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420759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3:20
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所述近红外荧光染料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荧光传感检测
,涉及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荧光分析技术作为现代分析化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常利用荧光分子探针作为光学信号报告基团,利用非生命物质对一个或多个体系中变化的目标分析物进行相应分析。荧光探针以其高灵敏性、高选择性、操作简便、实时原位和可用于生物成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激光、照像、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发展,基于荧光探针的细胞荧光成像方法使我们能够观察到细胞及亚细胞层次的生物组织状态变化,并使得该方法在生物、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众多能对细胞内活性氧化物种特异性响应的探针设计的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其中,次氯酸探针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医学价值。次氯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活性氧化物之一,在人体免疫功能中扮演重要较色。但过量的次氯酸则会引起氧化应激,导致如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肾脏疾病等诸多疾病。基于次氯酸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性,监测生命系统中次氯酸浓度的变化,研究活细胞中次氯酸的动态分布等,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计检测次氯酸的探针对于检测生物体内的微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发展了以罗丹明、荧光素、BODIPY、香豆素、1,8-萘二甲酰酸酐、菁类等作为荧光发光骨架,拥有各种发射波长、不同功能的众多探针。目前很多荧光探针的光信号报告基团仅仅是对原有传统荧光团的简单修饰、衍生化,使得荧光探针光学信号基团可选材料少、近红外发射荧光染料偏少等不足。相较于可见或紫外光,近红外荧光成像具有对生物样品破坏小,组织穿透力强,可有效避免生物分子的自发荧光等优点。遗憾的是,目前除花菁等极少数染料外,其余染料其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均处于紫外-可见区域,不能达到深红或者近红外区域,因此不能很好的满足生物分子检测中对探针波长的要求。而花菁染料又存在量子效率不高、结构以及光学信号不稳定的缺陷,从而限制了其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考虑到罗丹明及其衍生物独有的可控荧光信号行为及吩噻嗪类衍生物较好的发光性能却较少用于荧光探针设计,因此,通过开发结合罗丹明类似物和吩噻嗪荧光团优点的新型染料并有望拓展其吸收和发射波长达到近红外发射区域。此外,期望此新型染料自身或通过修饰能对次氯酸实现选择性响应从而可以应用于生物体系中的次氯酸荧光成像检测,进而丰富和拓展生物体内小分子检测和活体荧光成像检测工具,这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化学反应融合两种不同荧光团从而拓展了共轭体系的长度,制备了新型近红外荧光染料并实现了对次氯酸的检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所述近红外荧光染料的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制备步骤如下:1)将2-(2,4-二羟基苯甲酰)苯甲酸和2-甲氧基吩噻嗪混合,氮气氛围下在甲磺酸中加热搅拌,加热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4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溶液;2)将上述溶液中加水,然后用碳酸氢化钠中和至pH为7,用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中间产物;3)将上述中间产物溶于甲醇中,加入浓度为98wt%的浓硫酸进行回流搅拌,然后在温度为90℃下反应24h,冷却至室温后,减压蒸出甲醇至达溶液总体积的2/3,得到反应液;4)将上述反应液加入水中,用碳酸氢化钠中和至pH为7,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出溶剂,用体积比为20:1的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液作为洗脱剂柱层析,得到目标产物。所述步骤1)中2-(2,4-二羟基苯甲酰)苯甲酸与2-甲氧基吩噻嗪的摩尔比为1:1,二者的总重量与溶剂甲磺酸的重量比为1:2-4。所述步骤2)中水与溶液的体积比为15-10:1。所述步骤3)中2-(2,4-二羟基苯甲酰)苯甲酸、甲醇与浓硫酸的重量比为1:6-20:1-5。所述步骤4)中水与所述3)中反应液的体积比为4-1:1。一种所制备的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应用,作为分子荧光探针用于次氯酸的检测。该染料是一个含五元稠环的刚性共轭体系,其光学信号的释放易于通过化学修饰控制。调控整个分子结构共轭程度的大小可控制近红外区域的荧光发射开启状态。该染料在水或大部分常用溶剂中只在近红外发射区域(650nm)具有较强的发射。探针能与次氯酸发生反应,引起光谱的明显变化过程,实现对次氯酸的检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该染料在一定的环境下,可实现对次氯酸的高选择、高灵敏性、原位、实时响应,且检测限可达到10-8M的数量级;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利用该染料为光学信号报告基团设计了可作为检测次氯酸的分子荧光探针;同时,该染料还可作为平台,设计出对各种分子或离子识别的探针。附图说明图1为化合物与不同浓度次氯酸作用的荧光发射强度变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所述近红外荧光染料的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制备步骤如下:1)将2.62g2-(2,4-二羟基苯甲酰)苯甲酸(10mmol)和2.29g2-甲氧基吩噻嗪(10mmol)混合,氮气氛围下在12g甲磺酸中加热搅拌,加热温度为50℃,反应时间24h,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2)将上述溶液中加水,水与溶液的体积比为15-10:1,然后用碳酸氢化钠中和至pH为7,用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中间产物;3)将上述中间产物溶于30mL甲醇中,加入3mL、浓度为98wt%的浓硫酸进行回流搅拌,然后在温度为90℃下反应24h,冷却至室温后,减压蒸出甲醇至达溶液总体积的2/3,得到反应液;4)将上述反应液加入60mL水中,用碳酸氢化钠中和至pH为7,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出溶剂,用体积比为20:1的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液作为洗脱剂柱层析,得到目标产物紫黑色固体。产率:42.7%.熔点:264-266℃.1HNMR(400MHz,CD3OD)δ(ppm)8.35(dd,J=7.6,1.1Hz,1H),7.89(td,J=7.4,1.3Hz,1H),7.83(td,J=7.8,1.3Hz,1H),7.43(dd,J=7.2,1.0Hz,1H),7.12-7.07(m,2H),7.00(d,J=2.0Hz,1H),6.96(td,J=7.6,1.0Hz,1H),6.92-6.89(m,2H),6.85-6.83(m,2H),6.65(s,1H),3.68(s,3H).13CNMR(75MHz,CDCl3and10%CD3OD):132.94,131.05,130.86,130.41,130.15,127.89,125.82,125.27,123.02,121.65,121.33,117.52,117.03,102.98,98.83,52.43.所制备的近红外荧光染料作为分子荧光探针用于次氯酸的检测,方法是:利用制备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制成5×10-3M的溶液,取200μL上述溶液到100mL容量瓶中,用乙醇与水混合溶液稀释为5×10-6M的溶液,进行次氯酸的检测。采用545nm的激发波长激发测定其荧光发射光谱。表1为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和发射数据。表1Φf指量子产率,以甲酚紫在乙醇中的量子产率作为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荧光染料的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荧光染料的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制备步骤如下:1)将2-(2,4-二羟基苯甲酰)苯甲酸和2-甲氧基吩噻嗪混合,氮气氛围下在甲磺酸中加热搅拌,加热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4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溶液;2)将上述溶液中加水,然后用碳酸氢化钠中和至pH为7,用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中间产物;3)将上述中间产物溶于甲醇中,加入浓度为98wt%的浓硫酸进行回流搅拌,然后在温度为90℃下反应24h,冷却至室温后,减压蒸出甲醇至达溶液总体积的2/3,得到反应液;4)将上述反应液加入水中,用碳酸氢化钠中和至pH为7,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出溶剂,用体积比为20:1的二氯甲烷-甲醇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顺黄昆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