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4488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8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宽视角、高亮度、透光性均匀的背光源结构,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光学膜片和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在出光面包括中心平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其中,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对称呈弧形曲面,所述中心平面分别在其两侧端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连接;有用于将来自背光源的光线折射至显示装置的出光侧的弧形曲面。利用弧形曲面的折射作用,使出射的光线沿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方向进入用户的眼睛中,背光源的显示区域视觉上增大,在背光模组窄边框情况下也能形成宽视角、透光均匀的显示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通针对小尺寸背光源显示区域不大,容易出现亮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保持背光源宽视角的情况下提高透光的均匀性、降低出现亮线的风险,可进一步使得侧光式背光模组在小尺寸显示屏中使用。

Backligh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de viewing angle, high brightness, light transmittance uniformity of backlight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light source, a light guide plate, a reflecting plate, optical film and fram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light guide plate in a smooth plane, including the center of the first side and two side,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symmetric curved surface, the center plane respectively on both sides of the end and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surfaces are connected; in the future since the refraction of light of the backlight to the display device of the curved side of the light. The refraction of the curved surface, the emergent light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into the user's eyes, the display backlight source of increased regional vision, can form a wide viewing angle, light uniform display backlight module in the narrow border situ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for small size backlight display area is small, easy to appear bright line,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uniformity and reduce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bright line in keep the backlight wide viewing conditions, further makes use of the small size of the display screen in the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源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源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背光模组的需求的不断提高。目前,曲面显示技术已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受到广泛关注,整体而言,曲面显示装置屏幕中央到边缘都能提供最佳的观看效果,而普通的显示装置在屏幕边缘方面的呈现能力相对不太理想,曲面显示装置整片屏幕呈弧形的设计,可提供宽阔的全景影像效果,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导光板自然弯曲并利用前框压迫液晶面板的方式实现曲面显示。但是这些固定方式并不稳定,导光板的容易发生变形,影响显示效果,然而边框变窄,导致背光亮线问题高发,尤其是出现在背光源两侧的亮线,当光线从导光板的左侧入射时,绝大部分光线会从导光板的右侧出射,并经过胶框等结构的多重反射后透出背光源,造成亮线现象,随着导光板尺寸不断减小,这种对侧亮线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此需要找到更好的背光源结构来解决亮线和显示区域不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源结构,包括光源、导光板、扩散层、增光层和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面向所述导光板入光面一侧设置有可放置所述发光源的凹槽,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光板在入光面包括中心平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对称呈弧形曲面,所述框体内由下至上依次叠放反射片、导光板、扩散层和增光层,所述框体将所述导光板、扩散层、增光层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一扩散层与两个增光层。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扩散层、增光层、框体在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具有相同的的曲率。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层、增光层、框体在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不超过12mm。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片在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延伸部大于所述导光板、扩散层和增光层的长度。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外侧的遮光胶,所述遮光胶用于限定所述光源的出光区域。本技术将导光板、反射片、扩散层。增光层固定在一起,导光板不易发生变形,导光板远离光源的两个侧面设置成弧形,将出光面所发出的光线向不同方向折射、反射和散射,从而使得光线更加分散,背光源显示图像时的亮度更加均匀,同时,光线在打散后配合遮光胶使用,能有效减轻背光源的亮线问题,在窄边框的情况下也能形成背光模组宽视角、透光均匀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侧面11的剖视图;其中:01、框体;02、反射片;03、导光板;04、光源;07、遮光胶;05、扩散层;06、增光层;08、中心平面;09、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背光源结构,包括光源04、导光板03、扩散层05、增光层06和框体01,框体01面向所述导光板入光面一侧设置有可放置光源04的凹槽,所述光源位于凹槽内,导光板03在入光面包括中心平面09、第一侧面09及第二侧面10,第一侧面09与第二侧面10对称呈弧形曲面,框体01内由下至上依次叠放反射片02、导光板03、扩散层05和增光层06。进一步的,导光板03和扩散层05、增光层06、框体01在第一侧面10和第二侧面11具有相同的的曲率。通过在导光板03的入光面上设置用于改变光线路径的弧形曲面,如此,导光板内部的光线在中心平面09、第一侧面09、第二侧面10都能迅速地以近似准直光方式向光学膜片射出,光源所发射的点光源经过导光板03后形成为面光源,背光源中通常还包括用于扩散光线的扩散层05,将导光板03的出光面所发出的光线向不同方向折射、反射和散射。较少光线损失,使得出光面出光量增大,提高了出光的亮度。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还包括设置在光源04外侧的遮光胶07,遮光胶07用于限定所述光源的出光区域。扩散层05与增光层06均设置于导光板03上方,扩散层05用于扩散导光板03的出光面所发出的光线。增光层06设置在扩散层05上方,其中,导光板03、光学膜片05和框体01在第一侧面09和第二侧面10的曲率半径不超过12mm。反射片02延伸超出导光板03,反射片02与框体01固定连接,同时框体01将导光板03、扩散层05、增光层06固定在一起。同时,反射片02在第一侧面09、第二侧面10的延伸部大于导光板03、扩散层05和增光层06的长度。和现有技术中背光源结构相比,本技术背光源利用弧面结构在实现对光线的扩散时,最大限度的将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发出的光线向不同方向折射、反射和散射,从而使得光线更加分散,液晶面板显示图像时的亮度更加均匀与集中,在显示区域视觉上增大,配合遮光胶使用能预防背光模组亮线的出现。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源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结构,包括光源、导光板、扩散层、增光层和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面向所述导光板入光面一侧设置有可放置所述光源的凹槽,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光板在入光面包括中心平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对称呈弧形曲面,所述框体内由下至上依次叠放反射片、导光板、扩散层和增光层,所述框体将所述导光板、扩散层、增光层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结构,包括光源、导光板、扩散层、增光层和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面向所述导光板入光面一侧设置有可放置所述光源的凹槽,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光板在入光面包括中心平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对称呈弧形曲面,所述框体内由下至上依次叠放反射片、导光板、扩散层和增光层,所述框体将所述导光板、扩散层、增光层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扩散层、增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晗姜必武姜家胜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德仓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