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倒式桅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1552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倒式桅杆,包括杆体、配重块及支撑装置。所述配重块连接在所述杆体的底部。所述杆体与所述支撑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固定在船舶的甲板上。本申请提供的可倒式桅杆,在船舶通过限高的航道时,可以将杆体放倒在甲板上以不影响船舶的正常通行,另外,可以将杆体放倒在甲板上,方便信号灯的维修与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倒式桅杆
本申请涉及船舶
特别涉及一种可倒式桅杆。
技术介绍
目前船舶的前桅等小型桅杆都采用一根桅杆直接焊接在甲板上的形式,并在桅杆上配备攀爬的钢质踏步。这种桅杆在设计上比较简单,但是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尤其在更换、维修信号灯或者要对桅杆进行其它操作的时候不是很方便,具体存在以下问题:这种桅杆在更换和维修信号灯得时候需要人员攀爬上去,如果遇到风浪或者在航行的时候,人员需要携带相应的设备,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需要人员攀爬上去,在设计上需要增加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增加桅杆的强度和支撑的设施,增加了费用。主桅或者其它较高部位的桅杆在通过桥梁或者有限高的通道时,会给船舶的通行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船舶通过限高的航道时,可以将桅杆的杆体放倒在甲板以不影响船舶的正常通行,并且可以将杆体放倒在甲板上,方便信号灯的维修或更换的可倒式桅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倒式桅杆,包括:杆体、配重块及支撑装置。所述配重块连接在所述杆体的底部。所述杆体与所述支撑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固定在船舶的甲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柱、转动轴、固定件、第一门板、第二门板、铰链、螺柱及蝶形螺母。两个所述支柱正对设置,两个所述支柱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导孔,且两个所述第一导孔正对设置。所述杆体的下部开设有第二导孔。所述杆体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柱的中间,且所述转动轴穿过两个所述支柱上的所述第一导孔及所述杆体上的所述第二导孔。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门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柱固定连接。所述螺柱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所述支柱上。所述第二门板的一端通过所述铰链与未安装所述螺柱的所述支柱连接,所述第二门板的另一端开设有椭圆形的滑孔,所述滑孔套在所述螺柱上。所述蝶形螺母安装在所述螺柱上,用于对所述第二门板进行限位。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为“T”字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四个套筒。两个所述支柱与所述杆体之间的所述转动轴上分别套着一个所述套筒。两个所述支柱内部的所述转动轴上分别套着一个所述套筒。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板及所述第二门板为“U”字形状。进一步地,还包括倒置装置,所述倒置装置固定在甲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倒置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半圆壁、第二半圆壁及插销。所述第一半圆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半圆壁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壁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插销与所述第二半圆壁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半圆壁及所述第二半圆壁连接在一起形成圆筒状结构将所述杆体固定住。所述第二半圆壁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在甲板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绳索。所述绳索连接在所述杆体上。本申请提供的可倒式桅杆,采用了支撑装置、杆体及配重块,杆体与支撑装置活动连接,可以将桅杆的杆体放倒在甲板上,方便船舶的通行以及对信号灯的维修或更换。在杆体的底部固定有配重块,当杆体处于竖直状态时,将配重块与支撑装置固定连接,增加了桅杆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的可倒式桅杆还包括倒置装置,可以将桅杆的杆体固定在甲板上。另外,由于人员不需要爬到竖直状态的杆体上去,因此不需要增加相关的人员保护措施,以及可以采用材质轻便的杆体,节省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倒式桅杆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杆体与支撑装置连接处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重与支撑装置连接处的横向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倒置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倒置装置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倒置装置又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倒式桅杆,包括:杆体1、配重块2及支撑装置。配重块2连接在杆体1的底部。杆体1与支撑装置活动连接。下面进一步的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倒式桅杆的结构进行说明:参见图2和图3,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柱3、转动轴4、固定件6、第一门板7、第二门板8、铰链11、螺柱10、蝶形螺母9及四个套筒5。两个支柱3正对设置,两个支柱3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导孔,且两个第一导孔正对设置。杆体1的下部开设有第二导孔。转动轴4为“T”字型结构(即转动轴4的一端直径大于支柱3上导孔的孔径)。杆体1设置在两个支柱3的中间,且转动轴4穿过两个支柱3上的第一导孔及杆体1上的第二导孔。转动轴4的直径较小的一端安装有固定件6(采用螺母)。第一门板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柱3固定连接。螺柱10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支柱3上。第二门板8的一端通过铰链11与未安装螺柱10的支柱3连接,另一端开设有椭圆形的滑孔,且滑孔套在螺柱10上。蝶形螺母9安装在螺柱10上,用于对第二门板8进行限位。两个支柱3与杆体1之间的转动轴4上分别套着一个套筒5。两个支柱3内部的转动轴4上分别套着一个套筒5。第一门板7及第二门板8为“U”字形状。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可倒式桅杆还包括倒置装置及绳索,绳索连接在杆体1上,用于将杆体1放倒在甲板上。参见图4-图6,倒置装置固定在甲板上,具体为:倒置装置包括支撑杆14、第一半圆壁12、第二半圆壁13及插销15。第一半圆壁12的一端与第二半圆壁13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半圆壁12的另一端通过插销15与第二半圆壁1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半圆壁12及第二半圆壁13连接在一起形成圆筒状结构将杆体1固定住。第二半圆壁13固定在支撑杆14的顶部,支撑杆14的底部固定在甲板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倒式桅杆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于杆体1通过转动轴4与两个支柱3活动连接,在使用可倒式桅杆时可将杆体1竖起,将配重2放置在第一门板7及第二门板8之间的位置,并调节收紧第二门板8,旋转蝶形螺母9将配重2的位置固定。当船舶通过限高通道或需要对杆体1上的信号灯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旋转蝶形螺母9并松开第二门板8,使配重2与第一门板7及第二门板8脱离,通过拉动绳索将杆体1放倒在甲板上。杆体1用倒置装置固定,由于倒置装置的固定部分12的内表面设置有摩擦面,可保证对杆体1放倒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了支撑装置,杆体与支撑装置活动连接,可以在船舶通过限高的通道时将杆体放倒在甲板上,方便船舶的通行。2、可以将桅杆的杆体放倒在甲板上,方便对杆体上的信号灯进行维修和更换。3、在杆体的底部固定有配重块,当杆体处于竖直状态时,将配重块与支撑装置固定连接,增加了桅杆的稳定性。4、由于人员不需要爬到竖直状态的杆体上去,因此不需要增加相关的人员保护措施,以及可以采用材质轻便的杆体,节省了成本。5、设置了倒置装置,保证了杆体放倒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倒式桅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倒式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配重块及支撑装置;所述配重块连接在所述杆体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倒式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配重块及支撑装置;所述配重块连接在所述杆体的底部;所述杆体与所述支撑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固定在船舶的甲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倒式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柱、转动轴、固定件、第一门板、第二门板、铰链、螺柱及蝶形螺母;两个所述支柱正对设置,两个所述支柱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导孔,且两个所述第一导孔正对设置;所述杆体的下部开设有第二导孔;所述杆体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柱的中间,且所述转动轴穿过两个所述支柱上的所述第一导孔及所述杆体上的所述第二导孔;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门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柱固定连接;所述螺柱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所述支柱上;所述第二门板的一端通过所述铰链与未安装所述螺柱的所述支柱连接,所述第二门板的另一端开设有椭圆形的滑孔,所述滑孔套在所述螺柱上;所述蝶形螺母安装在所述螺柱上,用于对所述第二门板进行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倒式桅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成玉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申化船舶表面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