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6177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1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底框、导光板、发光组件、光学膜,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框内,所述发光组件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底框的一侧内,所述光学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还包括中框和若干个支撑柱,所述中框对应套接在所述底框上方,所述中框顶部设置有环状台便于承载支撑显示模块,若干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环状台下方以防止环状台下压到所述光学膜。本背光模块,其在中框的环状台下方设置若干个支撑柱,用以支撑薄且软的环状台避免其下压到光学膜,从而避免光学膜褶皱或变形的问题,增强背光效果以及提高背光模块的稳定性。

Backligh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cklight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frame, a light guide plate, a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optical film,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frame, the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of light emitting face to the light inlet sid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ottom frame, wherein the optical film set in the light emitting side, also includes a frame and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columns, corresponding sheathed on the bottom box at the top of the box, the box is arranged on the top ring for bearing support Taiwan display module, a plurality of support columns arranged on the annular table below to prevent check ring Taiwan under pressure to the optical film. The backlight module, the box in the desk below the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upport columns, with circular platform supporting thin and soft to avoid the pressure to the optical film, optical film to avoid wrinkles or deformation problems, enhance the effect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backlight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
本技术涉及了背光
,特别是涉及了一种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中大尺寸(5寸以上)的背光模块,胶框变形量和涨缩率大,成型困难,特别是12寸以上。如图1、2所示,现在有些背光模块(特别是中大尺寸的背光模块)采用中框1’(中金属框或中胶框)结构,光学膜2’(扩散膜,增光膜)等是在中框1’下面的,中框变形量好控制,而且涨缩率相比胶框小很多,所以更稳定;但中框1’位于所述光学膜2’上方的环状台11’薄且软,容易下压到光学膜2’,从而造成光学膜2’褶皱或变形,影响背光效果,降低背光模块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其在中框的环状台下方设置若干个支撑柱,用以支撑薄且软的环状台避免其下压到光学膜,从而避免光学膜褶皱或变形的问题,增强背光效果以及提高背光模块的稳定性。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底框、导光板、发光组件、光学膜,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框内,所述发光组件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底框的一侧内,所述光学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还包括中框和若干个支撑柱,所述中框对应套接在所述底框上方,所述中框顶部设置有环状台便于承载支撑显示模块,若干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环状台下方以防止环状台下压到所述光学膜。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柱与环状台一体成型形成。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柱粘贴在所述环状台底面。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柱与导光板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光学膜上设置有若干避空位,便于让所述支撑柱穿过。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柱粘贴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上;所述光学膜上设置有若干避空位,便于让所述支撑柱穿过。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柱的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光学膜的厚度。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所述光学膜由下往上依次包括扩散膜、下增亮膜和上增亮膜。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底面的反射片。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所述中框为金属框或胶框。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所述金属框为表面具有刚玉层的铝框。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背光模块,其在中框的环状台下方设置若干个支撑柱,用以支撑薄且软的环状台避免其下压到光学膜,从而避免光学膜褶皱或变形的问题,增强背光效果以及提高背光模块的稳定性。当中框采用表面具有刚玉层的铝框,不仅能及时散热降低提高亮度时发光组件所产生的热量,而且铝框表面的刚玉层与装配用的铁框表面硬度相当,避免装配时相互碰撞刮伤产生铝碎屑,避免背光模块使用时铝碎屑掉落至电器主板中造成短路等问题,进一步提高背光模块的稳定性和背光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环状台下压到光学膜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3所示,其显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主要为中大尺寸(5寸以上)用的背光模块,其包括底框1,位于底框1内的导光板2、发光组件3、光学膜4;所述发光组件3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2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底框1的一侧内,所述光学膜4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的出光面上;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中框5和若干个支撑柱6,所述中框5对应套接在所述底框1上方以将发光组件3、导光板2和光学膜4包在底框1和中框5之间,所述中框5顶部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台51便于承载支撑显示模块,若干所述支撑柱6设置在所述环状台51下方以防止环状台51下压到所述光学膜4避免光学膜4发生褶皱或变形的可能,增强背光效果以及提高背光模块的稳定性。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支撑柱6与环状台51一体成型形成,或者,所述支撑柱6粘贴在所述环状台51底面。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支撑柱6与导光板2一体成型形成,或者,所述支撑柱6粘贴在所述导光板2出光面上;相应地,所述光学膜4上设置有若干避空位,与所述支撑柱6相对应,便于让所述支撑柱6穿过顶住所述环状台51。优选地,所述支撑柱6的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光学膜4的厚度。所述支撑柱6的横截面可以是规则图形如圆形、椭圆形、方形或矩形等,也可以是不规则图形,如星形等。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光学膜4由下往上依次包括扩散膜43、下增亮膜42和上增亮膜41。作为一种改进方式,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2底面的反射片7。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底框1优选但不限定为胶框。所述中框5为金属框或胶框。本技术优选金属框,更优选地,所述金属框为表面具有刚玉层的铝框。其中,所述刚玉层通过阳极表面氧化形成在所述铝框表面上,控制其硬度在200~300HV,其与装配用的铁框(装配背光模块和显示模块用的铁架)硬度相当,两者相互碰撞接触时铁框不会刮伤铝框,从而避免铝碎屑掉落至电器主板造成短路问题,进一步提高背光模块的稳定性和背光效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底框、导光板、发光组件、光学膜,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框内,所述发光组件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底框的一侧内,所述光学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框和若干个支撑柱,所述中框对应套接在所述底框上方,所述中框顶部设置有环状台便于承载支撑显示模块,若干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环状台下方以防止环状台下压到所述光学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底框、导光板、发光组件、光学膜,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框内,所述发光组件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底框的一侧内,所述光学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框和若干个支撑柱,所述中框对应套接在所述底框上方,所述中框顶部设置有环状台便于承载支撑显示模块,若干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环状台下方以防止环状台下压到所述光学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与环状台一体成型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粘贴在所述环状台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与导光板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佳民周福新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