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1827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包括罐体、溢流口、分流锥、分流帽、排油口、排渣口、上滤板、填料、下滤板、人孔、螺旋导流槽、进水口、支撑脚、排污口、收水排气立管、U型收水管、出水口、呼吸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进水时间来控制出水时间,保证水在罐体内的停留时间,使油与水,水与泥能够充分分离,保证出水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化、水处理等环保行业及固液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
技术介绍
旋流分离器最早出现于1981年,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行业,是一种分离非均相混合物的多相分离器,在水处理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旋流分离器分卧式与立式,在立式分离器中,其出水口往往设置在分离器的上部,出水方式也单一直管引出。这种出水方式在设备的加工时的确方便,出水速度也比较快,不容易引起堵塞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首先在遇到进水水质油份含量大时,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油大量上浮,出水中必然含油;其次,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污水处理中,污水中的油份与机杂含量都比较高,由于上浮的油份中会带着机杂一起上浮,而分离器的中层反而是清水层,单一的上出水就无法实现理想的出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能实现出水时间由进水时间控制,且能达到良好的出水水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溢流口、分流锥、分流帽、排油口、排渣口、上滤板、填料、下滤板、人孔、螺旋导流槽、进水口、支撑脚、排污口、收水排气立管、U型收水管、出水口、呼吸口;所述罐体安装在所述支撑脚上,所述罐体外壁中部设置进水口、下部设置排污口、中上部设置有人孔、上部设置有出水口、排渣口、排油口和溢流口;所述罐体内腔顶部设置分流锥,所述分流锥下设分流帽,所述分流帽与所述罐体结合处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排渣口;所述排油口设置在所述分流帽、分流锥与所述罐体构成的内腔壁上;所述罐体内腔中上部设置上滤板和下滤板,所述人孔与上滤板和下滤板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上滤板和下滤板之间的腔室内装填有填料;所述收水排气立管垂直设置在所述罐体内腔中部,上端与所述呼吸口连接,用于向罐体外部排出罐体内腔中的空气;所述U型收水管设置在所述下滤板与螺旋导流槽之间的空腔内,与所述收水排气立管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设置在所述分流锥内的排水管与所述收水排气立管连通;所述螺旋导流槽设置在所述罐体腔内,沿所述罐体内壁螺旋向下,所述待处理液通过进水口后送入所述螺旋导流槽内,形成旋流分离区。本专利技术可在实际应用中节约能耗,方便控制,有助于保证污水在罐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出水水质。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包括罐体1、溢流口2、分流锥3、分流帽4、排油口5、排渣口6、上滤板7、填料8、下滤板9、人孔10、螺旋导流槽11、进水口12、支撑脚15、排污口16、收水排气立管17、U型收水管18、出水口19、呼吸口20;罐体1安装在支撑脚15上,罐体1外壁中部设置进水口12、下部设置排污口16、中上部设置有人孔10、上部设置有出水口19、排渣口6、排油口5和溢流口2;罐体1内腔顶部设置分流锥3,分流锥3下设分流帽4,分流帽4与罐体1结合处的上端设置有排渣口6;排油口5设置在分流帽4、分流锥3与罐体1构成的内腔壁上;罐体1内腔中上部设置上滤板7和下滤板9,人孔10与上滤板7和下滤板9之间的腔室连通,上滤板7和下滤板9之间的腔室内装填有填料8;收水排气立管17垂直设置在罐体1内腔中部,上端与呼吸口20连接,用于向罐体1外部排出罐体1内腔中的空气;U型收水管18设置在下滤板9与螺旋导流槽11之间的空腔内,与收水排气立管17连通;出水口19通过设置在分流锥3内的排水管与收水排气立管17连通;螺旋导流槽11设置在罐体1腔内,沿罐体1内壁螺旋向下,待处理液通过进水口12后送入螺旋导流槽11内,形成旋流分离区。罐体1内腔螺旋导流槽11下方设置反冲洗水管13,反冲洗水通过反冲洗进口14送入反冲洗水管13中,用来反冲螺旋导流槽上聚集的悬浮物。本实施例的填料8为泡沫粒珠石英砂、陶粒、核桃壳、纤维球的单种或多种组合物;除填料8外其他零部件均由不锈钢、碳钢、PP或玻璃钢材料制作而成。出水口19、排污口16、排油口5、排渣口6、溢流口2均安装有电动阀或气动阀,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罐体1内部设置有电子液位计,用于实现自动化监控。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是:本实施例在实际工作中,待处理液经进水口12切向进入,流经螺旋导流槽11进入罐体1内腔,待处理液在螺旋导流槽11的作用下形成水力旋流,促使泥、水、油等进行分离,大部分密度较大的悬浮物沿螺旋导流槽滑入罐体1底部,油、水及部分上浮悬浮物上浮通过下滤板9、填料8、上滤板7,罐体1内空气沿收水管18从呼吸口20排出,上浮悬浮物在下滤板9、填料8、上滤板7的作用下被拦截聚集;当上浮悬浮物聚集到一定重量或时间时进行下沉,上浮聚结悬浮物部分下沉直接进入罐体1底部;部分沉降到螺旋导流槽11上,经重力作用再滑入罐体1底部;当罐体1内水位高度达到U型收水管18的最高位置时,中层清水区的清水沿收水管18流出罐体1;反冲洗用水经反冲洗进口14进入反冲洗水管13,反冲洗水管13顶部均匀设置适当孔径的反冲洗通孔,反冲洗用水在一定水压下冲洗螺旋导流槽11,附着在螺旋导流槽11上无法自行沉降至罐体1底部的聚结悬浮物在水力作用下滑入罐体1底部;罐体1底部的污泥经排污口16排出。上滤板7上方设有排油口5,排渣口6,部分微小悬浮物和油分继续上浮通过分流帽4和分流锥3将油、悬浮物分别引入到排油口5和排渣口6,定期排出。尽管本说明书较多地使用了罐体1、溢流口2、分流锥3、分流帽4、排油口5、排渣口6、上滤板7、填料8、下滤板9、人孔10、螺旋导流槽11、进水口12、反冲洗水管13、反冲洗进口14、支撑脚15、排污口16、收水排气立管17、U型收水管18、出水口19、呼吸口2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专利技术精神相违背的。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溢流口(2)、分流锥(3)、分流帽(4)、排油口(5)、排渣口(6)、上滤板(7)、填料(8)、下滤板(9)、人孔(10)、螺旋导流槽(11)、进水口(12)、支撑脚(15)、排污口(16)、收水排气立管(17)、U型收水管(18)、出水口(19)、呼吸口(20);所述罐体(1)安装在所述支撑脚(15)上,所述罐体(1)外壁中部设置进水口(12)、下部设置排污口(16)、中上部设置有人孔(10)、上部设置有出水口(19)、排渣口(6)、排油口(5)和溢流口(2);所述罐体(1)内腔顶部设置分流锥(3),所述分流锥(3)下设分流帽(4),所述分流帽(4)与所述罐体(1)结合处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排渣口(6);所述排油口(5)设置在所述分流帽(4)、分流锥(3)与所述罐体(1)构成的内腔壁上;所述罐体(1)内腔中上部设置上滤板(7)和下滤板(9),所述人孔(10)与上滤板(7)和下滤板(9)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上滤板(7)和下滤板(9)之间的腔室内装填有填料(8);所述收水排气立管(17)垂直设置在所述罐体(1)内腔中部,上端与所述呼吸口(20)连接,用于向罐体(1)外部排出罐体(1)内腔中的空气;所述U型收水管(18)设置在所述下滤板(9)与螺旋导流槽(11)之间的空腔内,与所述收水排气立管(17)连通;所述出水口(19)通过设置在所述分流锥(3)内的排水管与所述收水排气立管(17)连通;所述螺旋导流槽(11)设置在所述罐体(1)腔内,沿所述罐体(1)内壁螺旋向下,所述待处理液通过进水口(12)后送入所述螺旋导流槽(11)内,形成旋流分离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溢流口(2)、分流锥(3)、分流帽(4)、排油口(5)、排渣口(6)、上滤板(7)、填料(8)、下滤板(9)、人孔(10)、螺旋导流槽(11)、进水口(12)、支撑脚(15)、排污口(16)、收水排气立管(17)、U型收水管(18)、出水口(19)、呼吸口(20);所述罐体(1)安装在所述支撑脚(15)上,所述罐体(1)外壁中部设置进水口(12)、下部设置排污口(16)、中上部设置有人孔(10)、上部设置有出水口(19)、排渣口(6)、排油口(5)和溢流口(2);所述罐体(1)内腔顶部设置分流锥(3),所述分流锥(3)下设分流帽(4),所述分流帽(4)与所述罐体(1)结合处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排渣口(6);所述排油口(5)设置在所述分流帽(4)、分流锥(3)与所述罐体(1)构成的内腔壁上;所述罐体(1)内腔中上部设置上滤板(7)和下滤板(9),所述人孔(10)与上滤板(7)和下滤板(9)之间的腔室连通,所述上滤板(7)和下滤板(9)之间的腔室内装填有填料(8);所述收水排气立管(17)垂直设置在所述罐体(1)内腔中部,上端与所述呼吸口(20)连接,用于向罐体(1)外部排出罐体(1)内腔中的空气;所述U型收水管(18)设置在所述下滤板(9)与螺旋导流槽(11)之间的空腔内,与所述收水排气立管(17)连通;所述出水口(19)通过设置在所述分流锥(3)内的排水管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永刚刘帮华胡均志赵轩刚何彦君马骞车军杰范敏强张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