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4427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6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动装置,其能够适当地进行发动时向发动机的扭矩传递,且振动和噪音能够降低。具备使电机轴(12)的旋转减速的齿轮减速机构(2)、收纳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壳体部件(81),在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外周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之间具备多个不同的接触部,以多个上述接触部中、至少第一接触部(27)和第二接触部(28)在轴向上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方式构成起动装置。

Starting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starting device that is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torque to an engine when appropriate, and vibration and noise can be reduced. With the motor shaft (12) decelerates the rotation gear (2), containing the gear housing component mechanism (81), a number of different contact between the inner peripheral with decel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shell parts in the gear, with a plurality of the contact part, at least in the first the contact part (27) and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28) in different positions to form a start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起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汽车的起动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从噪音控制与舒适性的追求的观点,在汽车起动用起动装置等的汽车零件中,安静性的需求提高了。作为实现起动装置安静化的方案之一,有抑制起动装置内部产生的振动的方案。关于这样起动装置的振动抑制的专利技术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654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的起动装置中,在中心齿轮外周上设置弹性体。通过该弹性体,中心齿轮被支撑于齿轮壳体上,降低从中心齿轮向齿轮壳体传递的振动。可是,若起动装置起动发动机,则发动机的压缩、吸气、爆炸、排气的行程引起的发动机作用力通过小齿轮轴向中心齿轮传递。通过该作用力产生弹性体的变形,中心齿轮会从轴中心脱离,产生倾斜。因此,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的啮合不均匀,存在向发动机的扭矩传递不能顺畅地进行的可能性,也存在振动和噪音增大的倾向。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些问题而改良的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抑制中心齿轮的倾斜适当地进行动作时向发动机的扭矩传递、且能够降低振动与噪音的起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例如采用技术方案中记载的结构。本申请包含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如果举出一例,是具备使电机轴的旋转减速的齿轮减速机构、收纳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壳体部件的起动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齿轮减速装置的外周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之间具备多个不同的接触部,多个上述接触部中、至少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设置于轴向上不同位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起动时向发动机的扭矩传递、且振动和噪音能够降低的起动装置。除了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更清晰。附图说明图1是起动装置的轴向剖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中心齿轮、齿轮壳体以及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轴向剖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中心齿轮、齿轮壳体以及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后面观察的主视图的放大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突起与齿轮壳体一体形成的情况下的第一突起的放大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突起与齿轮壳体通过其他部件结合的情况下的第一突起的放大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中心齿轮、齿轮壳体以及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轴向剖面的放大图。图7是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中心齿轮、齿轮壳体以及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后面观察的主视图的放大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突起与齿轮壳体一体形成的情况下的第一突起的放大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突起与齿轮壳体通过其他部件结合的情况下的第一突起的放大图。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中心齿轮、齿轮壳体以及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轴向剖视图的放大图。图11是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中心齿轮、齿轮壳体以及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后面观察的主视图的放大图。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突起与中心齿轮一体形成的情况下的第一突起的放大图。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突起与中心齿轮通过其他部件结合的情况下的第一突起的放大图。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中心齿轮、齿轮壳体以及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轴向剖视图的放大图。图15是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中心齿轮、齿轮壳体以及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的后面观察的主视图的放大图。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突起与中心齿轮一体形成的情况下的第一突起的放大图。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突起与中心齿轮通过其他部件结合的情况下的第一突起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齿轮减速机构中,具有代表性地说明行星齿轮机构,但并不限于行星齿轮机构。例如,也能够适用于二轴减速机构。图1是起动装置的轴向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起动装置具备电机1、行星齿轮机构2、单向离合器3、小齿轮轴4、小齿轮5、磁性开关6、拨齿杆7。电机1为直流电机,具备圆筒状的磁轭11、电机旋转轴12、配置于磁轭11的径向内侧的转子13。在磁轭11的内周面上,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永久磁铁14。在磁轭11的后端设置端板15。在端板15的径向中央设置用于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电机旋转轴12的后端部的后部滑动轴承16。在转子13上,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多个齿(未图示),在邻接的齿之间形成切口(未图示)。另外,在两个切口之间缠绕线圈(未图示)。整流件17由相互绝缘的多个扇形体(未图示)构成,各扇形体分别结合于线圈。转子13与整流件17被固定于电机旋转轴12,电机旋转轴12的后端部通过设置于端板15的滑动轴承16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撑。电机1自身由于众所周知,这以上的说明省略。在设置于磁轭11的前部的齿轮壳体81收纳行星齿轮机构2。行星齿轮机构2是由形成于电机旋转轴12的前端部的伞齿轮21、啮合于伞齿轮21的多个行星齿轮22、设置于行星齿轮22外周侧的中心齿轮23构成的减速机,使电机旋转轴12的旋转速度减速,增加输出扭矩。中心齿轮23设置于齿轮壳体81。在中心齿轮23的内周面形成齿(未图示),在外周通过中心齿轮支撑部20被支撑于齿轮壳体81上。行星齿轮轮架24配合于中心齿轮23,相对于中心齿轮23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撑。在行星齿轮轮架24上等间隔地竖立设置行星齿轮支撑销25,行星齿轮22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撑。小齿轮轴4与电机旋转轴12同轴地配置,前端部通过轴承82被支撑于齿轮壳体81上,后端部被固定于行星齿轮机构2的行星齿轮轮架24的中心部。由此,小齿轮轴4与行星齿轮轮架24一体旋转。形成于小齿轮轴4的外周的螺旋花键41配合于离合器外壳31上的螺旋花键34。由此,能够将小齿轮轴4的扭矩向离合器外壳31传递,并且,相对于小齿轮轴4,单向离合器3可向轴向移动。单向离合器3由离合器外壳31、配置于离合器外壳31内侧的离合器内壳32、离合器滚轴33等构成。在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上形成螺旋花键34,该内周面啮合于形成于小齿轮轴4的螺旋花键41。由此,小齿轮轴4的扭矩能够向离合器外壳31传递。离合器滚轴33配置于离合器外壳31与离合器内壳32之间,向离合器内壳32传递扭矩。另外,在离合器内壳32的前端一体化地设置小齿轮5。小齿轮5能够将小齿轮轴4的扭矩向发动机的内齿轮(未图示)传递。磁性开关6由通过来自电池的通电而产生电磁力的励磁线圈62、利用该电磁力操作拨齿杆7的铁芯61、向励磁线圈62的通电停止时将铁芯61推回的复位弹簧63等构成。磁性开关6由于众所周知,所以,过多的说明省略。拨齿杆7通过被固定于前壳体81上的杆销71自由旋转地被支撑。拨齿杆7的上端部连接于磁性开关6的铁芯61的前端部,拨齿杆7的下端部配合于与单向离合器3抵接的垫圈72。通过垫圈72向单向离合器3传递铁芯61的动作,从而单向离合器3可向轴向移动。若使发动机起动开关接通,则向磁性开关6的励磁线圈62通电。通过由励磁线圈62所产生的电磁力,铁芯61被向后方吸引,连接于此的拨齿杆7的上端被引入。由此,拨齿杆7的下端向内齿轮移动,将单向离合器3向前方推出。另外,通过铁芯61的移动,磁性开关6的可动触点(未图示)向固定触点侧移动,接触于固定触点。于是,向转子13施加电池的电压并开始通电,产生磁场。通过在该磁场与设置于磁轭11的永久磁铁14之间所产生的电磁力,转子13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起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动装置,其具备使电机轴的旋转减速的齿轮减速机构和收纳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壳体部件,该起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外周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之间具备多个不同的接触部,多个上述接触部中,至少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在轴向上设置于不同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30 JP 2014-1995981.一种起动装置,其具备使电机轴的旋转减速的齿轮减速机构和收纳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壳体部件,该起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外周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之间具备多个不同的接触部,多个上述接触部中,至少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在轴向上设置于不同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的前部的第一突起和设置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外周的后部的第二突起,具备上述第一突起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外周抵接而形成的第一接触部、上述第二突起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抵接而形成的第二接触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突起的发动机侧的端面设置于与上述壳体部件的发动机侧的内端面相同的平面,上述第二突起的电机侧的端面设置于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电机侧的前端面相同的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突起和上述壳体部件一体形成,上述第一突起设置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面,上述第一接触部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接触面积被设置成比上述第一突起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面交叉而形成的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小,上述第二突起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一体形成,上述第二突起设置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外周面,上述第二接触部与上述壳体部件的接触面积被设置成比上述第二突起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外周面交叉而形成的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小。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突起与上述壳体部件通过其他部件结合,上述第一接触部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接触面积被设置成比上述第一突起与上述壳体部件的接合面的面积小,上述第二突起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通过其他部件结合,上述第二接触部与上述壳体部件的接触面积被设置成比上述第二突起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接合面的面积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的前部的第一突起和设置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的后部的第二突起,具备上述第一突起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外周抵接而形成的第一接触部、上述第二突起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外周抵接而形成的第二接触部。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突起的发动机侧的端面设置于与上述壳体部件的发动机侧的内端面相同的平面,上述第二突起的电机侧的端面设置于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电机侧的前端面相同的平面。8.根据权利要求1、6或7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突起与上述壳体部件一体形成,上述第一突起设置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面,上述第一接触部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接触面积被设置成比上述第一突起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面交叉而形成的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小,上述第二突起与上述壳体部件一体形成,上述第二突起设置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面,上述第二接触部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接触面积被设置成比上述第二突起与上述壳体部件的内周面交叉而形成的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小。9.根据权利要求1、6或7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突起与上述壳体部件通过其他部件结合,上述第一接触部与上述齿轮减速机构的接触面积被设置成比上述第一突起与上述壳体部件的接合面的面积小,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龙渡部真德滨畑定博安部元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