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2962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叶风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无叶风扇,包括壳体、风道结构、设置在壳体上的进风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轮,风道结构包括具有环形出风缝隙的风环部,风轮驱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风道结构并从环形出风缝隙流出,其特征在于,进风口与风环部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地设置于壳体上,以使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进风方向为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壳体内部的方向,出风方向为空气从环形出风缝隙流出的方向。由于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改善无叶风扇的进风顺畅性,有助于提高无叶风扇的送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叶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无叶风扇又叫空气增倍机,其利用叶轮将空气从底部的进风口吸入并驱动空气由风环部上的环形出风缝隙流出,从环形出风缝隙流出的空气能够夹带着风环后端的空气一起向前流动,将气流放大,最终形成自然持续的凉风。由于相对于有叶风扇而言,无叶风扇无裸露在外的扇叶,因此,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扇叶灰尘堆积问题,而且使用也更加安全。现有的无叶风扇,若以出风方向为前后方向,则进风口通常设置在壳体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上,这样其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垂直,影响进风顺畅性,也容易增加无叶风扇在出风方向上的厚度,导致无叶风扇的体积较大,占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无叶风扇,其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垂直,影响进风顺畅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其包括壳体、风道结构、设置在壳体上的进风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轮,风道结构包括具有环形出风缝隙的风环部,风轮驱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风道结构并从环形出风缝隙流出,而且,进风口与风环部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地设置于壳体上,以使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进风方向为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壳体内部的方向,出风方向为空气从环形出风缝隙流出的方向。可选地,风轮为离心风轮,风轮的旋转轴线与风环部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可选地,风道结构还包括蜗壳部,蜗壳部连接于风环部的下方并连通进风口与风环部,叶轮设置在蜗壳部的内部,并且,蜗壳部的中心轴线与风环部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可选地,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隔板,第一隔板设置于蜗壳部的出口与风环部的进口之间的连通通路上,用于对由蜗壳部流入风环部的气流进行分流。可选地,风环部具有彼此之间形成环形出风缝隙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在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中第二自由端为距离风环部的中心轴线较远的一个,第二自由端的末端是直的。可选地,环形出风缝隙的间隙大小为5-10mm。可选地,风环部上还设有多个通风口,多个通风口均匀分布于环形出风缝隙的周围。可选地,风道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隔板,多个第二隔板沿着风环部的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地设置于风环部的内部。可选地,无叶风扇还包括过滤件,过滤件与进风口对应设置并位于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可选地,无叶风扇包括两个进风口,两个进风口沿着进风方向位于风轮的两侧。可选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呈矩形并彼此扣合形成容纳空腔,风轮设置于容纳空腔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具有较大表面积的表面大致垂直于风环部的中心轴线设置,进风口设置于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具有较大表面积的表面上。可选地,风道结构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并且,壳体的与风环部对应的部分上还设有两个开口,两个开口沿着出风方向位于风环部的两侧并均与环形出风缝隙连通。可选地,壳体上还设有两个中空的导风件,两个导风件分别设置于两个开口处并分别由对应的开口向风环部凸出,两个导风件均接合于风环部上,以引导空气沿着出风方向流动。可选地,在两个导风件中,一个导风件搭接于风环部的第一自由端上,另一个导风件搭接于风环部的第二自由端上。本专利技术的无叶风扇,其将进风口设置为与具有环形出风缝隙的风环部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的,可以使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从而可以改善无叶风扇的进风顺畅性,有助于提高无叶风扇的送风效率。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无叶风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所示无叶风扇的侧面剖视图。图3示出图1所示无叶风扇的正面剖视图。图4示出图1所示无叶风扇的风环部的截面示意图。图5示出现有技术中无叶风扇的风环部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进风口;14、导风件;2、风道结构;21、风环部;211、环形出风缝隙;212、第一自由端;213、第二自由端;214、通风口;22、蜗壳部;23、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3、风轮;4、过滤件;211’、环形出风缝隙;212’、第一自由端;213’、第二自由端;214’、弧形回弯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无叶风扇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无叶风扇,其包括壳体、风道结构2、设置在壳体上的进风口13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叶轮3,风道结构2包括具有环形出风缝隙211的风环部21,叶轮3驱动空气由进风口13进入风道结构2并从环形出风缝隙211流出,并且,进风口13与风环部21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地设置于壳体上,以使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在本专利技术中,进风方向为空气由进风口13进入壳体内部的方向,即图2中下部水平箭头的方向;出风方向为空气从环形出风缝隙211流出的方向,即图2中上部水平箭头的方向。由于本专利技术将进风口13设置为与具有环形出风缝隙211的风环部21的中心轴线为大致垂直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无叶风扇,其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不再垂直,而是大致平行的,所以,本专利技术可以改善无叶风扇的进风顺畅性,有助于提高无叶风扇的送风效率。在本专利技术中,叶轮3可以采用离心叶轮,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轴流叶轮的情况,可以提高无叶风扇的进风效率,并有利于减小叶轮3的尺寸,减少叶轮3的占用空间。当叶轮3采用离心叶轮时,为了驱动空气从与风环部21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设置的进风口13进入壳体内,叶轮3的旋转轴线设置为与风环部21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这样叶轮3能够将空气从进风口13吸入,保证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是大致平行的。基于为离心叶轮的叶轮3,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2还可以包括蜗壳部22,该蜗壳部22连接于风环部21的下方并连通进风口13与风环部21,叶轮3设置在蜗壳部22的内部,并且,蜗壳部22的中心轴线与风环部21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由于蜗壳部22对由叶轮3吸入的空气具有约束作用,可以引导空气更顺畅有序地流向风环部21,因此,设置蜗壳部22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无叶风扇的送风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蜗壳部22的中心轴线与风环部21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地设置,这一方面可以保证本专利技术无叶风扇的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是大致平行的,另一方面,这使得整个风道结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叶风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壳体、风道结构(2)、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13)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轮(3),所述风道结构(2)包括具有环形出风缝隙(211)的风环部(21),所述风轮(3)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3)进入所述风道结构(2)并从所述环形出风缝隙(211)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3)与所述风环部(21)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以使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所述进风方向为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3)进入所述壳体内部的方向,所述出风方向为空气从所述环形出风缝隙(211)流出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壳体、风道结构(2)、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13)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轮(3),所述风道结构(2)包括具有环形出风缝隙(211)的风环部(21),所述风轮(3)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3)进入所述风道结构(2)并从所述环形出风缝隙(211)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3)与所述风环部(21)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以使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所述进风方向为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3)进入所述壳体内部的方向,所述出风方向为空气从所述环形出风缝隙(211)流出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3)为离心风轮,所述风轮(3)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风环部(21)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2)还包括蜗壳部(22),所述蜗壳部(22)连接于所述风环部(21)的下方并连通所述进风口(13)与所述风环部(21),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部(22)的内部,并且,所述蜗壳部(2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风环部(21)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2)还包括第一隔板(23),所述第一隔板(23)设置于所述蜗壳部(22)的出口与所述风环部(21)的进口之间的连通通路上,用于对由所述蜗壳部(22)流入所述风环部(21)的气流进行分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环部(21)具有彼此之间形成所述环形出风缝隙(211)的第一自由端(212)和第二自由端(213),在所述第一自由端(2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13)中所述第二自由端(213)为距离所述风环部(21)的中心轴线较远的一个,所述第二自由端(213)的末端是直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出风缝隙(211)的间隙大小为5-1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环部(21)上还设有多个通风口(214),所述多个通风口(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勇李曙光陈宇强柳州贾铌梁浩闫鲁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