱的侧壁上,所述填料与溶液箱连通,所述反应釜本体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填料对应设置,还包括机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电机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在溶液箱的顶部,且与第一磁性件对应设置。与传统的反应釜相比,本方案通过独特的结构使得溶液箱转动,有效的避免了转动密封的难题,保证了反应釜内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混合反应釜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鼓式反应器领域。
技术介绍
反应釜即为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反应釜的结构设计和参数配置,可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等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及冶金等领域,反应釜的材质一般有碳猛钢、不锈钢、镍基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等。现有的反应釜通常包括反应釜本体、搅拌轴和电机,反应釜本体内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搅拌轴同轴设置在电机的输出端并位于反应釜本体内。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有需要在高压环境下进行混合反应的气体和液体,而现有的结构由于需要反应釜和搅拌轴转动连接,通常来说,密封性不好,从而导致反应釜本体内的压强不够。因此,急需一种密封性好的反应釜,以适应高压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气液混合反应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气液混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电机,还包括填料、溶液箱和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所述溶液箱固定在转盘上,所述填料设于溶液箱的侧壁上,所述反应釜本体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填料对应设置,还包括机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电机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在溶液箱的顶部,且与第一磁性件对应设置。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气体加压后从进气管中反应釜,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吹向填料。启动电机,第一磁性件转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溶液箱内的溶液进入填料中,与气体充分混合后甩出。在此过程中,液体被填料分散、破碎形成极大的、不断更新的表面积,曲折的流道加剧了液体表面的更新。这样,在填料内形成了极好的传质与反应条件。当气体和液体充分反应后,则可将反应后的物质从反应釜的排出口中排出。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反应釜相比,本方案中填料的设置,使得溶液与气体可充分的接触并反应。同时,在高压的作用下,反应也更加的充分和剧烈。另外,将电机设置在外部,并通过独特的结构使得溶液箱转动,有效的避免了转动密封的难题,保证了反应釜内的密封性。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还包括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固定在连接轴上。第一搅拌杆的设置,进一步的增加液体和气体的充分接触,反应的效果更好。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还包括偏心盘和第二搅拌杆,所述偏心盘固定在连接轴上,所述第二搅拌杆铰接在偏心盘上。由于第二搅拌杆是铰接在偏心盘上,则第二搅拌杆在搅拌的时候,会产生摆动,搅拌的范围更大,搅拌效果更好。而偏心盘的设置,使得不同的第二搅拌杆的搅拌范围不同,更易形成紊流,搅拌效果更好。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第二搅拌杆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偏心盘外沿均匀设置。多个第二搅拌杆的设置,更易形成紊流,搅拌效果好。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均为永磁铁制成。永磁铁制成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不易消磁,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气液混合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气液混合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填料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反应釜本体10、进气管101、轴承102、连接轴21、填料22、密封球221、出液通道222、溶液箱23、第一搅拌杆24、转盘25、偏心盘28、第二搅拌杆27、第二磁性件31、第一磁性件32、电机42。实施例1如图1所示,气液混合反应釜,从上至下分别为电机42、第一磁性件32、反应釜本体10、第二磁性件31、转盘25、连接轴21、溶液箱23、填料22、第一搅拌杆24和轴承102。电机42倒立安装在机架上,且在其输出轴上安装有一安装盘,安装盘为圆盘,第一磁性件32安装在安装盘上,并位于安装盘的右半圆中。第一磁铁下方则是反应釜本体10,反应釜本体10按照常规的设置,进气口、排料口和进料门等设备一应俱全。轴承102安装在反应釜的底部中心,其中一根连接轴21的下端安装在轴承102内,并可在轴承102内转动。溶液箱23则焊接在该连接轴21的上端。溶液箱23的侧壁上设有出液口,同时,在其侧壁上保护了一层填料22。另一根连接轴21上则焊接有第一搅拌杆24,且该连接轴21的下端则焊接在溶液箱23的上方,上端则与转盘25焊接。转盘25上则设有第二磁性件31,第二磁性件31与第一磁性件32相同,并也和第一磁性件32相似的设置,第二磁性件31位于转盘25的半圆中。为了确保使用寿命,将第一磁性件32和第二磁性件31均用永磁铁制成。另外,如图3所示,填料22上还设有与出液口对应的出液通道222,出液通道222倾斜向下设置,出液通道222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小径段设有密封球221,为了确保密封球221移动,可以将小径段设置为漏斗状。大径段则设有用于容纳密封球221的球槽和若干个用于排液的出液孔。当溶液箱23不转动时,密封球221在重力的作用下可将出液通道222堵塞。当溶液箱23转动时,密封球221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容纳在球槽中,溶液则从溶液箱23中甩出,进入到填料22中,与气体充分接触反应。具体工作时,首先,气体加压后从进气管101中反应釜,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吹向填料22。启动电机42,第一磁性件32转动,电机42带动转盘25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溶液箱23内的溶液进入填料22中,与气体充分混合后甩出。在此过程中,液体被填料22分散、破碎形成极大的、不断更新的表面积,曲折的流道加剧了液体表面的更新。这样,在填料22内形成了极好的传质与反应条件。当气体和液体充分反应后,则可将反应后的物质从反应釜的排出口中排出。与传统的反应釜相比,本方案中填料22的设置,使得溶液与气体可充分的接触并反应。同时,在高压的作用下,反应也更加的充分和剧烈。另外,将电机42设置在外部,并通过独特的结构使得溶液箱23转动,有效的避免了转动密封的难题,保证了反应釜内的密封性。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未设有第一搅拌杆24。如图2所示,还包括偏心盘28和第二搅拌杆27,偏心盘28固定在连接轴21上,第二搅拌杆27铰接在偏心盘28上。由于第二搅拌杆27是铰接在偏心盘28上,则第二搅拌杆27在搅拌的时候,会产生摆动,搅拌的范围更大,搅拌效果更好。而偏心盘28的设置,使得不同的第二搅拌杆27的搅拌范围不同,更易形成紊流,搅拌效果更好。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液混合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气液混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溶液箱和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所述溶液箱固定在转盘上,所述填料设于溶液箱的侧壁上,所述填料与溶液箱连通,所述反应釜本体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填料对应设置,还包括机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电机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在溶液箱的顶部,且与第一磁性件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气液混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溶液箱和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所述溶液箱固定在转盘上,所述填料设于溶液箱的侧壁上,所述填料与溶液箱连通,所述反应釜本体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填料对应设置,还包括机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电机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在溶液箱的顶部,且与第一磁性件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家永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