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室纵梁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5458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31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驾驶室纵梁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和压边圈,所述凹模上设有活动压料装置,在模具闭合到凹模与压边圈接触时,所述活动压料装置将驾驶室纵梁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板料压紧在所述凸模上;在模具闭合过程中,所述活动压料装置的端面逐渐压缩最终作为所述凹模的模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凹模共同完成驾驶室纵梁的拉延工序。该驾驶室纵梁模具解决了纵梁加工工程中起皱的问题,提高了纵梁的质量。

Longitudinal beam die for driver's cab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tamping technology, discloses a cab beam mould, including the die, punch and blank holder and the concave die is provided with a movable pressing device in the mold is closed to the die and the blank holder contact when the movable pressing device between the cab top beam and lowest point of the plate pressing on the male die; in the mold closing process, the end surface of the pressing device of the activity gradually compressed eventually as the concave mould surface part and the die drawing process to complete the cab. The cab longitudinal beam die solves the problem of wrinkling in the longitudinal beam processing engineering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室纵梁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
,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纵梁模具。
技术介绍
纵梁是汽车车身上的重要结构件和承重件,纵梁的精度和质量对车身精度起着重要作用。如图1所示,轻卡驾驶室纵梁一般呈S形,截面呈“几”字形,前后落差较大,是车身内板结构件中成形难度最大的件,一般采用拉延工艺成形。现有工艺通过落料、预弯、拉延、修边冲孔、整形、侧修边、侧冲孔共七工序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由于前纵梁底面落差较大,凸模与板料接触不均匀,即位于凸模型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板料处于悬空状态,因此该处板料容易出现起皱现象,而且前纵梁板材较厚、抗拉强度高,易产生回弹,后续整形无法消除。由于起皱产生在拉延工序,产品件的状态会随着产量的增加状态越来越差,同时模具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室纵梁模具,以消除板料起皱的问题,提高驾驶室纵梁的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驾驶室纵梁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和压边圈,所述凹模上设有活动压料装置,在模具闭合凹模与压边圈接触时,所述活动压料装置将驾驶室纵梁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板料压紧在所述凸模上;在模具闭合过程中,所述活动压料装置的端面逐渐压缩最终作为所述凹模的模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凹模共同完成驾驶室纵梁的拉延工序。上述驾驶室纵梁模具,所述活动压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凹模连接的固定板、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弹性元件和受所述弹性元件驱动的伸缩端,所述伸缩端的端面为所述凹模的模面的一部分。上述驾驶室纵梁模具,所述伸缩端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弹性元件伸入所述导向孔中设置,上述驾驶室纵梁模具,在所述导向孔内于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伸缩端之间设有垫块。上述驾驶室纵梁模具,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上述驾驶室纵梁模具,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限制所述伸缩端的行程确保模具闭合时所述伸缩端的端面与所述凹模的模面平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驾驶室纵梁模具,在凹模上设置了活动压料装置,在拉延前,活动压料装置将形成驾驶室纵梁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板料压紧在凸模上,使形成纵梁底面的板料产生预变形,从而降低两侧板件变形对其产生的影响,减少了工件起皱现象,再通过活动压料装置与凹模一起完成拉延工序,使纵梁成型,提高了纵梁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驾驶室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纵梁模具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动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凹模,2-凸模,3-压边圈,4-固定板,5-弹性元件,6-伸缩端,7-垫块,8-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纵梁模具,包括凹模1、凸模2和压边圈3,所述凹模1上设有活动压料装置,在模具闭合到凹模1与压边圈3接触时,所述活动压料装置将驾驶室纵梁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板料压紧在所述凸模2上;在模具闭合过程中,所述活动压料装置的端面逐渐压缩最终作为所述凹模1的模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凹模共同完成驾驶室纵梁的拉延工序。拉延过程中,活动压料装置首先与板料接触,并将板料压紧在凸模2上,使形成纵梁底面的板料产生预变形,从而降低两侧板件变形对其产生的影响,减少了工件起皱现象,提高了纵梁的加工质量。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活动压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凹模1连接的固定板4、设于所述固定板4上的弹性元件5和受所述弹性元件5驱动的伸缩端6,所述伸缩端6的端面为所述凹模1模面的一部分。所述固定板4可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凹模1的底部,所述伸缩端6的端面为凹模1的模面一部分,在拉延前,在弹性元件5的作用下,所述伸缩端6的端面伸出凹模1模面,与形成驾驶室纵梁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板料相压接,并跟随模具沿模具的冲压方向运动,当凹模1下行伸缩端6的端头将板料压紧在凸模2上与凸模2接触;凹模1继续下行,弹性元件5收缩直至伸缩端6的端面与凹模1的底部型面平齐时模具闭合,拉延过程完成。为了保证伸缩端6运动的稳定性,优选在所述伸缩端6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弹性元件5伸入所述导向孔中设置。进一步地,在所述导向孔内于所述弹性元件5与所述伸缩端6之间设有垫块7,如图3所示,避免所述弹性元件5与所述伸缩端6压接造成所述伸缩端6损坏。在本技术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弹性元件5优选氮气弹簧。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动压料装置中,所述固定板4上还设有限位块8,通过设置所述限位块8的高度,限制所述伸缩端6的行程,确保模具闭合时所述伸缩端6的端面与所述凹模1的模面平齐,以保证模具的拉延质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纵梁模具有效解决了S形零件落差较大处的起皱问题,不需要再拉延之前设置预弯工艺,节省了一序模具,降低了冲压成本,并可通过工序的合理设置,有效的控制零件的回弹等缺陷,经实际验证零件无起皱缺陷,精度合格。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驾驶室纵梁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驾驶室纵梁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和压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上设有活动压料装置,在模具闭合凹模与压边圈接触时,所述活动压料装置将驾驶室纵梁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板料压紧在所述凸模上;在模具闭合过程中,所述活动压料装置的端面逐渐压缩最终作为所述凹模的模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凹模共同完成驾驶室纵梁的拉延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纵梁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和压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上设有活动压料装置,在模具闭合凹模与压边圈接触时,所述活动压料装置将驾驶室纵梁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板料压紧在所述凸模上;在模具闭合过程中,所述活动压料装置的端面逐渐压缩最终作为所述凹模的模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凹模共同完成驾驶室纵梁的拉延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纵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压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凹模连接的固定板、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弹性元件和受所述弹性元件驱动的伸缩端,所述伸缩端的端面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克文佘威杜长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