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蓄水保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68840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2 09:38
一种植物蓄水保墒装置,包括集水结构、储水结构和隔土渗水板;集水结构包括竖直的桶形的外侧壁为倒置的凸台形的集水筒,集水筒内安装有高度小于集水筒高度的集水漏斗;储水结构包括竖直的筒形的内孔为台阶孔的储水桶,直径较大的孔朝上,直径较大孔的直径与集水筒外壁上直径较小端的直径相适配;储水桶内倒置安装有漏斗形的高度小于储水桶高度的储水漏斗,储水桶壁上加工有多个根系生长孔;隔土渗水板包括碗形的网状结构的支架,支架上缠绕有超吸水纤维。该蓄水保墒装置保温、保水、保墒,可满足植物初期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需求,保证植物成活率,满足干旱、半干旱地区裸露地表和工程建设后造成的裸露地表生态环境恢复的要求。

Plant water keeping device

A plant water conservation device includes a water collecting structure, water storage structure and every soil seepage plate;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catchment structure comprises a barrel shaped upright in the water for convex inverted shape, set cylinder is installed in the height less than in the water collecting funnel height; the water storage bucket water storage structure comprises a vertical hole the cylinder is a step towards the hole hole, diameter larger and larger diameter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hole in the water and on the outer wall of small diameter end diameter matched; storage barrel have inverted installation height less than the height of the water storage bucket storage funnel funnel, processing storage bucket wall has a plurality of hole growth root; every soil seepage plate comprises a support mesh structure calathiform, stent wound with super absorbent fiber. The water holding device insulation, water retention, moisture, nutrients and water can meet the demand of plants at the early stage of growth, ensure the survival rate of plants, to mee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exposed surface and the bare surfac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caused by the recovery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物蓄水保墒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
,涉及一种裸露地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蓄水保墒”装置,可用于交通建设、矿山开采和城市建设等工程中形成的裸露边坡、地面的植被恢复工程中的植被恢复,也可用于园林绿化。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铁路、公路、矿山开采和城市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展开,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由于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规模大、项目多、形成大量裸露地表,且公路、铁路沿线路线较长,环境复杂,养护管理难度大,从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该地区东部的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mm以下。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大,且多大风天气。因此,在自然条件下该区域植被恢复困难,由于该区域土壤贫瘠、保水性能差等因素,现有的生态工程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存在植被成活率低,成本较高等问题。专利技术专利《双漏斗植苗装置》(专利号ZL201310679872.0,公告号CN103636431B,公告日2015.08.26)公开了一种用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能快速恢复工程建设形成的裸露边坡的植被,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植苗装置。但在沙漠等荒漠化地区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该双漏斗植苗装置在储水性能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沙漠区降水汇集于双漏斗植苗装置中时,水分快速下渗,储水和保水性能较差,导致苗木成活率低。且该装置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工序繁琐和工程量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物生长蓄水保墒装置,不仅可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能储备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蓄水保墒装置,包括集水结构、储水结构和隔土渗水板;集水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桶形的集水筒,集水筒外侧壁为倒置的凸台形,集水筒内安装有漏斗形的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高度小于集水筒的高度;储水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筒形的储水桶,储水桶的内孔为台阶孔,该台阶孔中直径较大的孔朝上,该直径较大孔的直径与集水筒外侧壁上直径较小端的直径相适配;储水桶内安装有倒置的漏斗形的储水漏斗,储水漏斗的高度小于储水桶的高度,储水桶的侧壁上加工有多个根系生长孔,根系生长孔与由储水漏斗和储水桶围成的空间相通;隔土渗水板包括碗形的支架,支架为网状结构,支架上缠绕有超吸水纤维;使用时,隔土渗水板覆盖于储水漏斗顶端,且隔土渗水板的凹面朝上,然后,将集水结构置于储水结构上,集水筒下端直径较小的外壁伸入储水桶上端直径较大的内孔中。本专利技术植物蓄水保墒装置中采用了上下设置的两个漏斗,位于下方的漏斗倒置,上面的漏斗用于集水,下面的漏斗用于储水,可满足植物初期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需求,保证植物成活率,并且具有保温、保水和保墒的作用。当植株生长至一定条件下,植物根系可通过根系生长孔继续汲取周围土壤或更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干旱、半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成活率。当植物蓄水保墒装置降解后,还可为植物后续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该蓄水保墒装置可应用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下的植被恢复,也可应用于高海拔高寒地区植被恢复,能够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节约大量的建设成本和养护成本,满足干旱、半干旱地区裸露地表和工程建设后造成的裸露地表生态环境恢复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植物蓄水保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植物蓄水保墒装置中集水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植物蓄水保墒装置中储水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植物蓄水保墒装置中隔土渗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水结构,2.储水结构,3.集水漏斗,4.隔土渗水板,5.水,6.根系生长孔,7.储水漏斗,8.基质层,9.集水筒,10.储水桶,11.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蓄水保墒装置,包括集水结构1、储水结构2和隔土渗水板4;如图2,本专利技术蓄水保墒装置中的集水结构1,包括竖直设置的桶形的集水筒9,集水筒9外侧壁为倒置的凸台形,集水筒9外侧壁上的直径较小端朝下;集水筒9内安装有漏斗形的集水漏斗3,集水漏斗3的上端面与集水筒9的上端面相平齐,集水漏斗3的高度小于集水筒9的高度,集水漏斗3的筒状部分的外壁与集水筒9的内壁固接;集水漏斗3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均覆盖有第一保护层。如图3,本专利技术蓄水保墒装置中的储水结构2,包括竖直设置的筒形的储水桶10,储水桶10的内孔为台阶孔,该台阶孔中直径较大的孔朝上,该直径较大孔的直径与集水筒9外侧壁上直径较小端的直径相适配;储水桶10内安装有倒置的漏斗形的储水漏斗7,储水漏斗7的下端面与储水桶10的底面相平齐,储水漏斗7的高度小于储水桶10的高度,储水漏斗7筒形部分的外壁与储水桶10的内壁固接,储水漏斗7的嘴部朝上;储水桶10的侧壁上加工有多个根系生长孔6,根系生长孔6与由储水漏斗7和储水桶10围成的空间相通。储水漏斗7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均覆盖有第二保护层。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均采用锡箔纸包裹而成。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蓄水保墒装置中的隔土渗水板4,包括碗形的支架11,支架11为铁丝编制而成的网状结构,支架11上缠绕有超吸水纤维。使用时:向储水漏斗7内注水,注水高度可根据实地条件和需求,进行注水,如:安装季节处于雨季,可减少相对注水量,若为旱季,可相对增加注水量。然后,将隔土渗水板4覆盖在储水漏斗7顶端,使隔土渗水板4的凸起面朝下,即隔土渗水板4的凹面朝上。接着往储水桶10和储水漏斗7围成的空间内装入营养基质,直至营养基质自然导入隔土渗水板4的凹面内,在隔土渗水板4凹面内的营养基质中添加所需栽植的植物种子或移植的苗木。再将集水结构1置于储水结构2上,集水筒9下端直径较小的外壁伸入储水桶10上端较大直径的内孔中,两者配合组成一个整体;然后,向集水漏斗3内将营养基质,该加入的营养基质通过集水漏斗3进入集水漏斗3、集水筒9、储水桶10、储水漏斗7和隔土渗水板4围成的空腔内,直至营养基质填满该空腔和集水漏斗3,形成如图1所示的蓄水保墒装置;该空腔内的营养基质形成基质层8。按本蓄水保墒装置的规格在需要恢复植被的区域挖坑穴,为了便于集水,该洞穴的深度高于蓄水保墒装置的高度1~2cm,将蓄水保墒装置放入坑穴内,用土填充蓄水保墒装置与坑穴之间的缝隙,并夯实。在蓄水保墒装置表面洒水养护,并在初期加强养护,中后期则无需专人进行养护,最终达到生态植被恢复和植物群落稳定的状态。集水漏斗3由可降解废纸材料、秸秆、麦秸、树枝等经粉碎、混合、消毒等工序压制而成,具有硬度大、不易损坏和保温等特点。由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早晚温差较大,白天太阳辐射较大,且用于收集水,因此,集水漏斗3的内外全部用锡箔纸包裹,形成保护层,起到防渗、隔热和保温的作用。在雨期,集水漏斗3可将雨水汇集至集水漏斗3的漏斗口处,下渗至基质层8内,进入基质层8内的一部分水会通过隔土渗水板4渗入储水漏斗7中;集水漏斗3不仅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而且还可以减少基质层8和储水漏斗7中水分的蒸发,有利于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建植和生长。储水漏斗7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植物蓄水保墒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蓄水保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结构(1)、储水结构(2)和隔土渗水板(4);集水结构(1)包括竖直设置的桶形的集水筒(9),集水筒(9)外侧壁为倒置的凸台形,集水筒(9)内安装有漏斗形的集水漏斗(3),集水漏斗(3)的高度小于集水筒(9)的高度;储水结构(2)包括竖直设置的筒形的储水桶(10),储水桶(10)的内孔为台阶孔,该台阶孔中直径较大的孔朝上,该直径较大孔的直径与集水筒(9)外侧壁上直径较小端的直径相适配;储水桶(10)内安装有倒置的漏斗形的储水漏斗(7),储水漏斗(7)的高度小于储水桶(10)的高度,储水桶(10)的侧壁上加工有多个根系生长孔(6),根系生长孔(6)与由储水漏斗(7)和储水桶(10)围成的空间相通;隔土渗水板(4)包括碗形的支架(11),支架(11)为网状结构,支架(11)上缠绕有超吸水纤维;使用时,将隔土渗水板(4)覆盖于储水漏斗(7)顶端,且隔土渗水板(4)的凹面朝上,然后,将集水结构(1)置于储水结构(2)上,集水筒(9)下端直径较小的外壁伸入储水桶(10)上端直径较大的内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蓄水保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结构(1)、储水结构(2)和隔土渗水板(4);集水结构(1)包括竖直设置的桶形的集水筒(9),集水筒(9)外侧壁为倒置的凸台形,集水筒(9)内安装有漏斗形的集水漏斗(3),集水漏斗(3)的高度小于集水筒(9)的高度;储水结构(2)包括竖直设置的筒形的储水桶(10),储水桶(10)的内孔为台阶孔,该台阶孔中直径较大的孔朝上,该直径较大孔的直径与集水筒(9)外侧壁上直径较小端的直径相适配;储水桶(10)内安装有倒置的漏斗形的储水漏斗(7),储水漏斗(7)的高度小于储水桶(10)的高度,储水桶(10)的侧壁上加工有多个根系生长孔(6),根系生长孔(6)与由储水漏斗(7)和储水桶(10)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伟刘爽薛春晓李凯崇石龙张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