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4635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9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轿厢。轿厢包括轿厢架和轿厢体。轿厢架包括上梁、立梁和下梁。轿厢体包括轿底板。所述立梁分为上部立梁以及下部立梁,所述上部立梁和所述下部立梁之中的一个能够套在另一个的外侧,或者两者中的一个可以插入到另一个的内侧,从而实现套装装配。在轿厢架组装完毕的状态,上部立梁与下部立梁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小的浅套装状态下固定在一起,而在组装过程中两者可以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大的深套装状态下相互固定。据此,在组装过程可以大幅度降低立梁的整体高度,使安装人员可以在不另外架设脚手架的状态下直接站在轿底板上安装上梁等,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安装施工的负担。

Elevator device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vator device with a car body. The car comprises a car frame and a car body. The car frame comprises an upper beam, the vertical beam and lower beam. The car body comprises a car bottom board. The vertical beam is divided into upper and lower part of the vertical beam vertical beam, the lower part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vertical beam and the vertical beam of a set in the outer side of another, or both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inner side of another, so as to achieve the set assembly. Assembled in the car frame, the upper part of the vertical beam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vertical beam in the vertical set a smaller range of shallow set state fixed together, both in the assembly process can be larger in the longitudinal range set deep state fixed set. Accordingly, in the assembly process can greatly reduce the overall height of the vertical beam, the installation personnel in another state directly erecting scaffold beam in car base station installation, thus greatly reducing the burden of installation and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尤其涉及电梯的轿厢架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电梯装置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电梯结构原理及安装维修(第5版)》(陈家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中介绍了电梯的安装调试方法(第四章)。不论有脚手架的电梯安装还是无脚手架的电梯安装,基本都是先在井道内安装导轨,然后组装轿厢。组装轿厢的步骤及顺序虽然根据各个生产厂家的组装工艺的不同而有一些差异,但是基本上包含将轿底板与轿厢架的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将轿厢架的立梁与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将轿厢架的上梁与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安装上部导靴的步骤(参见上述技术文件第218页、第229页)。但是,由于立梁的高度高,在将上梁与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以及安装上部导靴的步骤,安装人员无法直接站在轿底板上进行这些施工,所以为了安装上梁和上部导靴等需要采取架设脚手架等措施。这不仅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和工时,而且根据所设脚手架的位置安装人员有时需要采用困难的姿势,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施工,加大了安装施工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这种电梯装置的结构可以大幅度减少安装施工的负担。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有井道、升降于所述井道的轿厢、为所述轿厢导向的导轨、以及安装于所述轿厢上部的上部导靴。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架和轿厢体,所述轿厢架包括上梁、立梁和下梁,所述轿厢体包括轿底板。所述立梁分为上部立梁以及下部立梁,所述上部立梁和所述下部立梁之中的一个能够套在另一个的外侧,或者两者中的一个可以插入到另一个的内侧,从而实现套装装配。在所述轿厢架组装完毕的状态,所述上部立梁与所述下部立梁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小的浅套装状态下固定在一起,而在组装过程中两者可以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大的深套装状态下相互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安装上述电梯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井道内安装导轨的步骤,将轿底板与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在井道内将立梁与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将上梁与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将上部导靴安装于上梁的步骤。在所述将立梁与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将下部立梁与所述下梁连接固定。此后,具有将上部立梁与所述下部立梁在深套装状态下固定的步骤。所述将上梁与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是在所述上部立梁与所述下部立梁处于深套装状态下,将所述上梁与所述上部立梁连接固定。所述将上部导靴安装于上梁的步骤,是在所述上部立梁与所述下部立梁处于深套装状态下,将所述上部导靴安装于所述上梁。然后,具有提升所述上部立梁、将其与所述下部立梁在浅套装状态下固定的步骤。由于轿厢架的立梁分为上部立梁以及下部立梁,而且两者之间可以套装,所以在电梯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两者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大的深套装状态下固定。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立梁的整体高度,使安装人员可以在不另外架设脚手架的状态下直接站在轿底板上安装上梁和上部导靴等,然后再将上部立梁提升到预定的高度,使其与下部立梁在浅套装状态下固定。这不仅减少了施工的工作量和工时,而且可以避免安装人员采用困难的姿势,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施工,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安装施工的负担,并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附图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电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A-A剖面的投影示意图。图3是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电梯装置安装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图4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下部立梁临时固定在导轨的步骤。图5是图4所示B-B剖面的投影示意图。图6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下部立梁与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图7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上部立梁与下部立梁在深套装状态下固定的步骤。图8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上梁与上部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图9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上部导靴安装于上梁的步骤。图10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提升上部立梁并将其与下部立梁在浅套装状态下固定的步骤。<附图中的标记>100-电梯装置、102-井道、104-导轨、112-下梁、114-立梁、114a-下部立梁、114b-上部立梁、114c-阻挡部、116-上梁、120-轿厢体、122-轿底板、132-安全钳、134-下部导靴、136-上部导靴、138-临时托架、140-导轨夹、200-安装人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电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00具有井道102、轿厢、导轨104、安全钳132、下部导靴134、以及上部导靴136。井道102是电梯装置100的运行通道。导轨104设置在井道102内,为所述轿厢导向。所述轿厢沿导轨104升降于井道102。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架和轿厢体120。所述轿厢架包括上梁116、立梁114和下梁112。轿厢体120包括轿底板122、轿壁以及轿顶。在图1中,为了突出本专利技术的特征部分,只简略地用双点划线表示了轿壁以及轿顶等部分的大致位置。轿底板122与下梁112连接固定在一起。立梁114分为下部立梁114a以及上部立梁114b。下部立梁114a以及上部立梁114b由槽钢构成。下部立梁114a以及上部立梁114b也可以由具有足够强度的其他槽型材料构成,例如,由树脂材料或者合成材料等构成。下部立梁114a以及上部立梁114b也可以由横截面为“凹”字形、中空的筒状材料构成。例如,由横截面为“凹”字形、中空的筒状钢材、树脂材料或者合成材料等构成。下部立梁114a和上部立梁114b之中的一个能够套在另一个的外侧,或者两者中的一个可以插入到另一个的内侧,从而实现套装装配。在此,将上部立梁和下部立梁之中的一个套在另一个的外侧,或者将其中的一个插入到另一个的内侧,而实现的装配方式简称为“套装”。下部立梁114a和上部立梁114b之间为了实现套装,两者可以同时具有上述的槽型结构、或者横截面为“凹”字形的、中空的筒状结构。也可以是,两者中一方具有横截面为“凹”字形的、中空的筒状结构,而另一方具有可以插入到该“凹”字形空腔内的槽型结构。将上部立梁和下部立梁两者之间纵向套装范围(即两者在纵向相互重叠的范围)较大的状态称为“深套装”,而将两者之间纵向套装范围较小的状态称为“浅套装”。“深套装”和“浅套装”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只要能够达到下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不需要对“深套装”和“浅套装”进行严格的定义。但是,为了便于理解,在此将上部立梁和下部立梁之间的纵向套装范围至少大于两者中某一个的长度的二分之一的状态称为“深套装”,而将其他套装状态称为“浅套装”。图2是图1所示A-A剖面的投影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下部立梁114a以及上部立梁114b由槽钢构成。下部立梁114a套在上部立梁114b的外侧,即两者之间以套装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并用螺栓和螺母相互固定。下部立梁114a的槽内设有阻挡部114c,用以确定在一个预定的深套装状态下的上部立梁114b的位置。在没有用螺栓和螺母相互固定,或者遇到阻挡部114c的阻碍时,处于套装的下部立梁114a和上部立梁114b可以沿其纵向相对滑动。如图1所示,下部立梁114a的长度用La表示,上部立梁114b的长度用Lb表示,两者之间的纵向套装范围用H表示。在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梯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井道、升降于所述井道的轿厢、为所述轿厢导向的导轨、以及安装于所述轿厢上部的上部导靴,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架和轿厢体,所述轿厢架包括上梁、立梁和下梁,所述轿厢体包括轿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梁分为上部立梁以及下部立梁,所述上部立梁和所述下部立梁之中的一个能够套在另一个的外侧,或者两者中的一个可以插入到另一个的内侧,从而实现套装装配,在所述轿厢架组装完毕的状态,所述上部立梁与所述下部立梁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小的浅套装状态下固定在一起,而在组装过程中两者可以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大的深套装状态下相互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井道、升降于所述井道的轿厢、为所述轿厢导向的导轨、以及安装于所述轿厢上部的上部导靴,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架和轿厢体,所述轿厢架包括上梁、立梁和下梁,所述轿厢体包括轿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梁分为上部立梁以及下部立梁,所述上部立梁和所述下部立梁之中的一个能够套在另一个的外侧,或者两者中的一个可以插入到另一个的内侧,从而实现套装装配,在所述轿厢架组装完毕的状态,所述上部立梁与所述下部立梁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小的浅套装状态下固定在一起,而在组装过程中两者可以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大的深套装状态下相互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立梁以及所述下部立梁由槽型材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立梁以及所述下部立梁由槽钢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立梁以及所述下部立梁由横截面为“凹”字形、中空的筒状材料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立梁以及所述下部立梁由横截面为“凹”字形、中空的筒状钢材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真剑岛田胜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